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网友指纪录片《京剧》每集都有错 被斥是狗血剧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图文:纪录片《京剧》是狗血剧? 楚天金报讯图为:《京剧》海报 作为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央视纪录频道又一部展现传统文化的力作、原创纪录片《京剧》,在万众期待中于6月3日与观众见面。虽然该片

原标题:图文:纪录片《京剧》是狗血剧?

楚天金报讯图为:《京剧》海报

作为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央视纪录频道又一部展现传统文化的力作、原创纪录片《京剧》,在万众期待中于6月3日与观众见面。虽然该片画面精致、制作考究,但历史错漏引来京剧研究专家和戏迷们的集体吐槽,直斥形式大于内容,堪比“狗血剧”。尤其是片中描述“伶界大王”谭鑫培65岁在沪上演出时被哄下台的段落,严重与史实不符。“谭门第六代传人”谭孝曾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怒斥《京剧》胡编乱造,“这是对伶界大王的污蔑!”

每集都有错误!

专家戏迷吐槽:这根本不是纪录片!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8集纪录片《京剧》目前播出5集,京剧研究专家和戏迷们连连吐槽,称每一集都存在常识性错误,与史实不符的硬伤很多,而且叙事结构有重大缺陷。“《京剧》溯京剧之源有两个盲点,一是不表明‘班是徽班,调是汉调’才是京剧之为京剧的关键,反而去讲卢胜奎编‘三国戏’之类实属本末倒置;二是不知道昆腔与京剧血浓于水的关系,反而把它当对立面。”京剧研究员柴俊为,每天在微博上梳理和纠正每一集的错误,他甚至用“无节操”、“无下限”等网络用语,来点评这部纪录片。

“第二集引述周作人评论京剧的文章时,出现的头像却是朱自清。”出现这类硬伤,让戏迷也很窝火。“对《京剧》这部纪录片,我基本上持否定态度。”武汉的资深戏迷张先生告诉记者,冲着“央视制作”对《京剧》期待已久,看过之后大失所望。

张先生认为,此片有两大失败之处,一是文本失败,“从撰稿人到审稿人,都不懂京剧”;二是欠缺真实性,“这不是纪录片,完全是一出狗血剧。”

谭鑫培被哄下台?

谭孝曾:这是对“伶界大王”的污蔑!

在京剧史上,为京剧老生的表演艺术开拓新天地的谭鑫培,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然而,片中对这位“伶界大王”的描述,不仅连他戏剧生涯中关键的年代都弄错了,还出现“被哄下台”的一幕,严重与史实不符。《文史知识》“戏曲苑”栏目作者张文瑞,撰写了一篇博文,专门指出片中有关谭鑫培段落的9处差错。比如,谭鑫培首次组班名为“同春班”,而非“同春社”;谭鑫培最后一次演出唱的是《洪洋洞》,片中演的却是《托兆碰碑》等。

令张文瑞最无语的,是第二集描述“京派”遭遇新生的“海派”时,竟说谭鑫培被沪上戏迷喝倒彩,被哄下台。张文瑞说,谭鑫培当时因为《盗魂铃》没翻四张桌子被喝倒彩引发事端,“这只是谭鑫培此次赴沪的一段插曲,不存在老谭的唱念做打不合沪上观众口味之说,亦无被哄下台一事。”

对于此事,谭门第六代传人谭孝曾如何看?“怎么可能被观众哄下台?这完全是对‘伶界大王’的污蔑!”记者昨日电话连线谭孝曾,他很是愤怒,“直到今天,有好些场合对我的祖上都没有非常正确的评价,我原以为这次央视的纪录片经过慎重考虑,谁知非但没有呈现事实,反而变本加厉。”

央视回应:探讨有助于普及京剧

面对铺天盖地的吐槽,《京剧》总导演蒋樾在接受采访时称,史实方面,所有的文案都交给京剧方面的专家看过和讨论过,整个过程十分严谨。“有些研究者可能研究得更深入一些,比如有专门研究谭鑫培的,他自然会有他的想法。不管大家怎么探讨,这都是一件挺好的事。”至于被批评“不够京剧”,蒋樾则称该片是普及性的入门纪录片,因此无法面面俱到。央视纪录频道宣传负责人则表示,片中一些明显错漏将在第二次播出时及时修改,探讨有助于普及京剧。

相关新闻:

标签:京剧 纪录片 狗血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