注册

“宜昌试验”——三峡区域生态治理的积极探索


来源:新华网

打造三峡屏障,共建生态长江。“宜昌试验”通过一系列生态治理规划和试点工作,开展区域治理、国家公园、生态资本化、生态公民等多项治理试验,探索区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新路径,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和长江治理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

原标题:"宜昌试验" ——三峡区域生态治理的积极探索

打造三峡屏障,共建生态长江。一场以探索构建三峡区域现代生态治理新体系的试验吸引世界目光。3日,由中国社科院、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科院城环所、湖北省社科院、宜昌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长江论坛·2016分论坛——生态三峡·宜昌试验国际研讨会在湖北宜昌举行。来自德国、日本及国内的27位专家学者围绕生态三峡建言献策。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终身教授马克思·多曼,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等分别围绕水体和自然保护、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三峡库区上下游环境保护统筹管理等“宜昌试验”涉及议题做了主旨演讲。“宜昌试验”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担当国家战略“宜昌试验”积极探索

浩浩长江,逶迤万里,奔腾千万年,是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保护长江生态,就是保护中华文明的血脉渊源。

从国家生态地理屏障的角度看,如果说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的第一道生态安全屏障,那么,位于湘贵渝鄂陕川豫七省交界区的三峡屏障则可视为长江的第二道生态安全屏障。

绿色决定生死。湖北省委、省政府强调:建设生态长江、涵养文化长江、繁荣经济长江,把湖北长江经济带建成绿色生态廊带和黄金经济带。

宜昌主动作为,去年提出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三峡城市群)的战略构想,今年3月成功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5月26日,生态三峡“宜昌试验”正式启动。

按照规划,“宜昌试验”将分为三期推动。一期发端于宜昌,启动“宜昌试验”;二期将探索跨市的生态治理合作、进入跨区域治理试验阶段;三期将探索跨省的生态治理合作、进入跨省治理试验阶段。

“宜昌试验”通过一系列生态治理规划和试点工作,开展区域治理、国家公园、生态资本化、生态公民等多项治理试验,探索区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新路径,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和长江治理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

生态守护:“宁弯两里路,不砍一棵树”

翻开宜昌“十三五”规划,一批生态守护和生态修复的新探索在宜昌陆续出台,全面禁止江、河、湖、库水面网箱养殖,大力恢复库区植被,种植多层次保护林带,推进小流域治理保障水土不流失,组建长江清漂队及时打捞和处理上游和沿江进入长江的漂浮物……宜昌的生态守护姿态踏实而坚定。

“少挖山、慎砍树、禁填水”是宜昌对城市周边及城市内部山体和水系保护的承诺。

为保护濒临灭绝的“水中活化石”中华鲟,宜昌至喜长江大桥在施工中采用一跨过江、水中不设桥墩、钢箱梁与混凝土板之间加垫橡胶等方案,由此增加投资2亿多元。在三峡库区,为给香溪长江公路大桥建设让路,需要避让迁建14座输变电铁塔,“宁弯两里路、不砍一棵树”,原本3.6公里的线路,硬是绕行了12公里。

生态产业:荒地变“画廊”,打造沿线景观

“以前觉得开车累,就想着早点到景区,现在开车变成了乐趣。”这是最近驱车去五峰游客的感慨。承载这段评价的是五峰“三百里武陵画廊”,这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依托351国道打造的沿线景观带。

据当地人介绍,以前不少路段旁边就是荒土、杂草。而如今,道路两旁红叶似火,层林尽染,更设有观景台、公厕等公共服务场所,吸引不少外地游客。

“五峰群山峻岭间美景众多,需细细品味,但从前游客总是直奔景区,无暇顾及道路两边,这无疑是一种遗憾。”五峰旅游局产业发展股股长简宏智表示,所以这样的一条依托沿线资源打造的生态廊道也就应运而生。接下来还将融入土家特色文化,让廊道的内容更加丰富起来。

绿色金融: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

“宜昌试验”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是香溪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这座大桥,既是库区移民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湖北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基础工程,更是宜昌特大城市“三环”线的节点工程。早在2012年,国家发改委即批复该项目,但20多亿元的投资,需要国家级贫困县秭归安排财政资金3.5亿元,并且其中近15亿元建设资金要政府利用国内银行贷款解决。

怎么办?一年多的探索,PPP模式的出现终解燃眉之急——注册资金1.68亿元(其中政府投入0.68亿元),政府逐步补贴9.32亿元,其余10亿元通过合作人担保,由项目公司向银行贷款解决。0.68亿元的政府资金“一瓢水”,带动银行“一河水”,搅动民间资本“一江水”。

这是湖北省首个PPP项目,也自此让宜昌市政府向社会资本敞开了合作的大门。2015年,宜昌市第一批28个、总投资达339亿元的PPP项目对外发布推介,涵盖轨道交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道路桥梁、城市公交等11个公共服务领域。

生态公民:治山治水先治人

今年11月22日,一堂“生态市民”建设公开课在宜昌市实验小学开讲。同学们通过视频,在感受长江恢宏博大、历史悠久、气势磅礴之美的同时,也直面母亲河遭遇白色污染的现实。课堂上使用的教材《生态好市民》,是宜昌市西陵区创新推出的全国第一套生态教育校本教材。

“宜昌试验”技术团队负责人赵曼说,治山治水先“治人”,西陵区着力打造生态社会治理的“城市版”,把“人”作为生态治理的中心和原点,以“生态市民”建设作为生态治理切入点,从“娃娃抓起”,这一“原点效应”已然形成“焦点效应”。

远安县是“宜昌试验”唯一全域纳入试验区的试点。为此,远安探索建立了“1+3”组织模式,“1”即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主任、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第一副主任、相关县级领导为副主任、39个部门为委员单位的生态治理委员会;“3”即下设生态公共服务中心、生态综合执法局、生态产业发展办公室3个机构,加上周、旬、月不同时间段的通报以及现场督办会等,逐层推进远安生态治理及生态公民培育工程。

另外,远安还编制了《远安生态公民手册》《生态工作者认证方案》《生态治理导读读本》等,由行政机关、企业、社会组织、村民开展生态专题培训。 “宜昌试验”专家团队技术总监蒋天文教授说,“要把个人利益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当破坏生态会涉及到大家自身的利益的时候,生态就成为大家主动去维护的东西,那么基础的生态公民自然也培育成了。”

跨区域联动谋合作共赢

和长江“共抓大保护”一样,宜昌境内的清江、香溪河和沮漳河三大河流正开展着一系列的区域联动生态治理。截至目前,在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内,宜昌已率先建立起香溪河流域与神农架林区,沮漳河流域与荆州、荆门两市,清江流域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联席会议制度,编制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上下游联动、跨区域保护水资源安全的格局正在形成;鄂渝湘三省市还以智库联盟、高校联盟、社会组织联盟、博士志愿者服务团队为载体,建立了交通、旅游、生态、卫生、文化、媒体6大联盟。

今年10月28日,宜昌、常德两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加快推进呼南高铁宜常段项目前期工作达成共识,呼南高铁通道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中的“一纵”,与“一横”沿江通道在宜昌交汇,宜昌成为我国新一轮铁路规划的核心城市之一。明年起,宜昌市域内将有11条铁路陆续开建,宜昌铁路枢纽将逐步形成。

目前,重庆和宜昌在发展文化旅游、推动客源互送、打造共有品牌上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今年来,湖北、重庆与陕西等地合作,组织策划了“长江丝路”八日游专列旅游产品,三峡人家、长江三峡游船等核心吸引物向福建、广东、内蒙古等市场辐射。区域联动,使长江三峡成为全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典范。(完)

[责任编辑:熊丹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