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巨额班费引质疑 家委会霸权怎么破?

2022.09.17 第216期 作者:汤光磊

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九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最近有关家委会的争议有点多。

先是福建泉州某校某班家委会“筹资”为教师购买礼物,并将反对的家长踢出群。后又有安徽铜陵某校某班家委会因收取“巨额班费”引发公众关注。本意促进家校共治的家委会反倒成了阻碍交流沟通的霸权,甚至是盘剥挤兑家长的工具。家委会究竟是如何变味的?

争议:迷失的初心与使命

家委会的创立初衷本是美好的。

成立家委会,最早由教育部在2012年提出,意在推动学校教育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这之后,各中小学、幼儿园都纷纷成立家委会。

而这种初心与使命,走着走着,就走散了。

2017年,上海一小学某班级家委会竞选引发争议。晒名校学历、海归背景、高管职位,比车、比房、比资源,活脱脱一场大秀。网友直呼“没豪华履历几十套房都不敢当小学生家长!” 之后,人民日报发评论以正风气,呼吁“家委会竞选别成了‘名利秀’、‘关系秀’”。

而如今,五年过去了,家委会再次引发关注。种种越权行为广受讨论:筹资给老师送礼物,有反对意见的家长被踢出群聊;每个学生收2000元班费,“全体家长”同意却有家长被迫通过互联网上发声质疑。

涉及学生教育与成长问题,害怕孩子在学校被孤立等因素会直接导致家长的弱势地位。家委会霸权也就此形成。

这种霸权的形式,大抵分为两类。一类家委会成为摆设,变成家长中活跃分子拉关系、搞圈子的平台,而关系、圈子不够硬的家长自然容易被“霸凌”;一类家委会沦为工具,帮校方处理了一些校方不便出面的事儿,如组织学生募捐,向学生家长收费,拉学生家长到学校从事各类“志愿服务”等等,而这一类,往往是有想法、不合群、“刺头式”家长多受霸权之苦。

摆设式家委会,忘记了自己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学校履责的使命;而工具式家委会丢掉自己服务家长的初心,反倒变成了约束家长的枷锁。

精于此道的少数活跃分子奔走串联,而沉默的大多数愈加沉默,家长们自由的意见表达被限制,家委会霸权也就愈演愈烈。

破局:家委会管理需要专业与民主

字面意思理解,家委会即家长委员会,家委是家长的代表者,是家长与学校沟通交流、共同推动教育工作的最前沿,这样的组织、需要民主原则、更需要专业主义。

所谓民主,不是简单的家委由家长选举产生,简单的选举流程,难免会陷入“名利秀”的困局:家长们努力展示自己的能力、财力,以博得更多家长的支持。

家委会的民主管理,更需要贯穿整个管理过程的民主,形成体系化制度来保障家长权利。

在家委的选择上,要明确家委会权力来源于家长,服务家长的基本认知。让各位家长充分了解家委会家委的责任,选出对参与家委会事务有热情、有时间、有经验的家长。

在家委会履责过程中,特别是资金管理等敏感事务,要做到公开透明、民主监督,充分采纳各位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少数服从多数”。尽量避免舆论压力、孤立威胁等限制家长的意见表达。

而要实现这一点,清晰的议事原则、畅通的沟通反馈机制、定期述职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这样的民主管理之下,如“家长通过互联网质疑家委会巨额班费”的问题,发生频率会大大降低。

所谓专业主义,就是要将家委会工作具体化,寻找最专业的家长履职。

首先,相关管理部门要充分调查研究,明确家长、家委会和学校的职责划分,区分好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边界,避免越权现象的发生。无论是家委会变校友会、联谊会还是家委会成为学校的工具,都是权利与义务模糊引发的不良后果。

而家委会面对具体事务,也应该发挥专业精神,人缘好善交际的家长可担任沟通协调的家长工作,有财务背景的家长负责资金管理管理、有教育背景的家长可积极参与学生教学管理的工作。另外涉及学校安全问题、食宿问题等等,都可以设置具体的家委岗位、选择最合适家长。

家委会发挥专业精神,方能凝聚成一个有力量、有水平的组织,更好地与学校管理互动并进,促进家校共治,帮助学生成长。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1847506574@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

总监制:刘芮言  监制:林芳 熊丹丹 郭凯凯  本期策划/撰文:汤光磊  编辑:汤光磊  技术支持:李成龙

返回顶部

分享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