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农业发展成就巡礼之一:华丽转身
原标题:华丽转身——襄阳农业发展成就巡礼之一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巩固提升百亿斤粮食产能,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三年倍增
原标题:华丽转身
——襄阳农业发展成就巡礼之一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巩固提升百亿斤粮食产能,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三年倍增计划,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襄阳正在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华丽转身。
粮安天下:农业大市的新期望
金秋时节,稻黄桂香。
在枣阳市吴店镇肖湾村的田间,连片的水稻舞起了阵阵“波浪”,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2012年,襄阳粮食总产达到100.28亿斤,成为湖北省第一个百亿斤粮食大市;2013年、2014年,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在百亿斤以上,并实现稳中有增,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今年,夏粮总产达46.31亿斤,同比增长0.067亿斤,实现高点起跳,为全年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粮食生产“十二连增”胜利在望。
百亿斤粮食大市的地位来之不易,而不断巩固和提升百亿斤粮食产能,让人们看到了襄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责任与担当。
“巩固提升百亿斤粮食产能,必须稳定扩大粮食面积。”市农委主任李光河介绍说,通过优化作物布局,推进规模化生产等多种手段,2014年,我市夏粮面积增加4.5万亩;全年粮食复播面积达到1150.47万亩,比上年扩大15.27万亩。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夏粮面积10.23万亩。
粮食质量与耕地质量息息相关。为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全市上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以加强日常管理为基础,以强化耕地补充为重点,以执法监察为保障,确保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开展高产示范创建,大规模的高产示范片在襄阳遍地开花。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安排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资金1248万元,创建万亩高产示范片78个。
枣阳市完成整市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建设,襄州区完成2个整镇(乡)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襄州区张家集镇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完工。枣阳市七方常庄、大店、曹营等村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田间工程项目建设正酣。
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快速提升了襄阳粮食生产效率。2014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08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作业率达到74%,农机总动力和综合作业水平保持全省第一。
实施科技强农工程。襄阳先后建成全省首家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北综合试验站、国家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小麦育种创新基地、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育种实验室(襄阳)等多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
三年倍增:绿色增长的新引擎
襄阳农业,优势在生产,潜力在加工。目前,襄阳正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力争到201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幅21.5%,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物流贸易基地和区域性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
2014年,湖北襄大农牧集团产值达到106.39亿元,成为襄阳市首家、全省第四家百亿级农产品加工航母企业。梅园、三杰、襄大、奥星四家企业均成为全省同行业的龙头老大。
如今,襄州、宜城、老河口、枣阳4个农产品加工园区、3个重点龙头企业进入全省“四个一批”工程扶持行列,数量居全省之首。40多种农副产品出口并进入国内大中城市的大型超市。
围绕襄阳优势农产品资源,以粮、油、肉、棉、林五大优势产品加工为主,推进横向联合和垂直整合,打造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在全国有知名度的主导产业链和优势加工集群,老河口油脂加工产业,枣阳小麦深加工和玫瑰产业,宜城肉食制品产业,保康蓝莓、核桃和油用牡丹加工产业,谷城山茶、茶叶加工产业,襄城区杜仲产业……一个个特色园区日趋成型。
同时,按照“一个产业一个主导品牌”的思路,走“品牌制胜”经营之路,在茶叶、稻米、油脂、大头菜、麦面五个产业上开展整合,打造了襄大食品、奥星油脂、倪氏玫瑰、刘氏有机茶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产品知名度高的“襄”字号农产品品牌,15个农产品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破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市委、市政府创新投融资机制,用金融活水浇灌农业。去年8月,市政府与有关商业银行联合成立汉江产业投资基金,专门设立了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子基金用于支持三农发展。今年又在汉江产业发展基金中设立“中国有机谷”产业发展奖励专项资金,以激励性转移支付方式对各地发展有机农产品加工予以奖励扶持。
2014年,襄阳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1826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4.7%。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89家,同比增加4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5.6%。
在全市大工业格局中,农产品加工业无论是企业个数还是加工产值均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成为与汽车产业并驾齐驱的两大千亿级产业之一。
产业融合:农业发展的新力量
为让农民增产又增收,在稳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的同时,襄阳市积极创新农业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经营效益、要收入。
谷城县依托特有的山水自然禀赋,大力拓展农业的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生态涵养等功能,以“稻浪飘香、茶园绿波、万亩油茶、水库鱼乐、湿地美景、梯田风光”为载体的创意田园建设,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3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
宜城市钱湾村依托宏全万头养猪场,带动农户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同时配套建设饲料加工厂、生物肥料厂、农产品配送中心和有机果蔬采摘体验园,在一个村里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新增就业人员800人,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
枣阳市按照“引进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新社区、转移一批农民”的思路,引进倪氏集团以全产业链经营理念,打造玫瑰种植、加工、文化旅游综合体,建成年产20万吨玫瑰饮料、10万吨玫瑰花中水和3000吨玫瑰口服液生产线,种植玫瑰5万亩,网络农户2000户,“玫瑰海”景区年接待游客300余万人;依托玫瑰产业园,企业投资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玫瑰社区容纳2400农户、9500人居住。类似的产业综合体在全市已发展到20多个。
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以地入股,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三杰集团通过订单方式,建立优质小麦原料基地60多万亩,拿出销售利润的10%返还给订单农户。
加强政策扶持,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奖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照工业企业享受的各项扶持政策,在金融信贷、要素配置上给予倾斜。对成长性好和投资10亿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强化信息支撑,与湖北省农科院和北京农信通公司合作,建设全市农业信息系统,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组织学习台湾农会经验,与台中市签订协议,共建南漳“蛮河人家”观光农场项目,打造鄂西北休闲观光农业和台湾精致农业深度结合的示范窗口。
搭建流通贸易平台。构建了以四季青、竹叶山、新发地等五大中心市场为龙头、以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为支柱、以农产品流通主体为主力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举办汉江流域农博会,促进汉江流域多产业形态合作与开发。
2014年,全市农民一二三产业经营性净收入的比重为79:8:13,二三产业对农民经营性净收入的贡献率首次突破20%,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我市农村经济新业态、农民增收新途径。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