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诗在民间 一地诗香漾宜昌


来源:凤凰网综合

2014年端午节前夕,中国诗歌学会授予宜昌“中国诗歌之城”称号,并称宜昌是“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是中国汉语诗歌的源头。在这块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为弘扬中华诗歌

2014年端午节前夕,中国诗歌学会授予宜昌“中国诗歌之城”称号,并称宜昌是“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是中国汉语诗歌的源头。在这块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为弘扬中华诗歌传统,推动中国诗歌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宜昌的荣光,也是诗歌的荣光。感谢屈原、感谢诗歌,从此,宜昌是名至实归的诗都,三峡是灵感涌出的诗峡,龙舟是诗意荡漾的诗舟,而粽子也堪称韵香绵远的诗粽。

2013年端午诗会,诗人在台上吟诗。 记者冯汉斌摄

  千年诗城 一卷离骚惊万代

“一卷离骚惊万代,千秋汩水照流年”,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诗歌有多高,屈原就有多高,屈原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文人诗人,而且是最伟大的一个。他是中国诗歌之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屈原的后人。屈原是一个源头性的诗人,他的诗歌精神直接启示了伟大的诗人杜甫和李白。屈原属于中国,同时也属于世界。

有幸的是,屈原更属于我们宜昌。是他,让宜昌处于“蓝墨水的上上游”,而一直流淌着诗歌的血脉。宜昌之有屈原,就像成都之有杜甫、眉山之有苏轼,一个人开启一座城,更多的人,在这座诗城里吟咏,漾起一地诗香。

宜昌也真堪为千年诗城。屈原之前,三峡宜昌就可说是诗风馥郁,西周时期《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里存有三峡宜昌地区最早创作的诗歌,如《江有汜》,学者们普遍认为是产自宜昌秭归、枝江等地的古老民歌。而屈原以后,三峡宜昌以其诗意的山水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诗人眷顾之城。自汉以来,直到唐宋,当时的大诗人几乎都踏足宜昌,并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唐代三大诗人都与宜昌结下不解之缘。“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这是杜甫晚年出峡路经宜昌时,当地官员设宴为其饯行,他即席写下的动人诗句。据统计,杜甫平生写三峡的诗达480首之多,不少都与宜昌有关。而李白著名的《渡荆门送别》,也是在宜昌写的。白居易游三游洞,留下流传至今的诗歌佳话。

而宋代欧阳修和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等也不甘示弱,纷纷为宜昌留下动人诗篇。一代文宗欧阳修在宜昌为官不长,写诗近五十首,有“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等名句。明清至民国,境外作家和宜昌诗人双头并进,千年诗城诗意不减。特别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秭归骚坛诗社,秉承屈子精神,一手锄头一手诗,保存至今的明清时期诗歌就达千首以上。

而本世纪以来,许多重要中国诗人如余光中、郑愁予、萧萧、流沙河、舒婷、王家新、于坚、韩东等,纷纷驻足宜昌,他们致敬屈原,致敬诗歌,为千年诗城带来鲜活的诗意和灵感。

  诗在民间 一地诗香漾宜昌

当代以来,宜昌诗歌创作持续活跃。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宜昌工人诗人黄声笑、农民诗人习久兰和乡土诗人刘不朽通过自己的努力均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诗人,进入中国诗歌史。他们也联袂开掘出了诗在民间的优秀传统。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诗人南野极具先锋意识的诗歌,也备受瞩目,他因此也成为第三代诗歌运动的代表人物和湖北先锋诗歌的领军者。

千年诗城宜昌,其根只能在民间,因为只有民间,才能放射出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据宜昌市作家协会统计,在现有的500多名作协会员中,写过诗、发表过诗的会员就有200多位。而且这些诗作者几乎都是在一线耕耘的民间诗人。他们分别来自于学校、医院、工厂和农村等,却有个共同的爱好—诗歌。八十高龄的中国著名奇趣诗人姜祚正,笔耕不辍,已出诗集多种,每首诗都有一个故事。高位截瘫的宜昌女孩胡杉杉,十七岁就出版了个人诗集《蝶舞》。诗人毛子近些年在诗歌创作上收获颇丰,其诗歌入选多种全国诗歌选本并获奖。

在滨江公园,城区草根诗人甚至树立了一面“诗墙”,经本报报道后引起外地媒体的关注。还有一手做生意、一手读书写诗的柳朝彪和王新,他们的“余事作诗人”之举,验证了“诗在民间”这一千古不变的圭臬。

诗在民间,宜昌的灵秀山水本就是孕育诗歌的天然风景,但诗歌,虽是个人创作,也需要抱团取暖,切磋交流。于是,宜昌诗词学会今年以来在全市各县市区指导成立了分会,带动了当地的诗歌创作,活跃了诗歌交流的气氛,有好多多年没有拿起笔的诗歌爱好者也加入到诗歌组织中来。宜昌作协及其下属的新诗学会也经常举办笔会和朗诵会,把诗歌的种子播撒到民间。

诗在民间,屈子精神烛照了宜昌诗人前行的道路。三年前荣膺“中国诗歌之乡”的秭归县诗歌氛围特别浓烈,我们毫不怀疑,该地是中国诗歌指数最高的地方,只有40多万人口的秭归县,活跃的诗社就达24家之多,其中的三闾骚坛诗社,延续数百年不衰,号称“中国第一农民诗社”,至今还保留着吟诗唱诗的传统,而一年一度的端午诗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品牌。秭归文联主席周凌云告诉记者,今年端午节期间,他们筹备多时的“丹阳诗社”将正式成立,成员是身在外地的秭归籍诗人。

是的,诗在民间。就像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批评家李敬泽在评价杜甫和屈原时所言,“他们活着,他们向所有的诗人提出严峻和迫切的问题,他们站在大地上,站在人民中间,他们在问:为何而写?为谁而写?”刚刚加冕“中国诗歌之城”的宜昌,对此已有了最好的回答。

[责任编辑:王爽婧]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