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明确主打产业 走差异化道路
武汉加快四大副城规划建设
来源:武汉晚报
四大副城空间结构规划图。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
武汉四大副城如何规划建设?近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工作实施方案,其中,《武汉市构建高起点规划体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按照100万至200万人“大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光谷、车谷、临空经济区、长江新区四大副城。
“四大副城规划要在区域中找定位,在一体化中谋发展。”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解读道,武汉加快四座副城建设,不仅会加速武汉本身的发展,而且在区域发展中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走出武汉特色副城建设之路。
四大副城按100-200万人“大城市”标准
建设综合节点城市
《武汉市构建高起点规划体系工作方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强化核心职能,提升城市能级。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城市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构建“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空间发展格局。
突出“主城做优”,以“两江四岸”为核心,推动三镇聚合、均衡发展,提升高端要素、优质产业、先进功能、规模人口集聚承载能力,完善城市核心功能,塑造高品质城市形象,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主中心”。
同时,加快“四副做强”,规划建设光谷、车谷、临空经济区、长江新区四个副城,突出“板块化”空间组织,按照100-200万人“大城市”标准,建设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综合节点城市。
促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主城与副城、副城与副城以及城镇与乡村之间交通、产业等联系协作、梯次带动、互相促进。一体化推进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武汉样板”。
四大副城“双向对接”
支撑主城建设 又辐射武汉城市圈
“副城”是一个城市规划的新概念。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副城”是位于主城外围,接受主城功能扩散,与主城共同承担区域中心职能的副中心城市,同时,也是新发展的集商业、现代服务业和就业、居住于一体的新兴城市。
城市发展是向外拓展的,在过去产生了很多新城,而这些新城大多以一个产业园区为主,例如开发区、高新区等。而副城相比于新城,它的层级更高,功能更加多元,同时能支撑主城的发展建设。
在新的发展时期下,四大副城将走向“功能的复合多样、人才的多元集聚、设施的高端配置”,成为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功能转移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支撑武汉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基点。
四大副城是武汉与周边城市连接的焦点地区,通过四大副城的建设和产业外溢,将与周边地区发生产业协作和交流。例如,光谷副城向东对接鄂州,临空副城向西对接孝感,车谷副城向西南对接仙桃、潜江,长江新区副城则向东北辐射大别山革命老区。
四大副城差异化发展 每个区域都有一个
国家级产业基地、打造两个特色园区
去年,武汉市提出加快构建“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空间发展布局,武汉市规划部门就迅速展开规划编制工作。目前,武汉四大副城实施性规划正在编制,已经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本次规划实现了战略引领性和项目实施性的有效融合。”该负责人介绍,规划首次提出定位和总体目标:即武汉四大副城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先行典范区与创新实践区”,并突出“更高科技、更高品质、更高效能、更可持续性”的典型特征,以有效支撑落实“五个中心”战略目标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远景发展目标。
建设标准指出,每个区域都要有一个国家级的产业基地,然后打造两个特色园区,来支撑产业“特色化”发展。“比如说,光谷有存储器基地,车谷有车联网基地,临空有网安基地。”
四大副城规划还要找准产业定位,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光谷副城是以光电子、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车谷副城以汽车、新能源汽车为主,临空经济区副城重点发展以航空运输为纽带的物流及相关配套制造、服务为主的产业,需要蹚出新路的是长江新区副城。
“未来,四大副城将从‘强内核,聚人气,优支撑,提品质’四个方面发力,打造科技引领的繁荣都市、多元宜居的活力都市、高效智能的韧性都市以及绿色低碳的魅力都市。”该负责人介绍。 记者雷衎
“一城一策”
量身定制四大副城发展路径
光谷副城:着力科技创新与能级再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前期调研,已经对四大副城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武汉市四大副城规划建设导则》显示,目前,光谷副城处于“成熟阶段”,但是对标世界一流水平的城市副中心,两大核心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存在全球竞争力、上游核心技术和龙头带动效益不足等问题;此外,与鄂州之间的区域协同还不够。
本次规划着力于科技创新和能级再提升,并引领武鄂区域同城化发展。
规划到2025年,初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和“世界光谷”;到2035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全面建成“世界光谷”。
车谷副城:着力产业提质与服务升级,建设转型示范的世界车谷
车谷副城处于“转型阶段”,面临汽车产业升级等挑战。规划中的车谷副城,功能定位为“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的国家示范区”,并将引领武仙区域一体化发展。
未来,规划将车谷副城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创新实验示范区、国家先进制造核心区、华中汽车总部基地、汽车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圈西南发展极核、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家园。
到2035年,全面建成产城融合、人才汇聚、产业高端、功能完备、宜居宜业、文化繁荣、生态绿色的现代化新城,基本建成在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在全球有广泛知名度的“世界车谷”。
临空经济区副城:着力枢纽经济与动能转换,建设国际开放的临空经济示范区
临空副城目前处于“成长阶段”,面临着空港枢纽能力与联运效能不足等挑战。规划方案显示,临空副城的功能定位是:“国际门户枢纽、国家商贸物流基地、高端临空产业集聚区、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并引领汉孝地区依一体化发展。
规划临空副城2035年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引领区域、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临空经济示范区”,体现国际化、生态化、特色化的发展导向。
长江新区副城:着力战略培育和科创孵化,建设引领未来的国际性节点新区
长江新区副城目前处于“孵化阶段”,面临新产业培育、功能完善、综合配套、人才吸引等挑战。
规划提出武汉长江新区副城要落实国家新发展格局要求,面向未来培育新发展动能,突出绿色生态、智能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商流、信息流、科创人才、资金等高端要素汇流节点,并加速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重要节点,积极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的新增长极和面向未来的绿色发展先行区。
(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