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襄阳以老艺人名字命名小巷 老河口木板年画红遍中国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人参与 评论
00
 图为:陈义文正在全神贯注地雕版。

原标题:老河口木版年画 图文:雕刻记忆和时间 5月18日下午,在老河口市拦马河社区的陈义文巷,老河口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陈义文正坐在自家的门口,神情专注地用刻刀雕版。记者注意到,陈义文所雕的题材是牛郎

原标题:老河口木版年画 图文:雕刻记忆和时间

5月18日下午,在老河口市拦马河社区的陈义文巷,老河口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陈义文正坐在自家的门口,神情专注地用刻刀雕版。记者注意到,陈义文所雕的题材是牛郎织女,尺寸也较小。他解释说,这是襄阳的一家旅游品开发公司专门请他雕的木版小画,类似的题材还有襄阳风景名胜等。

今年85岁的陈义文祖籍河南社旗,从祖父开始便为年画作坊雕版,在陈义文的记忆中,祖父和父亲经常要在河南、湖北之间奔波。“雕出来的木版一般用几年就要换新的,那时候交通不方便,需要雕版的年画作坊往往很早就会写信或者派人来请,这门手艺在当时是十分受人尊敬的。”陈义文14岁开始学习雕版,出师之后便随着父亲四处奔波,老河口是他当时去的最频繁的地方之一。解放后,陈义文干脆举家搬到了老河口,一门心思地创作木版年画。

据介绍,老河口木版年画兴盛于清朝乾隆年间,新中国建立时,当地大大小小的年画作坊还有十余家之多,所产年画远销河南、四川、陕西等省份。作为南派木版年画的代表,老河口木版年画讲究“陡刀立线”,即刻刀所刻出的线条上下基本等宽,以纤毫毕现地展示人物形象。

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制作,首先是选取题材,构思画面,然后在纸张上用线条勾勒出轮廓,并视内容进行填色。接着便是雕版了,雕版是木版年画制作过程中技术要求最高的一道工序。雕版所用的木料通常为梨木,因为梨木“有骨无筋”,能最好地将雕刻效果呈现出来。梨木锯刨平整后,在上面将画好的图样反转贴印并固定。雕刻时,先要用尖刀将所有线条都走一道,然后用圆刀将曲线连接,最后用平刀清底。

北方不少地区的木版年画往往只雕一个版子,用单色印刷后,后期的色彩根据需要人工描上去。而老河口的木版年画采用的是套印的方法,即在雕刻题材所需要的颜色确定之后,便根据图案上颜色的种类和分布依次雕版。通常完成一套版画需要五块版,分别为黑、红、黄、绿、紫等颜色,其中黑色的版是主线版,其他的为色版。印刷的时候,先将纸在主线版上印刷,再使用其他色版,直至套印完毕。

在陈义文的雕版工作室里,屏风后的木架上放满了他数十年来雕刻的木版,既有钟馗等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也有喜庆的民俗图案,画中的人物线条流畅飘逸,极富神韵。陈义文说,虽然现在这门手艺被叫做木版年画,但是事实上还包括中堂、历画、喜画等多个种类,甚至以前用的账本、墙纸、信纸和学生作业本都是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

木版年画的发展遭遇过不少坎坷。陈义文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年画里的钟馗、灶神等被贴上“牛鬼蛇神”的标签,他更是被要求将传统题材的年画进行改造。“当时要我把灶王爷画成扛着锄头劳动的样子,灶王奶奶则要在一旁纺纱,这不是难为我吗?”说起那段往事,陈义文摇着头,不停擦拭着眼角的泪滴。最终,他以不能胜任为由选择了回避。

老河口木版年画现在的雕版样式基本都为祖传,早先的艺人大多熟稔绘画和雕刻两门技艺。陈义文坦言,自己在雕刻上的功夫较深,但是绘画却有些吃力。好在孙子陈洪斌在绘画上天资聪颖,算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即便如此,陈义文仍然不满意:“陈洪斌现在的雕版水平还可以,但是离我的要求还差得远,这跟写字一样,没有长时间的用心打磨,难成大器。”

年纪稍长的人,对于童年时家里张贴的灶神和门神像,多少都会有些印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这些雕版印刷的画像还能经常看到,以此为生的艺人也能维持温饱。后来,随着胶印年画的广泛普及,耗工费时且题材单一的木版年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老河口木版年画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

2009年,经过上级部门批准,陈义文所住的小巷修葺一新,正式被命名为“陈义文巷”。而老河口的木版年画,也先后在“八艺节”、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上露面,吸引了不少民俗爱好者的关注,“去年不少人来到我家里参观,他们说与现在琳琅满目的年画相比,木版年画承载着历史记忆,更有民族的味道。”

相关新闻:

标签:年画 老河口 艺人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