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湖北:攻克脱贫攻坚战“头号工程”


来源:凤凰网湖北综合

原标题:攻克脱贫攻坚战“头号工程”

湖北省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

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的关键一批、首要一役,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督导,省发改委、省扶贫办认真履行牵头职责,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对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予以表扬;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对22个有易迁任务的省(区、市)进行综合评价,湖北省位列前茅。“十三五”时期,国家下达我省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数为88.23万人。经过四年攻坚克难,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累计完成“交钥匙”31.84万户88.23万人,搬迁群众全部住上了新房,实际入住率为100%,99.32%的搬迁群众实现脱贫。

“七个五”全力推进

落实“五联动”工作责任制。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负责制。全省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12个市(州)、68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市、县、乡三级指挥部,村一级也有专人负责。

实行“五到县”管理机制。按照“项目到县、资金到县、招投标到县、管理到县、责任到县”的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贫困户搬离了穷山与僻壤,搬来了安全与希望。

创新“五统一”建管模式。一是统一规划设计。坚持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科学编制“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分年度制定实施计划。同时,扣准搬迁对象识别“第一颗纽扣”,在识别程序上不少一环,在对象锁定上不落一人。二是统一招标建设。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纳入县级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平台,规范项目招投标环节,健全招投标监管长效机制。三是统一质量监管。坚持“质量第一、进度服从质量”,实行工程质量终身承诺,严把施工质量管理关、施工安全生产关、材料检验检测关,消除安置点、安置房、配套设施质量和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确保搬迁群众住上“安全房”。四是统一竣工验收。严格竣工验收标准,逐项精准测量、检查验收,政府、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大责任主体一致同意后,竣工验收才能通过。五是统一安置到户。严守“三条红线”,统一规范户型,锁定每户人均25平方米建房面积,全省统一按照25、50、75、100、125平方米5种户型进行建设,突出荆楚元素,户型公开公示,统一公平分配到户。“五统一”既保证了建设工期,又保证了工程质量。

采取“五靠近”集中安置。采取靠近中心村、靠近生态旅游区、靠近产业园区、靠近集镇、靠近城区的“五靠近”集中安置方式。全省搬迁人口中进城进镇的达到6.48万户21.11万人,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转移,促进了农民向市民的转化。

严守“五条线”政策边界。严把搬迁对象的界限、住房面积的标线、项目资金的红线、搬迁不负债的底线、建新需拆旧的边线“五条线”的政策边界,同时,住新拆旧复垦复绿一体推进,既巩固搬迁成果,又用好土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交易政策红利,筹措大量资金。

宣恩县酉水情社区是湖北省第二大易迁安置点,66栋楼房安置了44个村的贫困居民1235户4594人。(腾慧摄)

后续扶持聚焦“五基本”。始终聚焦基本产业、基本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基层社区治理、基层党组织建设等五项后续扶持工作目标,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北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工作的指导意见》《湖北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抓好技能培训,组织劳动力有序外出转移就业;完善安置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安置点社区治理水平;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省易迁领导小组印发《湖北省易地扶贫搬迁万人以上安置点后续扶持工作方案》、《湖北省易地扶贫搬迁结余资金使用指导意见》,着力推进产业就业、社区治理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重点工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以依法维护易迁群众的合法权利。

建立“五机制”推进举措。一是建立定期问题会商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实行一季度一次会商,分层次、分类别、分部门进行会商,剖析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二是建立督导通报机制。省易迁办联合省直相关部门组织不间断、全覆盖的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督促各地限期整改。对突出问题进行通报,通报结果直接呈送省领导和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三是建立考核评估机制。每年底组织交叉考核、请第三方评估工作进度、建设质量等,根据考核评估结果进行脱贫成效打分,对先进的进行表彰。四是建立约谈问责机制。对巡视、督查、暗访发现的问题整改不落实的,扶贫考核排名靠后的,作风不扎实的,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坚持“零容忍”,进行约谈,约谈结果在全省范围通报。五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易地搬迁政策,各部门都要及时通报抓好落实,五大机制的实施,有效提升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和成效。

搬离穷山与僻壤搬来安全与希望

根据实际情况,湖北省安置方式以适度规模的集中安置为主,共建设集中安置点1.0359万个,其中,200人以下9969个,200-800人337个,800-3000人46个,3000-10000人6个,10000人以上1个。全省集中安置25.3047万户67.2639万人,分散安置6.4677万户20.9692万人,集中安置率为76.23%。截至2020年6月底,应拆旧26.4338万户,实际拆旧26.4338万户,达到了应拆尽拆;实际复垦26.4338万户,实现了能垦尽垦。先后开展了5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共交易指标8.1592万亩,总交易资金264亿元。

五峰县采花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引进婴幼儿纺织品加工生产线,为搬迁户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

如今,全省集中安置点已发展形成了农林、养殖、旅游、手工、光伏等特色产业,所有集中安置点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均有一种以上稳定收入来源,99.2%的搬迁户实现了脱贫。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绝大多数已融入安置地原有村(社区)自治组织管理,25个需要新设置群众自治单元的中大型安置点均已配齐了自治组织或临时管理机构,新成立了958个村(居)民小组,3560个集中安置点所在村、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分别达到500平方米、1000平方米以上。

让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后期,我省将大力支持各地发展基本产业、解决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优化基层社区治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鼓励引导易迁群众因地制宜谋划发展畜禽养殖、特色农林产品种植等“短平快”项目,充分利用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的“居家生产”“订单生产”等方式促进易迁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从易迁结余资金、以工代赈、对口协作、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方面统筹资金对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予以支持,帮助各地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复工复产,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责任编辑:徐倩倩]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