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随州叶家山古墓群

湖北随州叶家山古墓群

经过仔细统计,叶家山古曾国墓葬群140多座墓葬坑、7座车马坑,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由于年代久远,地质塌陷挤压变化,加之多次盗墓毁坏等原因,部分文物受损严重。[详细]

湖北襄阳古驿镇古墓群

湖北襄阳古驿镇古墓群

湖北襄阳,考古人员在离古驿镇六公里处,发掘出东汉末年到明清时期的10座墓葬,墓葬按时代顺序一字排列。其中4座为东汉时期的墓葬、4座为唐宋时期的墓葬、2座为清代时期的墓葬。[详细]

湖北荆州武家台古墓群

湖北荆州武家台古墓群

该古墓群的新发现:一.两晋南北朝墓葬都有排水系统,这可能是当时墓葬的风俗,因为两晋之前和南北朝之后都没有发现墓葬有排水系统;二.唐朝墓葬有墓道,这是以前没有发现过的;[详细]

湖北鄂州西山广场古墓群

湖北鄂州西山广场古墓群

专家们勘探发现,古墓葬分布为南、北两个区域,北区位于古灵泉寺正门前堤坝下,墓葬以砖室墓为主,多为六朝时期小型叠涩顶墓葬,有少许宋代砖室墓,出土器物保存较好。[详细]

上一张
下一张

魅力瑰宝精彩图集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5
01
武汉 明楚王墓

武汉 明楚王墓

明楚王墓位于武昌城东南40公里处江夏区龙泉山,系明朝8代9位楚藩王的陵寝。各寝占地均在百亩以上,除墓冢外,原都有碑亭、茔城、大殿、配殿、祭台等建筑物,现多已不存。1982年,对昭王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整。龙泉山和明楚王墓群现被辟为风景区。[详细]

武昌 鄂城东吴墓

武昌 鄂城东吴墓

三国时代的东吴墓葬。其年代范围自吴孙权黄武年间迄吴末(222~280)。武昌吴墓多分布于任家湾、钵于山、河坡山、莲溪寺等处,鄂城吴墓分布在西山的南麓和东北麓以至樊口一带。鄂城是孙权称吴王时的都城,于221年改名武昌。[详细]


荆州 熊家冢楚墓

荆州 熊家冢楚墓

熊家冢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当阳市和荆门市三市交界处,距荆州城西北45公里,地处川店镇宗北村与张场村,其规模与陕西发现的罗家坑秦公墓相比更宏大,是目前(2012年)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陵园分布最完整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属省级重点保护古墓。[详细]

荆州 江陵楚墓

荆州 江陵楚墓

东周时期楚国墓葬。史籍记载江陵为楚国郢都所在地。今湖北省江陵县城北5公里处的纪南城即郢都故址。纪南城遗址周围分布有大量楚墓,其年代为从春秋早期到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江陵。[详细]

荆州 郢靖王墓

荆州 郢靖王墓

钟祥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端,是中国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明世宗嘉靖皇帝曾御赐县名为“钟祥”,取“祥瑞钟聚”之意。历史上,曾先后有6个帝王在此“封王”,故钟祥还有着“帝王之乡”的称誉。[详细]

孝感 睡虎地秦墓

孝感 睡虎地秦墓

睡虎地秦墓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的云梦县,1975年底,墓主为秦代官吏“喜”,墓葬中出土了1100余枚秦代竹简,以及毛笔、石砚、墨块等文房用具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详细]

黄陂 盘龙城墓

黄陂 盘龙城墓

盘龙城墓位于湖北省黄陂县的盘龙城,是我国目前在长江流域发掘的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这意味着它与河南省安阳殷墟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都是了解商代文明的重要途径。[详细]

襄阳 九连墩楚墓

襄阳 九连墩楚墓

九连墩楚墓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枣阳市东南25公里处。2002年底省文物馆组织了有国、省内外部分知名专家对九连墩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引起世人瞩目。[详细]

一探文物修复的故事

一探文物修复的故事

“每一件文物在地下的时候,都会受到地下水或土质中所含有可溶性盐类或其它的有害分子,不断地渗透、溶解、蒸发、结晶,陶质类文物会出现酥粉现象,纺织品会出现腐烂、粉化,金属文物也会慢慢地失去金属性能,变得脆弱、易断。”文物出来,都要进行清洗、加固、缓蚀、封护等处理。“保护和修复是两个和而不同的过程。这其实有点像对待一个在车祸中失去肢体的病人,保护其生命得以延续是要放在首位考虑的。修复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把残缺的补上。”“著名的秦兵马俑出土的时候没有一件是完整的,体量大的会碎到成百上千片,后来都是大量的拼对、修复的工作。”这件1995年从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玉衣,被发现时金缕几乎被全部抽走, 很多玉片被破坏,散落一地,现场共有3800块玉片,修复完成后共使用了4248片玉片、金缕1576克。徐州博物馆组织国内专家,历时1年零9个月,经编号、清洗、拼对等工序,耗资50余万元,终于复原了这件国之瑰宝。 [详细]

文物修复何其难

文物修复就是磨洋工:百余碎片反复自我折磨

有的瓷器的碎片达上百片,将这百余片碎片拼接起来,靠的就是反复的“推倒重来,再推倒,再重来”的自我折磨。有时从考古工地上出土的碎片,根本没有原件图片用来参考。这种情况下,只能根据碎片的纹饰特征进行分类,参考同时代的器型特征,考验着自己的耐心和信心。 画作的修复,看上去似乎不用像陶瓷、青铜那样拆了又拼,但是从除霉迹、揭裱、补残、淋洗等到重新装裱,也要经过三十多道工序,有的涉及到纸张的旧化,工序可能会更加繁琐。一幅画作完整地修复完成,起码得一个月的工期。有的时候,画作重新装裱好都进行上墙风干了,结果第二天早上一看,画作从中间裂开,这样一来,就不得不从头来过。 目前,我国各博物馆的文物总量约为3000多万件。现在全国正在进行可移动文物普查,数字肯定还会大量增加。而从专业修复人员的数量全国总数不超过2000人。从国家目前的宏观现状来看,文物修复技术力量出现着一定的断档风险。 [详细]

文物修复何其难
国内馆藏文物过半被腐蚀 亟需专业人才和修复技术

国内馆藏文物过半被腐蚀 亟需专业人才和修复技术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24日透露,国内“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其中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占馆藏文物总量的16.5%。”在公众看来,“馆藏”几乎等于文物放进了保险箱,只要不失窃、不水淹火烧, 就等于安然无恙。然而,“50.66%”的惊人数字戳破了公众臆想出的美丽肥皂泡。放在博物馆的文物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存在如此严重的腐蚀?这些文物还有救吗? 湖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余萍告诉记者,相当一部分文物出土时由于历史、地质原因,本身就存在部分腐蚀、损失。“像湖北省地处江汉平原,常年高温高湿,像丝绸、青铜器、字画、古籍善本等文物,最好在恒温恒湿环境下存放,但湖北恒温恒湿的库房仅湖北省博物馆有。”励小捷说,文物受腐蚀损害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趋势,但还是可以采取多种保护措施予以延缓。“首先,要改善文物保存环境,改善文物库房的温湿度控制、对纸质文物光照度的控制等,以防止产生新的病害。”[详细]

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驾崩之前统一了中国,下令修建长城,对中国实行残酷统治。他当时唯一惧怕的是天帝的震怒。他为此下令修建一座庞大的陵墓,让8000名真人大小的彩绘武士守卫。[详细]

奈费尔塔里王后陵

奈费尔塔里王后陵

奈费尔塔里一词的意思是“最美丽的人”。她去世时,这位伟大的法老开始在王陵谷修建规模堪称最大、最为豪华的陵墓。三个墓室的墙上都贴着描绘着奈费尔塔里王后在“天堂”的生活。[详细]

图坦卡蒙法老墓

图坦卡蒙法老墓

1922年被发现,是埃及帝王陵中规模最小但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当时在墓中发现了3500多件文物。其棺椁共有七层,外面是四层木质棺椁,里面又有三层,分别为石棺、硬木人形棺和黄金人形棺。[详细]

文身并身披盔甲的皇后墓

文身并身披盔甲的皇后墓

在秘鲁出土的一具莫切时期的木乃伊令所有人都感到困惑。这名女性木乃伊下葬时身披皇家武士的所有盔甲,而据认为莫切时期的领导人都为男性;这名女性的尸体被紧紧包裹着,身上被一种红色的矿物质涂抹。[详细]

巴勒莫嘉布遣会的地下墓穴

巴勒莫嘉布遣会的地下墓穴

1599年,西西里岛巴勒莫嘉布遣会的修士在一座修道院下发现了一些地下墓穴.在墓穴中有一些制作木乃伊的完整工具.于是,他们决定在刚刚去世的一名修士身上试试这种技术.1880年前这种行为被禁.[详细]

萨顿胡

萨顿胡

1939年,考古发掘显示这个墓是一条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快速战船,长27米,宽4.2米,中间为墓室。墓内装有很多珠宝,据推断它们属于英格兰最早的一位国王东英吉利国王雷德沃尔德。[详细]

厄茨冰人

厄茨冰人

厄茨人是一个生活在5000年前的铜器时代的男子。1991年,德国旅行者在靠近意大利和奥地利边界附近的阿尔卑斯山厄茨河谷的一处冰川发现了这具携带工具的冰冻干尸。研究表明他死时的年龄在40到50岁。[详细]

吼叫的狮子

吼叫的狮子

一名盗墓者带着意大利警察来到罗马北部的一座小山前,山里有一座古墓,里面葬的是伊特鲁里亚一位英勇善战的王子。该地下墓室装饰着迁徙的鸟群和吼叫的狮子——尽管一些人称这些"狮子"可能是鹿或马。[详细]

车大女士

车大女士

1972年,为了修建一座防空洞,中国建筑工人在长沙马王堆挖掘时发现了西汉时期的贵夫人车大女士的墓室。这名车大夫人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仓的夫人。她死时,大量珍贵物品随其一同下葬。[详细]

庞贝

庞贝

当公元79年爆发的维苏威火山将罗马古城庞贝埋葬于地下时,它就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墓地。庞贝在地下隐藏了1600年,直至1599年,一名建筑师在挖沟渠(以使河水改道)时再次发现了它。[详细]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