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武汉:不寻常的大年三十


来源:楚天都市报

原标题:武汉:不寻常的大年三十公元2020年1月24日,农历除夕。喜气洋洋,万家团圆,本是这一天该有的景象。江城武汉,冬雨绵绵,气温降到冰点。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连日来正在这里肆虐,并影响全国。一天前

原标题:武汉:不寻常的大年三十

公元2020年1月24日,农历除夕。喜气洋洋,万家团圆,本是这一天该有的景象。

江城武汉,冬雨绵绵,气温降到冰点。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连日来正在这里肆虐,并影响全国。

一天前的1月23日,为了打赢疫情防控战,武汉全市公共交通停运,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关闭。对这座拥有1100万人口、经历过98抗洪斗争的华中重镇而言,可谓壮士断腕,史所未见。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往年,热热闹闹在酒店一大家子吃团年饭的武汉市民,今天,响应政府号召,分小家“居家隔离”过除夕;一些因出城通道关闭,不得不临时两地分居的家庭,在这个团圆的日子未能团圆;还有,不少新生代居民,为了不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带去潜在的传染危险,选择一个人在这座城市孤单过大年……

这一天,抢救病人的医护人员,昼夜奔忙,不眠不休,他们抗击病毒的身影,让世界动容。

此刻,虽已是深夜,外地医疗团队仍在不断往武汉集结,运输救援物资的车队正在疾驰而来。

这一天,注定是武汉历史上最不寻常的一个大年三十!

为爱隔离,市民吃了刻骨铭心的团年饭

年是什么?年是团圆。

父母盼着子女回家,游子在外归心似箭。对很多人来说,一大家子围坐一起,吃一顿团年饭,蕴含了太多亲情的味道。

然而,在除夕当天的武汉,很多家庭却无法团圆,也吃不上完整的团年饭。

张女士家住南湖。24日下午,母亲将团年饭做好后,额外分出一份,张女士将饭菜打包,再带上父亲需要的生活用品,开车出小区,穿过一条街,来到父亲老张所住的楼底下。

张女士和老张的微信对话

老张戴着口罩从楼上下来,不让女儿靠近,远远地挥手示意,让她将饭菜放在单元楼门口的长椅上。直到张女士转身上车,老张这才上前提着塑料袋上楼。

之后,张女士和儿子、母亲、祖母坐在一起吃年饭,父亲老张住的房子监控视频中,出现了他独自低头用餐的背影。这一幕,让张女士觉得有些心酸。

监控视频截图

老张其实并不是疑似新冠肺炎病人,这是他的一次自我隔离。

1月19日,老张一个人从汉口火车站乘动车前往浙江长兴,参加外甥的婚礼。“那个时候真的不知道情况有那么严重,票又是一早买好的,我就让他去了,叮嘱他戴好口罩。父亲说,上车后车厢内只有两名乘客戴了口罩。”张女士说。

老张从南湖乘公交转地铁,到了汉口火车站,见离发车时间还早,还在附近吃了一碗牛肉面。

待21日返程时,情况已经十分严峻。老张戴了厚厚的口罩,动车时看到车厢内已有一半以上乘客戴口罩。车上,他也不敢用餐。

回到家后,老张担心自己在汉口站逗留期间染上病毒,决定自我进行隔离, 22日他收拾好衣服和食品,一个人搬到了祖母住的房子里。

“23日一整天他都呆在房子里,自己下面条吃。”张女士说,今天因为是团年饭,她才给父亲送去了饭菜。“老爸平时就是个蛮注意的人,这次去浙江防护措施已经做得蛮好了,身体也没出现什么状况。没想到他会把自己隔离起来。”张女士说,父亲的这个举动,让她觉得很暖心。

与张女士一样,汉口的胡女士家里的团年饭,也缩水了。往年除夕,她婆家和娘家的亲人们都会聚在酒店,10多名家人聚在一起举杯庆贺新年。这个除夕,因为新型肺炎的缘故,原定的家族大团圆年饭取消,胡女士的婆婆下厨,做了团年饭。

胡女士家的团年饭

“外面公交地铁都停了,马路上也没几个人,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冷清的一个年。”胡女士说,在如此困顿的环境下,能吃上年饭,已经很知足。

在比邻“风暴中心”华南海鲜市场不到2公里的家中,25岁的小伍,也吃了此生最难忘的一次团年饭——单人火锅。

小伍的一人份小火锅

小伍在武汉工作,原计划忙完工作就早点回荆州老家过年。22日晚上,他早早入睡。23日早上6点,姐姐连发6条短信,将他吵醒,他这才发现“城封了”的消息早已刷屏。

“姐夫准备开车来接我,被我拒绝了。他过来很危险,我回去也很危险,因为疫情复杂,谁也不知道自己这个时候是不是百分百健康的。”小伍说。

小伍平日里很爱热闹,是朋友聚会里的核心人物。但他知道,热闹不应该属于此刻的武汉,所以他婉拒了所有朋友的邀约,坚持一个人在家自我隔离,“大家就网络拜年吧。”

小伍

小伍没有经历过“非典”时期的惊心动魄,此次新型肺炎疫情是他第一次深刻感觉到,“一双看不见的手”将个人与城市、乃至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我爱武汉,这座城市是伟大的,大部分市民都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责任感。今天可能是我们所有人最刻骨铭心的一个大年三十,也是一辈子都会记住的武汉时刻。”

让小伍心热的是,就在今天的春晚节目中,出现了一个临时增加的特别节目:《爱是桥梁》,向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向全体武汉市民致敬。白岩松的一番话,让他差点泪奔, “我们在过年,你们却在帮我们过关。”

放弃团圆,待在家是对防疫最好的支持

诗人海子说: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在汉独居的何女士想说:姐姐,我既关心人类,我也想你。

但是因为肺炎疫情,何女士今年春节没能回到黄石老家与姐姐团聚。这不是一次轻描淡写的错过,因为她的姐姐身染重病,“我们相聚的机会越来越少,可我却没有陪在她身边。”

春节是一家人盼望许久的团圆日,手巧的何女士早早办好年货,并在武汉提前制成半成品,“就算是大年三十当天回去,也来得及给爸妈和姐姐一家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何女士包的饺子

但是1月23日凌晨,熬夜工作的何女士几乎是零时差地看到了“封城”公告,头皮倏地一阵发麻。

还回不回黄石?这个问题比《哈姆雷特》的经典一问更令人彷徨。何女士知道,父母和姐姐离不开她,尤其是病情严重的姐姐,“上次和姐姐分开时,她一直拉着我的手,我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

但摆在眼前的现实是,因为要给姐姐买药,何女士近来一直是医院常客,“我身上潜伏的危险太大了,再加上嗓子还不舒服,带着侥幸心理回去,把传染的风险带给黄石吗?”

留给何女士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她说,她这辈子都没这么纠结过。最终,她还是决定留在武汉,不做“逃兵”。

家人一度不理解,让何女士倍觉委屈,尤其是听到姐姐在电话里的难过语气,但是她知道,全武汉有无数像她一样的人为爱放弃团圆。

第一次独自过大年三十,何女士说:“虽然在武汉生活了近20年,但还是会有异乡人的感觉。可这两天,看到外地朋友都在鼓励武汉,让我们加油,小区邻居也互相分享物资,心里并不孤单。”

24日上午,在武汉盘龙城某小区,李大伟坐在沙发上,沉默许久后对妻子说:“帮不上忙可以,但是不能添乱。”就在几分钟前,刚刚安抚好远在老家的母亲,他长舒一口气。

“这种时候,不能回家给家乡政府、家乡人民添麻烦,把票退掉是对的。”他说。

“哪里对了?我都不能见爷爷奶奶。”儿子乐乐蹲在墙角不高兴。面对不满10岁的儿子,李大伟只能尽力安抚:“等这阵子过了,爸爸再带你回去。”

李大伟一家三口

李大伟,37岁,在武汉工作,老家江苏淮安。往年这个时候,他已经带着老婆儿子,在老家与父母弟妹一家团聚了。如果不是这场疫情,24日上午9点,这一家会乘坐武汉开往淮安的高铁。

“20号一些报道出来后,我就开始犹豫要不要退票。”李大伟说,此前想着反正要回老家过年,自己武汉的小家什么都没准备,家里一根萝卜白菜都没有,更别提过年家家必备的鸡鸭鱼肉了。他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老人语气坚决:一年就春节回来这么一次,怎么着都得赶回来。

让他没想到的是,随后几天,新型肺炎确诊者逐日增多,他慢慢担心:如果回乡,会不会引起父老乡亲们恐慌?会不会影响他们过年的心情?

与妻子商量后,李大伟决定今年就在武汉过年不回老家。为了安抚母亲,他整理好新型肺炎的相关报道,发给弟弟妹妹,让逐一念给母亲听、放给母亲看。”这么严重啊?那千万别回了。”母亲理解了儿子的难处。

“作为异乡人,共度时艰的时刻,我们也是武汉人。”他说。

坚守一线,医生隔空与孩子见面泪流满面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3天前,同济医院志愿报名书上,医护人员写下的这八个字,感动全国网友。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这次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主战场。作为湖北省、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在此次疫情中,这里集中收治了大量新冠肺炎患者。

邓雄波是金银潭医院放射科主管技师,妻子谢家强也在医院工作。疫情伊始,这对医护夫妻就一直坚守在防疫战斗的第一线。

邓雄波和同事们

邓雄波和同事们早已取消假期,只有下夜班之后,才有一天补休的时间。而作为护士的妻子,工作更加辛苦。本周三,原本应该凌晨4点下夜班的她,因为人手紧张,又连轴转了一个夜班,直到第三天才回家。由于事先没有准备连续上班,妻子没有带手机充电线,也没有带换洗的衣物,她都是通过微信通知邓雄波从家里带给她。

“有好吃的也带点来,我要吃肉。” 在邓雄波和妻子的聊天记录里,这句对话看似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日常撒娇,其实“好吃的”也只是绝味鸭脖,还有家里的咸菜。

邓雄波说,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妻子好多天没能见到8岁的儿子。由于夫妻两人工作的岗位本身就有一定的感染风险,考虑到孩子年龄还小,抵抗力不强,原本妻子准备下夜班后把儿子送到阳逻的娘家,但是由于回不了家,孩子是邓雄波送去的。临别前,邓雄波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都在和病毒做斗争,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保证有个好身体。”

邓雄波和同事们

除夕夜,邓雄波还在等着妻子,等她下班后把她接回家,简单做几个菜,跟父母一起坐坐,就算过了年。因为明天,他们又要投入新一天的防疫战斗。邓雄波说,在取得最后的胜利之前,他和妻子都会一直坚守下去。

今天大年三十,

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里,

医生患者手写愿望贴在玻璃上传递出来。

邓雄波的妻子谢家强

疫情严峻,更多的医护人员,在这个除夕注定没法再家里过。

24日中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医生休息室,该院抗击新冠肺炎的专家组副组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轶,疲惫的声音沙哑低沉,一双眼眶因持续加班而深陷。当天上午,他从武汉市汉口医院参加会诊回来,中午赶回办公室匆匆吃个饭、处理工作,下午又要再赶过去给重症病人查房、确定诊疗方案。

胡轶的朋友圈

从去年12月29日起,胡轶接连27天连轴转,每天来回奔忙,进行排查、参加会诊、讨论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等,没有一天休息。今年1月21日起,胡轶又作为定点医院临床医疗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和该院几个科室的骨干专家们一起,进入武汉市汉口医院进行定点支援。如今,他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6个小时左右,经常忙到晚上九、十点才能吃晚饭,凌晨1点多才能睡觉,忙起来熬过两个通宵,一个月不到瘦了13斤。

 

说起每天穿着防护服、长时间戴着口罩,脸颊和鼻子都被磨破了皮,胡轶两次哽咽。而对于胡轶来说,最想念的是家里年迈的双亲、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因为工作,他已经很长时间没看到他们了。

 

“老公,我想你的时候就给你发微信,你不用回复我,你闲下来的时候看看,参瞌睡的时候看看,不开心的时候看看,难熬的时候看看。我会一直给你打气!加油,我永远在你身后陪着你,还有两个儿子,我们一起等你平安回家……”这,是胡轶进入定点医院那天,妻子给他发的一条微信。

前两天,胡轶实在想家人,借回家拿换洗衣物的机会,没敢上楼,就让妻子给她放在楼下,让家人站在7楼的窗外边让自己看一眼。“当抬头看到10岁的大儿子和1岁半的小儿子在窗边跟我招手叫‘爸爸’时,我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

 

“今天,我们众多医务人员还是坚守在病房来度过这个除夕夜,盒饭就是我们的年夜饭。尽管无法回家过年,但我们无悔无怨。”胡轶说。

支援武汉,外地医生忘记了除夕夜

“我们不出去是为了你们,你们挺进来是为了我们。”

除夕夜,多个省市逆行的援驰医生,却没能和家人们一起吃一个团年饭。

24日晚上6时,广州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吴义独自一人在家,他打包着行李,准备和另外8名同事一起,作为广东支援武汉的第一批医生,飞往武汉。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重庆,妻子和女儿已经到老家,正陪着年过九旬老母亲吃团年饭。

这是吴义第二次支援湖北了。1998年,洪水肆虐湖北,他就和同事坐了三天三夜的救护车从广州赶到湖北,作为医生在黄冈投入抗洪救灾工作。

吴义

54岁的吴义原打算这个春节,无论如何也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回老家好好陪陪刚出院的母亲。但23日启程在即,他又改了主意——广州也出现新型肺炎病人了,科室面临考验,他作为科室的负责人必须留在医院。

只过了一天,吴义的计划又变了。24日下午3时左右,医院打来电话通知,接到上级部门命令,科室要抽调两位医生支援武汉。

“我去!”当年广东SARS流行时就冲在一线的吴义没多想,在电话中先报了名。他认为对于防控新型肺炎,武汉最重要的战场。

报完名,吴义才在微信里跟妻子和女儿说自己将去武汉。妻子能够理解吴义的决定,但还是不停的叮嘱。

但刚上大一的女儿哭了,她很担心父亲。“会穿防护服么,和电视上播的那种一样好?”女儿边哭边问。“肯定有,卫健委都安排好了。”吴义安慰女儿。

吴义不知道怎么跟母亲说自己要去武汉,她怕老母亲担心,把难题交给妻子去处理。不过他想,母亲也干了一辈子医疗了,肯定能理解。

“希望一切都顺利,所有人都能平安。”吴义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往同事家里去。24日晚8时,医疗队出征前没时间做饭了,他要第一次在同事家中蹭一顿年夜饭。

就在吴义一行飞赴武汉时,来自宜昌中心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的护士唐光明走出了金银潭医院,他已经连续工作12个小时了,甚至已经忘记24日是除夕夜。

唐光明是23日下午2时和两名同事赶到的武汉,24日7点多就到医院上岗。“我们要是退缩了,老百姓怎么办。” 对新型肺炎,唐光明起初也有点害怕,但得到通知后,还是申请从宜昌来武汉支援同行。在金银潭医院,他要负责护理新型肺炎的病人。

唐光明(右)和另外两名来自宜昌中心人民医院医生

还不满30岁的唐光明新婚才三个月,妻子也是护士。按照恩施老家的习俗,今年他应该带着妻子回家给父母和长辈们拜年。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打乱了所有计划,让他更觉得对不起父母——当护士五年,四个春节没能陪父母。

“年夜饭”是在医院科室吃的,中午是盒饭,晚上也是。

在新的医院里,唐光明觉得不孤单,新同事都很努力在工作,在与病毒做斗争,他坚信和这样的战友一起战斗,再苦再累,他们一定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回宾馆路上,唐光明打电话给父母拜年。妻子在宜昌也投入了新型肺炎的斗争中,他也要与妻子相互勉励。就在此时,与唐光明一起下班的同事又被召回医院,又要加班了……

记者:徐剑桥戎钰林永俊刘毅向清顺郑晶晶周丹满达潘锡珩陈倩通讯员李蓓阮哲李雨生

[责任编辑:成海潮]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