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水墨如何画:打破"穷途末路"的魔咒 湖北水墨艺术家沙龙举行


来源:凤凰网湖北综合

随着为期半年的“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最后一个平行展“历史视角:大河寻源——周韶华文献展”的开幕,这场名为“墨攻&rd

随着为期半年的“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最后一个平行展“历史视角:大河寻源——周韶华文献展”的开幕,这场名为“墨攻”的大戏即将徐徐落下帷幕。为了进一步扩展展览深度,增强理论研究与绘画实践的互动关系,发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于11月26日下午举办一场湖北水墨艺术家沙龙活动。本次活动将由“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的总策展人之一王春辰主持,同时邀请湖北省在中国画革新领域卓有建树的老中青艺术家们,共同围绕“水墨如何画:打破‘穷途末路’的魔咒”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活动现场

1985年,李小山的“中国画穷途末路”一说,引起了美术界关于中国画传统与创新问题的广泛论战。30多年过去了,尽管中国画一直面临着如何成为当代文化载体的问题,但并没有走入死胡同,而是“穷极生变”,由中国画的概念向水墨画、实验水墨、抽象水墨、当代水墨、新水墨等概念流变与转化,衍生出更具国际性、包容性和生命力的水墨艺术,为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形态赋予了新的视角。随着笔墨语言的创新,题材的丰富,媒材的拓展,观念的发散,新时期的艺术家们用水墨艺术传递着对当代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其发展还有无限的潜力和多样的可能性。为了打破“穷途末路”的魔咒,艺术家们到底如何进行水墨创作,才能将中国画的传统文脉如何与当下的时代精神和文化语境结合起来?带着这个问题,本次沙龙将理论与实践真正的结合起来,使讨论更具开放性与实验性,期待思想与观念的碰撞、为水墨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沙龙由本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主持,湖北水墨画革新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们纷纷参与其中,围绕“水墨画如何打破‘穷途末路’的魔咒”这一主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活动开场,王春辰表示,“武汉有了‘武汉水墨双年展’,同时又有着丰富的高校资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展览中带给我们的问题与思考做一些专业性质的讨论与总结,以此将展览的意义进行最大化的延伸。”在他的首轮发言中,通过对“中国画”至“水墨画”这一名词的演变,揭示了两者绘画主体或者绘画形式间内涵与矛盾的不同,并在宏观叙述中给出“穷途末路”的历史语境,强调当下观看方式的改变、市场需求以及开放式创作方法对于水墨发展方向的影响。他表示,在今天这个时代里,水墨不是一个孤立的艺术形式,而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渗透和影响。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一方面是它内部的深入问题,另一方面是它边界的拓展问题,他希望围绕魔咒般说的“穷途末路”能展开一场真正的水墨自我对话。

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古稀之年的资深水墨艺术家、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刘一原给予了“穷途末路”一说直接的回应。他认为:“水墨这一画种本身的生命力不存在问题,‘穷途末路’不是画种的问题,而是艺术家对水墨的态度问题。水墨是否会‘穷途末路’的关键,在于创作思路是否枯竭”。接着,刘老师概括了当代水墨创作的两大方向——转型水墨、当代水墨。他认为在用水墨语言进行表达时应当“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而不能一概而论,笼统评价,要注意强调艺术的类比性。

对于当下水墨概念的混淆造成的种种混沌现象,湖北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周颢结合刘一原先生的讲话阐发了自己的理解:“刘老师提到转型水墨和当代水墨,用这两个概念把纷杂的问题用这两种方式区别,我个人觉得有其合理因素,这种合理性体现在转型的水墨强调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上。水墨作为一种语言,不是偶然生成的,它有一个非常漫长的流变历史,这种历史背后深层的文化精神含量都在水墨中体现出来了。谈到水墨的延续和拓展时,周颢表示“传统的东西有其内在的精神含量与厚度,这是今天我们无法抛弃的,我们继承或创新的种种尝试都需要不断沉淀与思考,而这都需要时间”。

江汉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汤湖美术馆馆长王心耀认为“穷途末路”只是个别人的观点,在今天特别是19世纪以来西方绘画的“意向性”转型,都是在向东方学习,水墨作为一个画种存在的是观念的问题,不存在“穷途末路”的问题。对于水墨的前途问题他表示:“中国画很早就提出了这个理论‘笔墨随时代’,艺术家们站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节点上,所表达的都是和时代有关的。水墨的发展取决于艺术家的选择和思想,选择什么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有怎样的国际视野,这是最重要的”。

针对本次沙龙水墨画如何打破“穷途末路”的魔咒主题,湖北黄宾虹艺术研究会会长易向前阐述了两个观点:第一,水墨和中国画是两个概念,如果我们用水墨来谈中国画,可能谈不通,用中国画来谈水墨就能谈得通了。第二:易向前认为“穷途末路”的观点只是当时李小山不太成熟的一个论断,而造成的部分危机感使得一批人急于创新而失掉传统的底色,忙于无度的向西方吸收借鉴也造成了实际中国画发展的停止甚至是倒退。他表示:“经过八五思潮以后,中国画到底是按八五思潮的路在走,还是在按自身的规律在走,这是我们今天要考虑的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蔡敏认为:时代的问题应当交还于时代解决,“穷途末路”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这个问题已经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文化自信的提升在后一辈身上得到了解决。针对当下的艺术环境所面临的困难,蔡敏说到:“视觉经验的匮乏,整体历史教育的缺失以及失去现代中国语言描述传统的能力等诸多问题都对中国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中国的水墨画有本身深厚的文化属性,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挖掘出一种现代属性,并在对水墨进行创新时充分考虑区域性和具备全球视野,这是我非常期待的。

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给大家分享了李小山真正“中国画‘穷途末路’”的含义,他说:“前不久我在山东美术馆碰到李小山,他说为什么说中国画‘穷途末路’,就是因为传统的中国画太好了,不能将其改革,会越改越糟糕,中国画保留下来就行了。”樊馆还表示:中国画之所以传统,就是因为其独特的传世方式和载体方式。中国画有太多典范的东西,是很难去超越的,所以我们现在的水墨画创作往往也是在不断地探索与实验中修正方向,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

沙龙最后王春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今天的讨论特别好,尽管现场都是从事水墨创作的艺术家,但大家讨论的其实都是理论问题,所述的观点都是自己的学术主张。我们期待着第二届武汉水墨双年展,希望有在场艺术家参与,让武汉美术馆变成国内艺术群体艺术界特别是美术馆界里成为水墨艺术研究、推广、展示、收藏的重镇。这是武汉美术馆的抱负,也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责任编辑:杨丝涵]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