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七个“90后”办漆艺工作室 让千年古艺融入现代生活


来源:凤凰网综合

原标题:七个“90后”,创办漆艺工作室——致力让千年古艺融入现代生活湖北日报讯 记者杨然 实习生夏曼国漆,作为天然涂料,在我国使用已有7000多年历史。

原标题:七个“90后”,创办漆艺工作室——致力让千年古艺融入现代生活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杨然 实习生夏曼

国漆,作为天然涂料,在我国使用已有7000多年历史。

随着化学漆的普及,国漆逐渐淡出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私人藏品或博物馆展品。

在武汉,7个“90后”,创办工作室,痴迷于国漆技艺,钻研古法,推陈出新,立志让国漆融入现代生活。

“90后”小伙福州求艺

东湖磨山畔,一栋不起眼的小楼。一楼摆放着各类漆艺工具和材料,楼上是漆艺作品展厅。

这里,就是吴星领头创办的漆艺工作室。

1990年出生的吴星,阳光大男孩。很难想象,他已经是国漆技艺的“师傅”。

吴星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学的是公共艺术设计。他没有像他的大学同学那样,进入广告、动漫公司,而是一头扎进古老的国漆领域,奋力打拼。

这都缘于一门漆艺课程。在这门课上,他深深被国漆的美妙打动。“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在国漆领域搞出些名堂。”吴星说,在任课老师刘吾香老师的指导下,他掌握了传统漆艺的基本技法。

2012年,大学毕业。吴星只身去福州学艺。

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宝”。不少漆艺大师聚集在福州。

但是,传统观念,漆艺技法并不轻易传人,尤其是外省人。

吴星拖着行李箱,彷徨无措。

那天,天色已晚。吴星正巧碰上路过的郑崇尧大师。

郑崇尧,出生于1934年,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一番交流,郑大师觉得吴星是可造之才,收留了他。

巧遇名师,吴星百倍努力。他在附近租了间9平方米的小屋,每晚熬夜,花了一个多月做出漆画《锦绣》。郑大师看了,点点头,开始亲手传艺。

2013年8月,吴星学成回汉。他在光谷开设门店,制作漆画、漆器,但“进店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半年后,店面以关门告终。

不服输的吴星,在汉口黄兴路又开了一店,依旧经营惨淡。一年多时间,两家店亏了十几万元。

陷入绝境之际,一家酒店一幅40万元的漆画订单,让他又“活”了过来。吴星精心完成这件作品后,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小伙伴陆续加盟

吴星分析,作品销量不佳,一是自己缺乏名气,二是没有摸准客户真正的需求。

2014年,他在东湖磨山畔东头村租下一处民宅,潜心钻研国漆技艺。渐渐地,吴星在业内有了名气。他的部分作品受邀参加中国当代漆艺展,并在国家权威艺术期刊《美术》发表。

2016年12月,吴星在武汉客厅举办个人漆器精品展《漆道》。一些年轻人慕名而来。

杨曈,武汉科技大学公共艺术专业大四学生。去年7月,她在汉艺网实习时,看到吴星的一幅孔雀漆画。“一看到这画,我就迷上了。”经人介绍,杨曈找到吴星的工作室学习漆艺。

接触生漆不久,杨曈脸部开始红肿,奇痒难当。“不敢挠,也不敢跟家人讲,怕他们不让我做了。”煎熬了半个多月,她的过敏症状才逐渐消失。

内蒙古小伙相宇,是吴星的师弟。他在工作室已干了两年,选底板、做底胎、刷漆……样样都能上手。“做漆艺的时间过得特别快,我想这就是喜欢。”

广西小伙韦焯华,今年刚从中南民大毕业。过去两年,他几乎天天骑单车往返学校和工作室学艺。“每做一件作品,我都非常期待它呈现的效果。”

吴星的工作室已聚集了7名小伙伴。他们学艺,吴星不收学费,但也没有工资。

让国漆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漆艺作品打不开市场,与制作周期长、价格高有关。吴星说:“漆器、漆画最大的成本在于人工。”

一个普通国漆手镯,制作周期一个半月。“手工打磨,如果磨破了底漆,镯子就废了。”吴星说。

为提高打磨品质和效率,吴星琢磨出一个办法:将陶艺拉坯机装上旋床配件进行打磨。“效率提高后,成本下降了200元左右。”

在传统漆艺坊,只有在作品完成后,客户才能一睹真容。而在吴星工作室,客户只要将要求提出,他们就通过电脑制作出作品模型,随时根据客户意见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不光在技艺上引入现代技术,吴星还特别注重作品创新。在他的工作室,几乎看不到瓶瓶罐罐的漆器,更多的是茶具、餐具、饰品等。在漆画方面,他的作品也以花卉、景色、动物为主,类似油画风格。“国漆耐高温、耐腐蚀、无污染,很适用于日常生活。”吴星说,只有将古老漆器、漆艺融入现代生活,它才能焕发新的光芒。

[责任编辑:冯晶晶]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