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016中国考古新发现公布,实物发掘为历史记载提供了物证


来源:澎湃新闻网

2017年1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考古学论坛始于2002年,逐渐成为中国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重大考古发

2017年1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考古学论坛始于2002年,逐渐成为中国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重大考古发现和考古新进展的学术讲台。 

此次论坛宣布了2016年中国六项考古新发现,他们分别是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湖北天门市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大墓。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发掘现场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

贵安新区地处黔中腹地,境内河网密布,遗迹众多。牛坡洞遗址位于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是贵安新区境内目前唯一发掘的洞穴遗址。

2011年秋,一支联合考古调查队来到此处进行调查时,惊喜地发现了洞内岩壁上胶结的陶片、石器、兽骨、螺壳以及古人用火形成的木炭等遗物。在次年开始的考古发掘中,不仅出土有大量石制品、陶片、骨角器等,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墓葬,进一步揭示了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墓葬填补了贵州地区史前洞穴遗址中不见墓葬的空白,为研究该地区史前人类的体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使得我们有望真切地了解牛坡洞人的模样。

牛坡洞遗址出土的陶片

根据遗址发掘和初步研究,牛坡洞遗址大致可分为前后相继的五个时期,既可能是同一个人群的持续居住,也可能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在这里生活。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最早的牛坡洞人使用的工具主要是一种硅质含量较高的石灰岩砍砸器。日常食物除了采集果实外,还狩猎水牛、梅花鹿和野猪等野生动物,年代可能在距今12000-10000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牛坡洞人的工具加工技术及原材料的遴选水平均有显著的提升,燧石开始成为制作工具的主要原料,磨制精美的骨器也成为这一时期的新工具。

牛坡洞遗址的发掘首次在黔中地区建立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年代序列,对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尤其是洞穴遗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框架,并确立贵州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

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

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大杖子组东北的半拉山顶部,为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红山文化晚期的积石冢墓地,2014年至2016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1600平方米,清理墓葬78座、祭坛1座及祭祀坑29座,出土文物200余件,其中有制作精美、器形丰富的玉器140余件。此外,还出土了14件雕刻精美的陶质和石质人像。 

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半拉山墓地出土石人头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掘在墓地北部发现了与祭祀活动有关的遗迹现象,包括积石堆积之上的筒形器带和冢体外东侧的祭祀坑,可见该墓地除了埋葬逝者,同时还具有祭祀功能。祭坛距地表有1.5米高,现场还发现柱石坑和承重的柱底石,说明祭坛上面原来是有建筑的。 

本次发掘完整揭示了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营建全过程,而墓地布局、墓葬结构、出土遗物等对红山文化葬俗以及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湖北天门市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湖北天门的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自2015年开始重新对沉寂20余年的天门石家河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以来,在2016取得了多项新的成果:

谭家岭古城居于石家河古城遗址的核心位置,考古工作者在谭家岭遗址发现了面积为20多万平方米的城址,这一新发现将石家河城址的建城历史至少提前了500年,为探寻长江中游史前文明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新发现的印信台祭祀遗址也是目前发现的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史前祭祀场所,它揭露出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祭祀遗存。

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鬼脸座双头鹰玉器

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玉器

考古工作者在谭家岭遗址的瓮棺葬发现了一大批距今4000多年的史前玉器,玉器表面有精美的线刻图案、复杂的透雕和细如针尖的钻孔。其普遍使用的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线刻工艺,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改写了学界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

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

地处黄河之畔、农牧交错带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作为目前国内所见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阶段城址,它见证着“中国文明的前夜”;也因其保存有公元前2000年的三重石头城墙和玉画双绝,吸引着考古学家的目光。

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

皇城台遗迹位于石峁城址内城中部偏西,作为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历年来发现的遗迹遗物最为丰富集中。本次皇城台遗迹发现并揭露出皇城台主要组成部分自东向西依次为广场、瓮城、南北墩台、门道等。此外,出土的龙山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时期的青铜刀、铜镞等,是中国早期铜器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反映了河套地区在中国铜器起源和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皇城台门址瓮城外玉器的发现则再一次证实了石峁玉器的特有埋藏背景——玉器就在石墙里,所有出土的玉器要么是在倾斜的石墙里面,要么就是在倒塌的石墙堆积里面,距离地面都比较低。此外,完整的骨针“制作链”相关遗物的发现,表明皇城台顶部偏向西北某处可能存在制骨手工业作坊,为探索皇城台顶部聚落结构和石峁城址内部功能区划提供了重要线索。

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

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

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是距今3200年至3500年的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地处伊犁河支流,两侧高山环绕,易于防守,牧草丰茂,自古就是理想的牧居地。

2015年和2016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部连续对吉仁台沟口遗址进行挖掘,通过考古确认这是伊犁地区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时代最早的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其中铸铜陶范、风管、炼渣、炉灰等迹象明确了早在青铜时代,生活在此的人类已开始使用煤炭,并进行过青铜冶炼和铸造。

炼铜铸铜遗物

遗址内发现的3件铁块年代较早,对研究冶铁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在房址堆积层和灰坑等单个遗迹内发现了大量的煤块及焚烧过的煤渣和煤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遗迹,将煤的开发利用的历史上推近千年。而遗址相对完善的房址构筑方式、技术等也证明了喀什河流域青铜时代文化进程已发展到一定阶段。

曹魏大墓考古发掘现场

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大墓

2015年7月,洛阳一村民迁坟时意外发现一座大墓。经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一年多的考古发掘,出土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和少量玉器以及180余件铭刻石牌等一批重要文物,这座大墓被论证为曹魏皇家墓葬。它与此前发现的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洛阳曹休墓一起,使不为人知的曹魏皇家陵寝制度大白天下,同时揭开了曹操墓的诸多谜团。对于曹魏时期皇家墓葬,乃至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经历了由汉制到晋制的转变的研究都有具有重要意义。

曹魏大墓

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大墓虽曾被严重盗掘,但墓葬规模宏大,出土的石圭、璧等礼器,均非普通之物。尤其是墓葬中的180余块刻铭石牌,经初步整理,可分为衣衾、陈设、梳妆、文房用具、饰品、食具、戏具、日用杂具、丧仪、刀兵器、车马、乐器、杂物等14类,堪称随葬品“遣册”清单。而石牌的尺寸及书写内容、格式与安阳曹操高陵所出土的刻铭石牌相似,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和等级指向,为进一步确认曹操高陵提供了佐证。

除中国六处考古新发现外,乌兹别克斯坦的明铁佩古城遗址被列为国外考古新发现:

作为公元前后费尔干纳盆地内面积最大的古城,明铁佩古城不仅有功能完善的城墙、城门、马面等城防设施,城内外也有规模宏大的大型建筑和道路系统,还有建筑格局清晰、功能完备的手工业作坊,而城外发现的墓葬区则进一步扩大了古城的文化内涵。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将使得国际中亚考古学界重新认识明铁佩遗址,重新定位明铁佩古城在费尔干纳盆地和古代中亚历史上的地位。

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遗址西南角发掘场景

“盗墓笔记”等IP剧大热的当下,让我们关注田野“考古”,考古学揭示人类过去荒渺难稽的历史,通过物质文化的挖掘保存比文字资料更加丰富的信息,这些物质材料及其所包含的意义直接影响到今天的所知所感,赋予周围的物质以意义。  

[责任编辑:钟微]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