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后疫情时代的焦虑情绪
湖北
湖北 > 健康 > 正文

关注后疫情时代的焦虑情绪

疫情后的我们有多焦虑呢?

“已经复工4个月了,我还是不敢坐地铁,每天蹬一个小时自行车去上班,车把手还要反复消毒......”

“我爸爸心血管一直不好,最近天气热,经常觉得胸闷,可就是不去医院,说医院有病毒......”

“已经3个月没发工资了,想到房贷、各种开支,晚上根本睡不着......”

“心心语热线”的数据统计显示有46%的来电者是因为焦虑,以往的社会调查报告显示正常人群中5%-10%的群体会感受到焦虑,这次疫情更是激化了整个社会的焦虑情绪。

这些焦虑,通过“心心语心理援助热线”每天都从全国各地传到接听者的耳朵,弥散到我们的生活里。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焦虑?

焦虑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指向未来,因预料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者模糊威胁将出现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特点是忧虑、紧张、害怕、恐惧和失控感,严重的话会导致胸闷、腹泻,失眠等躯体症状。这么一看,焦虑与病毒很是类似,无处不在,变化莫测,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伤身伤心。它如此地令人烦躁不安,让人想要立马摆脱。但是另一当面,焦虑作为一种人类的基本情绪,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感受。

进化心理学认为,焦虑这种情绪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繁殖和发展。焦虑是对生存威胁的自然反应和防御机制,这种防御能够激活较高唤醒水平,促使我们以更积极的状态应对挑战。面对疫情,焦虑像一个时时在岗的警卫队,时时警惕着潜在危险,让我们做好最佳防护。另外,焦虑对生存发展的意义在于,它能帮助个体去争夺生存和繁殖资源,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我们的学习、工作、拼搏,从进化角度来看,都是为了获取生存资源,当停滞不前,或者遇到危机,焦虑就会出现,提醒我们自我察觉或者做出改变。

直面你的死亡焦虑

“救救我......”每一通热线的那头,有人在大声疾呼。

疫情之前不久,我们同事之间有商讨过买人身保险的事,我甚至有些抵触,不愿意触碰死亡这件看似遥远的事,同事嘲笑我,你这是回避你的死亡焦虑。我后来反思,确实我很怕死,是因为没有好好活过,所以不敢死。就像现在焦虑着疫情的大众。“我还没有去到我想去的学校”、“我还没有谈过一场好的恋爱”、“我还没有看到诗和远方”......每天看着全球疫情的发展,患病、死亡人数的增加,每个人都在不断被提醒着,你离死亡其实没有那么远,每个人都在被逼着去直面我们的死亡焦虑。

国内的心理学家对死亡焦虑的定义是,当个体面对死亡的既定事实时,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对死亡威胁的恐惧的情绪状态。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死亡过程的躯体痛苦和被大量负性情绪淹没的痛苦体验的恐惧,比如丧亲带来的失控感,未知恐慌,空虚感,被抛弃感,无价值感,无力感,空虚感等。另一方面就是对自我丧失的“存在焦虑”,我们无法接受自我彻底消失,被遗忘的命运。

恐惧死亡?那就好好活着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说“生命的联结,或者称之为爱,使我们有能力面对死亡”。生命中的丧失无法控制和阻止,恐惧无法消散,那就努力增加生活中的爱,去帮助抵挡恐惧。

心理学家Miller的研究表明,跟家人一起共同参与有趣的活动,可以融洽家庭氛围,建立家人之间的链接,增加亲密感。最近湖北景点全免费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与其待在家里担心基围虾的病毒会不会传染给小龙虾,不如一家人去海洋馆看看孤单了半年的小企鹅。

另外,增强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能让自己与自己建立链接,提高爱自己的能力。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件事的评估,特别是学生群体,长时间在家无聊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定一些小目标,完成后跟自己的小伙伴分享,增强了自我效能感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逐渐你会发现,自己怎么这么可爱!

最后,关注死亡教育,学习关于生命的意义,当你有了对生命的理解,你就能够更好的理解死亡。有一些关于爱、关于生命意义的影片也很值得看一看。推荐挪威版的《SKAM》,关于成长,关于爱,关于死亡。喜欢的一段台词:“我们生活在一个纷乱的世界,很难知道到底有何规则。不然为何有人贫穷而有人富有,为何有人舒适安全,而有人却得逃亡。不然为何常有人在街上争吵,不然为何有些时候你试图想做些好事,却反倒遭受怨恨......未来100年,我们可能会有某种机器,他可以算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导致什么影响,但是在那之前,我们可以坚信:恐惧会传播,但,幸运的是,爱会蔓延。”

作者: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 景雅芹

本文由湖北省红十字基金会湖北疫情防控支援心理项目合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