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武汉农商行周年蝶变记 呈现差异化生存之道


来源:楚天金报

人参与 评论

2009年,湖北省提出“农信社改制三年30家计划”,被称为当时地方政府宣布的最大规模信用社改制计划。同年9月9日,历经50多年风雨的武汉市农村信用社率先改制,“脱胎换骨”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武汉农

2009年,湖北省提出“农信社改制三年30家计划”,被称为当时地方政府宣布的最大规模信用社改制计划。同年9月9日,历经50多年风雨的武汉市农村信用社率先改制,“脱胎换骨”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

时至今日,整整一周年。

此前曾有人担心,农信社改制为商业银行后,是否会为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偏离支持“三农”,转而向商业银行靠拢?信用社改制成效如何?它给湖北金融业带来哪些变化?

记者以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为标本,试图呈现这一惊人蜕变。

成长蜕变

“一夜之间,‘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招牌突然遍及武汉街头。

的确,眼下市民经过长江一桥、二桥、机场高速、武昌火车站等交通要道,都会看到醒目的“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户外牌,以及遍布三镇街头巷尾和城乡各地的200多个银行网点。武汉农商行已经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事实上,这并非简单的更名换牌,背后更有许多实质变化。

改制后,武汉农村商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招揽人才。肖峰是今年2月刚招进来的硕士。他告诉记者,和他一起进来的同事,大多是硕士学历,其中不乏武大、华科的金融高材生。“以前农信社想招聘一个研究生,难度比较大,今年招聘报名却十分踊跃。”武汉农商行行长谌赞雄笑着说,这一年一共招收两次大学生,其中博士3名、硕士30名。

其实,感受到变化的也有这些新加盟的大学生们。“改名前,我说在农信社上班,班里不少在大型国有银行和城商行上班的同学都会惊讶,自己心里也觉得矮人一头。如今同学对我们行刮目相看。”两年前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小曹,向记者描述他的心路路程。

——变化就从这里开始。“有了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集中开发金融服务产品,满足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谌赞雄说。

这一年里,武汉农商行开发了20多个新的信贷业务产品,开拓了融城富业贷、农易富业贷等新业务,新增对公客户2200多户。整整一年之后,各项存款余额603.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7亿元,增幅29.38%;贷款余额403.86亿元,增幅在武汉同业排名前茅。

改名不改姓

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商业银行之前,银监会一直强调,改制不改向,农信社变成银行后,“农村”两个字不能丢。

但是,在农信社改名为农商行之初,曾有人担心,新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否会为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偏离支持“三农”,弱化“农村”,转而向“商业银行”靠拢?

“我们是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姓,农商行依然姓‘农’。”谌赞雄行长对记者肯定地说。

这一年来,由农村信用社“蝶变”而来的农商行,对武汉“三农”的支持力度,是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

据权威金融机构的统计显示,去年武汉市新增贷款1803亿元,投向“三农”的贷款仅120多亿元,其中90多亿元来自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也就是说,在武汉市经营性银行的支农一项当中,武汉农商行就独自扛起75%的大梁。

针对“三农”,该行近一年来推出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小额担保贷款、农业科技示范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森林资源抵押贷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信贷品种。此外,还创新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放贷模式,不仅降低了单个农户贷款的门槛,而且还提高了农户信用贷款的额度。

武汉市新洲区农民程金祥就是受益者之一。

去年,程金祥加入了合作社,没有抵押,仅靠合作社集体信用的担保,在农商行获得13万元的贷款,而以前,依靠他的个人信用最多也只能贷款3万元。程金祥告诉记者:“13万投下去,一亩要升值1000多元,一年多挣了4万元。”

截至目前,农商行发放7笔贷款支持武汉农业生产基地,发放67笔贷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放33790笔贷款支持农户。

差异化生存之道

“金融机构发展的快慢与否,与它的市场定位直接相关。武汉农商行的定位是: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服务区域经济。”谌赞雄告诉记者,“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必须走差异化道路,始终坚持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服务,我们认为这个市场的潜力非常大,风险也完全可以控制。”

他说,农商行继承了农村信用社所具备的一些业务优势,构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武汉农商行点多面广,遍布武汉城郊各地,存贷款业务量大,是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金融成分,也是稳定农村金融秩序的重要因素。在230个银行网点中,60%的网点设在农村,几乎在家门口给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一位长期从事金融研究的专家表示,武汉农商行的定位是“立足城市,面向农村”,以城市资金反哺农业,如果离开涉农行业,农商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并没有突出优势。

其次,农商行与农村、农业、农民具有土生土长的天然联系,农商行职工一般都是来自本地,距离农民的生产生活很近,对自己的客户十分了解,因此在组织存款、发放贷款上所需的信息成本较低,贷款方式也相对灵活。

——这一点,在武汉农商行几乎垄断性参与武汉“城中村”改造项目上可见一斑。

自2007年以来,武汉农商行将“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区域。截至今年7月末,该行已投放“城中村”综合改造贷款47.8亿元,还款率100%,涉及全市56个行政村。

此外,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张和资本实力的增强,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不是一味的求大、求全,却仍坚决选择做小、做散的差异化经营之道。

记者了解到,该行公司部的贷款利息收入中,至少有七成来自中小企业。而去年整个新增贷款额,其中80%都投向于中小企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林芳]

标签:武汉农商行 农信社 蝶变 凤凰网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