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诗人北岛和朋友们谈诗谈武汉:大地之书翻到此刻


来源:凤凰网湖北综合

在诗人的眼中,武汉是什么样的?北岛未直接作答,只留下一句诗——“大地之书翻到此刻”,含义隽永、兴味无穷。今天上午,第三届武汉诗歌节迎来最灿烂的时刻。长江

在诗人的眼中,武汉是什么样的?北岛未直接作答,只留下一句诗——“大地之书翻到此刻”,含义隽永、兴味无穷。

今天上午,第三届武汉诗歌节迎来最灿烂的时刻。长江读书会《北岛和朋友们谈诗》活动在卓尔书店举行。在阎志的主持下,北岛、潘洗尘、林雪三位诗人娓娓而谈。爱诗的人们或席地而坐,或拥在过道上,写满了对诗歌虔诚的脸庞挤爆了现场,在美妙的时刻与四位诗人分享诗歌的美妙,恰如主持人阎志所言:“此刻的武汉非常美好!”

对于主持人阎志关于对武汉印象的询问,倒是两位内地诗人给出了更通俗的解读,相当于是对北岛诗句的注解。曾获鲁迅文学奖的女诗人林雪借用梁晓声的一句话说,“武汉是一座初恋的城市。”多份诗歌刊物的创办人、著名诗人潘洗尘说,“走过很多地方,武汉让我终生难忘。”从云南大理来的潘洗尘,距上一次来武汉已经有30多年,武汉变化之大让他惊叹,但他感觉武汉还是这么亲切,“就是因为这是一个诗歌的城市,所到之处都是让我非常动容的一个城市。”

“大地之书翻到此刻”是北岛《路歌》中的最末一句。“我径直走向你/带领所有他乡之路/当火焰试穿大雪/日落封存帝国/大地之书翻到此刻”。我们试着这样解读:当夜转动所有的金钥匙,当历史的折扇徐徐展开,历经沧桑的武汉,恰如火焰升腾,正当其时。或者说,这座城市就是一首灵动、恢弘的诗,新时代的罗盘所指,武汉是一页被历史老人凝眸的书。

在阎志的引导下,话题从八十年代跳跃到当下的互联网时代。阎志说,很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有非常美好的记忆,那是一个火热的、充满激情的年代。而现在主要是靠微信和视频,网络时代迎来了诗歌的新气象。

对此,北岛表示,虽然在座很多80后还没有出生,但八十年代确实是一个诗歌的黄金时代。而现在大部分年轻人生活中没有真正的写诗的动力,写作就是觉得语言可以玩,可以用回车键。这次香港国际诗歌节的主题叫“古老的敌意”,题目就是用奥地利的这句诗“生活与伟大的作品之间永远存在着古老的敌意”。写诗需要基本的张力,从七十年代写作开始,自己就是一直和自己过不去的。

北岛同时承认,网络对于诗歌传播也有明显优点,带来了全民读诗的时代。公众号就能传播诗歌,一个网上诗人访谈有六七十万人收看。但真正的阅读是非常孤独的,必须要平衡新媒体和纸质媒体,书店是很重要的,很多人要看书,而不是看微信。

对此,潘洗尘表示赞同。他说,一个网络诗歌节目可能会有几百万的收听量,但中国诗歌的经典化还是要通过纸质书来完成。阎志也笃信:“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新时代,八十年代的辉煌一定会再现。”

话题在诗歌与现实的融合中不断穿越。诗歌节现场熙熙攘攘,气氛火爆,既有超过一半的年轻人,也迎来了长江校友会、武大校友会、阿拉善公益组织、青企协、女企业家协会的百位企业家代表。诗人潘洗尘感叹:“在全世界,只有在中国才有这样的诗歌现场。”武汉人对诗歌的热忱,也让本地诗人阎志颇以为豪:“只有武汉才有这样火爆的诗歌场面”。林雪以诗意的语调说,当伟大的读者和伟大的作品相遇时,就是非常高的境界,犹如太阳东升,是一个时代最灿烂的事情。

阎志顺势提出:“诗歌可以表达炽热的感情,而对企业家来说,诗歌的功用在哪里?”潘洗尘认为,功用无非两种,一种是生活之用,是衣食住行汽车、房子,一种是生命之用,是诗歌和爱。

北岛坦诚回答:“商人和企业家需要自己找到一个精神的世界,他希望企业家们不一定要真能写诗,但要读诗。对生活的迷茫是个普遍的问题。“他坦率指出,人们如果除了买好房子、买好车,生活一切都没有问题了,但这恰恰就是最大的问题。另外,他还建议道:”商人和企业家能够多做一些文化公益的好事,把给孩子们的书、给孩子的诗送到边远地区,这样会对推动整个国家的文化素质有重要作用。”

“爱诗的城市是美好的,爱读诗的企业家是可爱的,爱诗的女孩子是美丽的。”阎志总结说,大家都要亲近诗歌,让自己能够安静下来。他鼓励在座校友会企业家响应北岛号召,多买一些给孩子们的诗和书,送到三四线城市,送到乡村。

武汉正在迎来百万大学生驻留,现场也聚拢了众多大学生诗歌发烧友。阎志期望诗人们对大学生们讲讲“诗与远方”,寄语他们的文学道路,以及对诗歌、对未来生活的理解。

北岛表示,他的写作一直在挑战自我,一直在回溯自己生活的道路,艰难而且复杂。一般的很多诗人都很愉快,但他的写作一直在追诉、梳理、质问关于历史、文学、传统和母语。但也许这种不愉快却也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潘洗尘则希望大学生多读诗,并尝试着写诗,而并不一定要怀着当一个诗人的目标。林雪则表示,内心要对一些通行的、流行的东西,保持一份警惕,坚持一份清醒和矜持,这或许就是诗歌对人生的启迪。

现场提问

读者:刚才谈到了诗歌与当下,北岛老师提到了食指,很多人知道他的《相信未来》,文学与现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北岛:你提到什么是诗歌与现实。诗歌是现实的反面,要面对现实也要超越现实。

读者:余秀华是我的老乡,请各位诗人聊一聊余秀华现象。

潘洗尘:余秀华是近三四十年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高于平均值水平的诗人。

北岛:余秀华我也见到了,看了她几首诗。她的生活很痛苦,尤其是女性这一部分,有一些诗句是挺感动的。但作为一个诗人我觉得不够,她毕竟没有认真地阅读。希望她能在以后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一些新的营养和朋友们的帮助。

读者:现在很多写短诗的比较多,能够坚持写长诗的不多,北岛老师有什么样的想法?目前您写长诗的状态还在继续吗?

北岛:我为什么要写长诗,和我的经验有直接的关系,我在国外漂泊了二十多年,以前我都是写短诗,几乎没有写过长诗,后来我在大概十年前就准备考虑要写一首4000行的长诗,因为要体现大时代和个人经验的对话。我在写作中非常艰难,只写了1/4的内容突然中风,从2012年的春天就搁置了。从这一两年开始又恢复,写作是很艰难的路程,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它写完。

读者: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80年代,请您相信在中国很多青年人心中80年代是一个光辉的时代,您相信80年代还会再重现吗?

北岛:在“古老的敌意”活动里有一些访谈,我提出了一个问题,80年代出现短暂的文艺复兴,其实从70年代末开始,诗、电影、小说、电影开始出现真正的高峰,成为一个独特的事件。现在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文化的高潮。

阎志: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新时代,80年代的辉煌一定会再现。

读者:我是中文系的大三学生,我们在上课时学您的诗歌是以敬畏之情来读您的诗,比如说您的《回答》、《我不相信》,您的有一些诗会比较难懂,比如《生活》。怎么看您对诗的偏好,可以分享一下您创作时候的具体的体验吗?

北岛:确实很多读者对早期作品《回答》、《一切》比较容易理解,后期的作品确实难度更大了。我认为和我在国外生活有关系,在国外生活在不同的语境,我面对写作首先要面对自己,写作过程中要走得更远。我希望我的语言和我的生活经验都连在一起。基于大的时代,大的环境,我一个人漂泊,穿过了很多国家,在七个国家住过,在七个大学教书,生活发生很大变化。阅读这个时期的作品你会发现我的角度、复杂性和早期的作品完全不一样,希望你理解。

阎志:今天的读者里有一群从事生态保护的热心人,你怎么看待生态保护?

北岛:我在北欧生活了四个国家,包括挪威、瑞典、丹麦、荷兰。他们的自然环境太好了,绿地、森林超过60%,我在森林里散步经常迷路。回到大陆以后,我们面临现代化的陷阱,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我希望年轻人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

读者:我学文学史大多是强调古典文学和诗歌的联系,您怎么看待?

北岛:我从小就背诗,那个时候也不太懂,后来才意识到古诗词浸到我的血液中。我在写新诗之前写的是旧体诗词,1969年的时候,同学都要去上山下乡,大家都在告别,那个时候我们互相赠诗。后来我发现古典诗歌的时代已经发生变化了,复杂性不能表现出来,写了一年以后,感觉自己的水平很差。突然因为受到了食指的影响,马上就打开了另外一个门。我觉得新诗的发展和时代有关系,和农耕时代的背景是不一样的。

阎志:请每位嘉宾各说一句总结的话。

林雪:诗歌是我们共同的人生记忆。

潘洗尘:我走过很多地方,都走过就忘,此刻的武汉可能让我终身难忘。

北岛:和武汉的缘份是很复杂的感觉,我想用我的一句诗表达:大地之书翻到此刻。谢谢大家!

阎志:非常感谢北岛老师、潘洗尘、林雪,我们在这个美妙的时间里,谈到了诗这样一件美妙的事情,此刻的武汉非常美好!感谢各位读者、朋友,各位企业家的参与!

[责任编辑:熊丹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