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牢记嘱托、走在前列”述评:逐梦现代化 田野新画卷


来源:凤凰网湖北综合

图文:逐梦现代化 田野新画卷 ——“牢记嘱托、走在前列”系列述评之三 湖北日报讯 图为2013年7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了解

三产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

绚丽花海、别致民舍、稻田咖啡馆、采摘乐园……

走进团风县黄湖新村,“团香田园综合体”给人别样的田园感觉,令人惊喜,让人留恋。

城里人期盼回归自然的“慢生活”,农村人则渴望更多的公共服务“普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一时间,“田园综合体”成为资本涌入的新蓝海。

武汉蔡甸的“花博汇”计划总投资50亿元,利用原有村湾、花田、河流、湖泊等资源,组合建设成一座法式文旅小镇。

宜昌市夷陵区唱响“田园牧歌”,48个乡村旅游项目激活400亿元社会资本。

安陆合力开发现有古村落,打造李店盛世赏樱、陈店祥泰七彩果园、烟店红叶山庄等十大亿元田园综合体。

仙桃市政府与保利集团携手建设沙湖5A级田园综合体示范区。

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流淌乡愁的“田园牧歌”成为吸引游人的靓丽风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的产业模式。去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1.7亿人次以上,综合收入1500亿元以上。

曾经,农业仅仅是从种到收,形式单一,内容单薄,农民增收空间狭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良性互动,悄然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丰富传统农业的内涵,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

石首市棉花粗加工企业声明纺织曾举步维艰,多次徘徊在生死线上。2014年,公司试水网络销售一款小棉被,市场反应良好,订单供不应求,当年“双十一”在淘宝和天猫上就卖了4000多件。公司乘势而上,陆续开发出家用棉被、学校棉被、医院棉被等100多个品种,2016年网上销售额1700多万元。

拥抱互联网,嫁接更新鲜的异质因子,小棉被的奇迹不断复制、上演。目前全省已有33个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去年累计实现农村网购金额70亿元,农副产品网络销售额50亿元。

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不仅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而且大大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团风团香田园综合体有6000亩的生态水稻区和1200亩种养循环,聘请专人分别管理。黄湖新村村民吴国祥是应聘者之一,每天朝九晚五,月薪2000余元。像吴国祥这样“洗脚上岸”的村民,黄湖新村及周边村庄有160多名,从事着生产管理员、园区清洁工、餐厅服务员、导游、司机等工种,在他们身上,农民与产业工人的界限已然模糊。

融合发展的成果直接惠及农民群众。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25元,位居中部第一。

今年7月20日,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全省三农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新经济的兴起,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要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等“科技+”“互联网+”“休闲旅游+”等适合湖北三农的新经济。

随着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一个多层次、复合型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化肥农药零增长折射田野巨变

——绿色发展孕育新希望

秋风渐起,蔬果飘香,游人如织,宜昌市猇亭区高马河农业庄园里好一派勃勃生机。

庄园主黄春风告诉记者,果园走俏秘诀在于,不施农药、不施化肥,种养循环。

不打农药,杂草丛生怎么办?请鸡鸭鹅当“除草员”。不用化肥,果树长得好吗?畜禽粪便当肥料。

种植业节约了成本,畜禽养殖污染迎刃而解,高马河的生态样本,折射出清晰的绿色发展理念。

近代工业的兴起和经济高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长期负重前行,空气质量恶化,土壤越种越硬,舌尖上的安全令人忧心。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提升,农村要增“绿”,环境要美化,绿色发展成为时代的要求、群众的心声。

为追逐产量和利润,农药、化肥曾一度滥施,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隐患。2015年,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在我省全面展开,当年全省化肥首次接近“零增长”,农药使用量连续3年递减。如今置身农田,诱蝇球、粘虫板、捕虫器等绿色防控设备随处可见,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等新模式新技术正快速普及。

湖北是畜牧养殖大省,万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居全国之首。养殖业发展了,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却不可忽视,全省畜禽粪污年产生量超过1亿吨。向污染宣战,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变粪为宝,发展种养循环模式;探索建立新机制,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虽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但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易碎品”,稍一放松就会被打碎。“产出来”和“管出来”两只手齐发力,以零容忍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我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实施产地准出制度,倡导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标准化,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总数4176个,总量规模领跑全国。

绿色的,也是高效的。蕲春县酒铺村一块稻田里集成了7项绿色生产技术,不仅减肥减药节支,还亩均增产300公斤。钟祥三强芦笋专业合作社用沼液代替化肥,仅农资成本一年省下25万元,芦笋长势好、口感好,市场售价提高了三成。全省各地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在保口粮、保产能、保主产区的前提下,把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

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须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

咸宁市从2016年起高位谋划两条百余公里“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和“幕阜山绿色产业带”,串起大健康、水生态修复、高新技术产业园、现代农业等示范区,全面推进绿色产业、特色小镇、新型社区、精准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

襄阳市加快推进“中国有机谷”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以生态为基础,把有机谷建设成为“富民之谷”,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有机产品8万亩、“三品一标”面积30.6万亩。

荆州市大力推进华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建设,计划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绿谷”大平台,按照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要求,循环利用生产生活污水和养殖畜禽粪便,做到“零污染、零排放”,实现生产过程低碳环保、产品质量绿色安全。

坚持“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走“农村生态化、生态景观化、景观产业化、产业现代化”的新路子,已成为荆楚各地的自觉追求。

今年6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更是把绿色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绿色化”与“四化同步”并行,提出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实施“五化协同”战略。

这,不仅是资源环境紧约束下的经济转型之路,也是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

农业更绿,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绿色化大潮继续奔涌涤荡,荆楚沃野正孕育新的希望。

绿色打底,理念刷新,湖北正沿着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迅跑。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宏远目标需要驰而不息的奋斗,在逐梦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荆楚儿女决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正以坚韧沉着的定力、竞进作为的士气,在广袤田野上续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邓兰天]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