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被滥用的支架:心脏病手术越多医院收入越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过度支架、康复管理:心脏病治疗中被遗忘多年的角落胡大一和格尔马诺·迪夏希奥,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罗马,30年前共同完成中国第一例心脏支架手术,30年后又再度“合体&rdq

原标题:过度支架、康复管理:心脏病治疗中被遗忘多年的角落

胡大一和格尔马诺·迪夏希奥,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罗马,30年前共同完成中国第一例心脏支架手术,30年后又再度“合体”。

日前,SMI瑞士医疗国际联合瑞士ABL国家医疗科技联盟、罗马医科大学医院、格尔马诺·迪夏希奥和胡大一发起筹备“世界心脏康复联盟”,以建立心脏支架与术后康复、二级预防康复体系。

同时,格尔马诺·迪夏希奥加入胡大一刚创建的医生集团,将联合更多名医对接基层医院及医生。

“五年前中国心脏康复是个被遗忘的角落,现在重预防、强基层是大势所趋,”胡大一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内心血管病治疗仍存在过度医疗,对过度使用支架应有拒付机制并压缩灰色空间。”

过度医疗仍在

联盟核心成员包括康复医疗领军人物及运动治疗师、营养师、心理指导师、临床药师。另外,经历过康复、学会自我管理疾病的患者,将以志愿者、社工身份加盟。

从9月开始,联盟将组织近1000名经罗马医科大学医院认证的心血管康复医生陆续来中国,配合中国心脑血管专家开展心脏支架手术、术后康复和二级预防等。

“我们会在中国建立1000个医疗中心,并引进最先进技术,”SMI瑞士医疗国际董事局主席、总裁埃尔韦·科格瑞恩透露,“联盟遵循整体医学理念,一个多学科团队需要康复及各学科医生。”

30年前,胡大一和担任格尔马诺·迪夏希奥共同完成中国第一例心脏支架手术。随后,两人联合发起成立亚洲心脏学术大会(中国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

但中国的心血管治疗却长期存在支架滥用、过度医疗现象。

“支架和搭桥相比,创伤小,容易被患者接受,但出现不恰当使用、过度使用甚至滥用,”胡大一指出,“很多人认为,支架对稳定的心脏病人有预防心肌梗死作用,这是误导。”

医疗机构往往按支架手术量付费,支架手术越多,医院收入越多,企业盈利越多,形成“多赢”格局。

胡大一告诉记者,大医院多使用进口高值耗材,如心脏起搏器,进口产品占绝对优势。

检验设备普及也催生了支架过度使用。如医院争先配备CT、核磁设备和导管室。

胡大一坦言:“中国心血管疾病治疗是一个被动等着得病、碎片化、断裂的服务链。每年支架手术患者达67万,没有任何术后管理,很多患者非常纠结焦虑。”

瞄准基层市场

而欧美国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得益于心脏康复、二级预防。

格尔马诺·迪夏希奥指出,WHO将心脏康复组织模式分为三个级别:高危和急性期患者,需要高专业化心脏专家规划及康复护理;中等风险患者和急性期发作后患者,可到急症医院康复;稳定患者可在门诊康复。

但中国心脏康复起步很晚,2012年全国只有6个康复中心,胡大一回忆,由于缺乏医保政策,“当时除了一个中心勉强活着,其他5个奄奄一息。”

这一局面现已逐步扭转,2015年底康复中心增至226个,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已经增长到500个以上。

“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主要是硬件,用了多少支架、药片,而康复服务、关爱、管理,往往是最低成本的技术,最多是运动器材,”胡大一坦言,“目前很多大医院还在摇摆,一些中西结合医院、二级医院做得更激进、深入,这需要通过医保和对医生的激励。”

康复人才的长期缺失也阻碍了心脏康复体系的完善。

兴业证券研究所统计,目前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比例约为0.4:10万,发达国家该数据则达到5:10万,相差12.5倍。如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二、三级医院共需康复医师5.8万人、治疗师11.6万人、社区综合康复人员90.2万人,是现有康复人才的10倍以上。

胡大一的想法是通过医生集团解决人才缺口,今年4月中旬,他牵手医指通成立胡大一医生集团,目标是推动县级医院康复学科建设,计划从贵州、河南试点并推向全国。

胡大一医生集团已中标深圳“三名工程”,正与盐田区政府合作从医保、激励政策等方面打造预防康复体系。

“我们定位基层市场,支持县级医院心血管学科建设、基层医生培训,”医指通创始人李浩告诉记者,“基层心血管很薄弱,特别是预防与康复。”

“很多医生集团是名医擅长某种独家、特殊技术,在各地做手术,我们以慢病康复管理为主,联合康复学科带头人、众多医护,”胡大一透露,“现在担心的是县级医院复制大医院做法,也去引进CT、核磁、大量使用支架。”

[责任编辑:洪烨]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