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雅清音”昆曲与古琴跨界音乐会武汉剧院震撼来袭


来源:凤凰网湖北综合

两个故事,一个舞台,一个时间,交错上演造就了《暗恋桃花源》,古今悲喜交错差互的舞台奇观被《纽约时报》评为“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舞台剧”。剧情简介时间:2018.12.7-9地点:

大雅清音——昆曲与古琴跨界音乐会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高雅艺术的代表之一,昆曲和古琴先后于2001年和2003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当一个600多年的经典剧种遇上一个3000多年的古老乐器,会交织出怎样唯美旷世之音呢?11月9日,上海昆剧团将在武汉剧院举行大雅清音——昆曲与古琴跨界音乐会。

此次音乐会群英荟萃,特邀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唱团团长黄豆豆,古琴演奏家、制作家、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致俭,与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获得者、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党委书记、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黎安、吴双、沈昳丽,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余彬等一批优秀艺术家,共同为观众跨界共谱一段典雅之声。

演出时间:11月9日19:30

演出地点:武汉剧院

1

《玉簪记·琴挑》 

演唱:余彬

【朝元歌】

【朝元歌】“长清短清”唱段

此曲出自明代剧作家高濂所著传奇《玉簪记》第十六出,舞台通用名《琴挑》。讲述落地书生“潘必正”借弹琴问道为由,伺机言语挑逗因避战乱而暂且出家的年轻道姑“陈妙常”的故事。【朝元歌】“长清短清,那管人离恨。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唱的正是“陈妙常”假惺惺的应对之语。

【朝元歌】,正名为【朝元令】,套属南曲“双调过曲”。仅《玉簪记.琴挑》中标为【朝元歌】。体例通常为四支连用。曲调气韵多变,既可雄壮豪迈,又能如“陈妙常”所唱细腻婉转又大气沉稳。

2

《单刀会·刀会》

演唱:吴双

【新水令】【驻马听】

【新水令】【驻马听】“大江东去浪千叠”唱段

出自元代关汉卿所著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刀会》,是昆曲剧目中为数不多的元杂剧遗存。词曲描写关羽驾舟前往东吴赴会途中,面对滚滚长江,遥想起当年赤壁之战的壮阔与惨烈而发出英雄感叹的情境,体现出关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

【新水令】【驻马听】套属北曲“双调”,用作剧套的首牌与次牌,多为散板曲式呈现。曲风健捷,曲韵激袅。

3

《牡丹亭·惊梦》

演唱:沈昳丽

【山坡羊】

【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唱段

《牡丹亭》为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其中第十出《惊梦》更是昆曲舞台上诸多代表剧目中的经典之作。这一曲【山坡羊】便出自于此。“没乱里春情难遣”,首句便开门见山,将主人公“杜丽娘”游园之后躁动难耐的心情轻弹而破,统领全篇气韵。

作为曲牌,【山坡羊】源自于北方民间小调,南曲虽归入“商调”,实际则无所谓“宫调”。既可单独连用自成套数,亦可安排于其他宫调复合成套,所谓出入自由。本曲旋律悠扬,气韵哀怨、缠绵,在轻重缓急之间描摹尽那一怀少女心事。

4

《牡丹亭·寻梦》

演唱:沈昳丽

【懒画眉】

【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唱段

出自《牡丹亭》第十二出《寻梦》,舞台通例为首支曲子。“杜丽娘”游园惊梦后,迷恋梦情,惹下新愁。独自再入园中,以期重温梦境。曲中“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花似人心向好处牵”虽是描写暮春时节花瓣纷落、残红满地之景,却写得浪漫多姿,眼前所见和心中所向依旧是最撩人的明媚春光,更与其后的【江儿水】互为衬托,完成了“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女子“杜丽娘”的形象。

【懒画眉】南曲“南吕宫过曲”,存古体、近体两种体式,本曲为近体。曲风淡雅幽静,适宜于缓步寻芳中表露心声,可听,可看,可赏。

5

《梅花三弄》

古琴演奏:杨致俭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琴曲之一。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相传为1700多年前,由东晋桓伊所作的一首笛子名曲,后改编为古琴曲。

琴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公元1425年)。谱中解题:“昔桓伊与王子猷闻其名而未识。一日遇诸途,倾盖下车共论。子猷曰,“闻君善于笛?”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三弄”实际是同一个主题的三次变奏。“梅花一弄,弄清风;梅花二弄,弄飞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动、水清清”。

本次音乐会演奏版本为虞山派古琴大师吴景略先生演奏版本。20世纪初期,由“今虞琴社”根据清代《春草堂琴谱》集体打谱。

6

《红梨记•亭会》

演唱:黎安

【桂枝香】

【桂枝香】“月悬明镜”唱段

出自明代徐复祚所著传奇《红梨记》中《亭会》一出。以淡淡梨花朦胧月为词境,渲染抒发了由昆曲巾生所扮演的才子赵汝州,正值青春蠢动年华时,内心中幽幽怨怨地思春之情。文辞很能体现明代文学家独特的审美意识。

【桂枝香】又名【月中花】,为南曲“仙吕宫过曲”,曲风蕴藉、整肃,被称作功夫曲子。《南词引正》将其与【集贤宾】并举为首学之曲。

7

词曲《桂枝香》

演唱:吴双

【桂枝香】 “琴书半室”唱段

词作者南宋张炎,制谱佚名。张炎是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是宋词这首绚丽乐章中的最后一个音符。此词以清空、骚雅的笔触描景抒怀,更勾勒出词人恃才傲物、闲野不羁的性格形象。后人郑思肖评价他说:“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秀山水,犹生清响。”为能体现出词人的性格、情怀,词曲由板胡伴奏。

不同于“月悬明镜”一支,此词入北曲,套属仙吕。见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钦定曲谱》未录。

8

《欸乃》

古琴演奏:杨致俭

吟唱:吴双

古琴曲《欸乃》

亦称《渔歌》或《北渔歌》。琴谱初见于明代《西麓堂琴统》。

相传,乃据唐代柳宗元先生著名七言古诗《渔翁》所作。原诗为: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欸乃”,象声词。读音为“ai nai”。多指:桨橹之声。也作:渔家号歌。在古琴曲中,读音应为“ao ai”。

全曲音调悠扬,清新隽永,以山水为意象抒发感情。是托迹于渔樵,寄情于山水烟霞。曲调流畅自然,琴韵悠长,意境深远。空灵出尘。在乐曲中,“欸乃”之声以不同的形式先后出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既歌颂自然秀丽,也表达琴家之孤芳自赏。

欸乃无心,方显山水之绿。真意难得,置身喧杂污浊外,天地之清幽尽现无遗。是颐养至静的一首古琴名曲。

此次音乐会演奏版本,由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打谱。

9

《铁冠图·刺虎》

演唱:余彬

【滚绣球】

【滚绣球】“俺切着齿点绛唇”唱段

曲目出自《铁冠图.刺虎》一折。讲述明朝宫女“费贞娥”假冒公主为君复仇的故事,是昆曲“三刺三杀”剧目之一。曲词用大量的对仗句式,描写女主人公在梳妆打扮过程中所显现出的坚毅内心和坚定决心。

【滚绣球】北曲“正宫”次牌,亦入“中吕”。其套式多样,板式可自由,可固定。曲调高亢,曲风或恢弘悲壮,或怨愤惆怅。

10

《长生殿·闻铃》

演唱:黎安

【武陵花】

【武陵花】“淅淅零零”唱段

出自清代剧作家洪升所著传奇《长生殿》第二十九出《闻铃》。本出以雨声、铃声为衬托,抒发身在客途的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无尽哀思。

【武陵花】为南曲“双调近词”,常以单曲连用两支加缀尾声成套,声腔共计一百板,故被称作“百板【武陵花】”。曲风为慢曲沉板,曲境悲哀凄凉,可谓歌者劳心,听者动情,是昆曲大官生家门的经典曲目。

11

《精忠词》

古琴演奏:杨致俭

大鼓:高均

剑舞:谷好好、黄豆豆

《精忠词》

又名《满江红》。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阙词。后改编为琴歌。由清代王善先生撰辑。最初于乾隆四年(1739年),刊于《治心斋琴学练要》。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上篇,描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这阙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的中华民族不敢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此次音乐会演奏版本,依据《治心斋琴学练要》打谱。由解放初期广陵派古琴大师张子谦先生和樊伯炎先生定拍,吴振平先生整理记谱。

12

《牡丹亭·游园》 

合唱

【皂罗袍】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唱段

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游园惊梦》,属南曲仙吕宫过曲。这支曲子既是主人公“杜丽娘”乍见春光时的所见所感,更是她对景自比、自怜的默默感伤,春色如许竟无人识……曲声婉转悠扬,曲韵缥缈旷达,最妙处便是那一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真的,太有名、太经典啦!

演员介绍

按演出顺序排列

余彬

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工闺门旦、正旦。先后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三届昆剧演员班和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舞蹈分院戏曲表演专业。师承表演艺术家张静娴,并得王英姿、朱晓瑜、张洵澎、张继青、沈世华等亲授。代表剧目有《游园》《断桥》《百花增剑》《斩娥》《芦林》等传统折子戏及《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妙玉与宝玉》《班昭》《血手记》《景阳钟》《寻亲记》《狮吼记》等大型剧目。曾获中国戏曲演唱红梅大赛金奖、第四届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七届“东方旋律国际音乐节”组委会特别奖、第五届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上海市委宣传部“粉墨之星”称号。出版个人首张CD“春色如许”及同名黑胶唱片。现为上海家戏剧家协会员、第二届黄浦区人大代表、第十四届上海市妇女代表。

吴双

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工净行。师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方洋、侯少奎及钟维德、王群老师,并受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老师指点。主演《刀会》《嫁妹》《山门》《古城会》《花判》等传统折子戏,并在大戏《班昭》《司马相如》《牡丹亭》《西施》《长生殿》《景阳钟》《川上吟》等剧中饰演不同行当的人物。曾荣获首届全国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兰花优秀新蕾奖”、全国昆剧优秀中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促进昆曲艺术奖”、首届“中国戏曲演唱大赛”红梅金奖、第1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配角奖(榜首)”、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十佳演员”、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6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上海文艺家荣誉奖。现为艺术创研部主任、演员。

沈昳丽

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工闺门旦,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硕士,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师承王英姿,又得昆剧表演艺术家张静娴、张洵澎、华文漪、张继青、梁谷音、沈世华、王奉梅、王芝泉等亲授。主演《牡丹亭》《长生殿》《紫钗记》《玉簪记》《墙头马上》《占花魁》《贩马记》等经典剧目和原创大戏《红楼别梦》,以及改编自中外名著的《伤逝》《椅子》等系列实验剧。曾荣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联合颁发的“促进昆剧艺术奖”、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1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第4届上海市文化新人、上海市“东方戏剧之星”、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近年开展系列讲座百余场,足迹遍布海内外。

杨致俭

古琴演奏家、制作家。上海市非遗项目“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上海工匠”。现任:上海七弦古琴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专家委员等。师从两位古琴泰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龚一教授和李祥霆教授。并随“江南箫王”戴树红教授研习琴箫艺术。连续四届全国古琴大赛银奖。多年从事古琴制作和研发。申报古琴相关专利112项。修复多张历代古琴。故宫博物院独家授权复制所有院藏唐代古琴,以及多张历代名琴。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古琴史》、《中国古琴传统制作艺术》、《杨致俭古琴五行谱教学法》、《杨先生讲古琴》等。影音作品包括:《天》、《地》、《人》、《渔樵问答》等。

黎安

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工小生。师承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岳美缇、蔡正仁以及周志刚等名师。主演剧目有《湖楼》《受吐》《拾画叫画》《闻铃》《琴挑》《断桥》《百花赠剑》《评雪辨踪》等。主演大戏有《景阳钟》《伤逝》《司马相如》《牡丹亭》《长生殿》《占花魁》《玉簪记》《墙头马上》《白蛇后传》、《贩马记》《龙凤衫》《紫钗记》等多部大型剧目。曾获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昆剧优秀中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促进昆剧艺术提名奖”、第十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第四、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榜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上海文艺人才基金“优秀文艺人才奖”、上海优秀文艺工作者奖、上海市文艺家荣誉奖。

谷好好

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艺术硕士学位。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获得者,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3年度文化部优秀专家,2010-2014年度上海市先进工作者,2016年度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光荣与力量——2016感动上海年度人物,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青年文艺家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文艺家荣誉奖、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获得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2年在由联合国和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昆剧优秀中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中荣获“促进昆剧艺术奖”、首届“中国戏曲演唱大赛”中获红梅大奖。2007年获全国昆剧优秀青年展演“十佳演员奖”、主演的昆曲《白蛇传》荣获法国塞纳大奖。2009年荣获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曾获“首届上海文化新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是上海市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党代会代表。

她工刀马旦、武旦,师承昆剧表演艺术家王芝泉。基本功扎实,嗓音清亮,扮相俊美,戏路宽广,是当今昆坛享有“百变刀马”之美誉的青年表演艺术家。代表作有《挡马》、《扈家庄》、《借扇》、《昭君出塞》、《金山寺》、《请神降妖》、《目连救母》、《八仙过海》等,以及新编昆剧《一片桃花红》、《白蛇后传》、《红泥关》、《雷峰塔》,锡剧音乐剧《青蛇》,京剧《生死界》、《白蛇传》、《宝莲灯》等。

黄豆豆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唱团团长。先后入选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全国青联常委、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分委会专家、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中小学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会长、上海SMG集团工会副主席、华侨大学客座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理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关爱儿童自闭症患者”形象大使。曾先后担任文化部“文华奖”、中国舞蹈家协会“荷花奖”、CCTV“电视舞蹈大赛”等全国重大舞蹈赛事的评委;“国家艺术基金专业委员会”评审员。

乐队

司鼓:高均

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奏员、司鼓。出生于梨园世家,自由跟随祖父著名京剧司鼓大师高明亮学习京剧板鼓,在校又得王玉璞、焦宝宏、朱雷、张鑫海、王根起、李小平等名家指导。手法规范,技术娴熟、文武皆能、京昆不挡。能将传统打击乐与现代音乐元素完美融合,被业界称为“梨园界的爆裂鼓手”。担任打击乐设计及司鼓的大戏有《景阳钟》《班昭》《长生殿》《邯郸梦》等,并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华奖、中国戏曲学会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个人曾获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鼓师奖。现为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演艺工作者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打击乐委员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客座教授。

司笛:张思炜

上海昆剧团青年笛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音乐系。1997香港回归千人竹笛演奏会领奏。师从陆春龄,许国屏,顾兆琪,钱寅。参加了cctv全国昆剧表演艺术家演唱会乐团首席,随中国剧协参加日本利贺戏剧节,俄罗斯金萝卜戏剧节,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戏乐队首席。2012年进入上海昆剧团后,参加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昆《墙头马上》乐队主笛。还担任《椅子》、临川四梦之《南柯梦》等等剧目的主笛。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笙:甄跃奇

上海昆剧团青年笙演奏员。先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昆剧音乐专业、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师从赵臻、翁巍巍学习笙演奏。参与多部昆曲精品工程、大戏、折子戏伴奏,曾出访乌兹别克斯坦、法国、德国、捷克、俄罗斯、阿尔巴尼亚、日本、香港、台湾等地演出文化交流。

三弦:王志豪

上海昆剧团青年三弦、打击乐演奏员。先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昆剧音乐班,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师承昆曲音乐家叶恒峰先生学习三弦。参与多部昆曲精品工程、大戏、折子戏伴奏,多次随团出访乌兹别克斯坦、法国、德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地参与文化交流演出。

琵琶:杨盛怡

上海昆剧团青年琵琶、二胡演奏员。先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师承上海民族乐团首席琵琶演奏家周韬、著名琵琶教育家毕志芳,著名作曲家、二胡演奏家李樑。参与多部昆曲精品工程、大戏、折子戏伴奏,曾出访德国、俄罗斯、阿尔巴尼亚、日本、香港、台湾等地演出文化交流活动。

板胡:朱铭

上海昆剧团国家二级演奏员。先后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昆音班、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研究生班。师从吴之珉先生习民乐二胡;从何占豪、顾兆琳、徐坚强、朱晓谷等先生习作曲配器及唱腔设计。参与《墙头马上》《嵇康打铁》《吴汉杀妻》《双声慢》一·二期的音乐设计。参演剧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并随团出访日本、美国、德国、荷兰、俄罗斯等地交流。现为上昆事业发展部主任,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二胡、中胡:张津

上海昆剧团青年二胡演奏员。先后师从陈顺翔、罗怀哲(上海京剧院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张卫星(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奏员)、石鸣、朱铭(上海昆剧团首席)。2002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昆剧音乐班学习至2012年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院本科毕业。参与伴奏演出剧目有《一片桃花红》、《班昭》、《长生殿》、《临川四梦》、《雷峰塔》等。

古筝:张乐

上海昆剧团国家二级演奏员、古筝。先后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潘文副、何宝泉、孙文妍等名家。其演奏细腻传神、音色柔美亮丽、刚柔并济。曾参与重要全本大戏及传统折子戏近百出,并多次随团出访交流演出,参与录制多部古筝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等。现为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颤音琴:鲍丹旎

上海昆剧团青年扬琴,古筝演奏员。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会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昆剧音乐专业,师从上海音乐学院扬琴教育家成海华教授。2012年进入上海昆剧团,参与多部经典昆剧的音乐演奏,曾获得国内各类戏剧奖项,并赴全国各地巡演。

大提琴:陈娟娟

上海昆剧团优秀大提琴演奏员、先后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及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2001年起至今任职于上海昆剧团乐队。参演并获奖的剧目包括昆剧《牡丹亭》,全本昆剧《长生殿》,戏曲电影《景阳钟》等等。多次以艺术家身份出访德国,希腊,香港台湾等地参加大型音乐节演出,多次参加上海之春,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大型演出活动。2003年起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舞蹈分院。著有论如何把大提琴音乐结合传统艺术论文已发表于中国大提琴学会专业学刊。2007年受邀参演的多媒体音乐演奏获上海《科学与艺术创新奖》。2008年在上海音乐厅参演星期广播音乐会并在东广音乐频率现场直播2011年在杭州大剧院成功举办个人音乐会。

[责任编辑:杨丝涵]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