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在大学里研究中国财政制度演变,其中的方向之一就是“公车改革”。也正是那一年,中国的公车浪费现象开始暴露,广东率先车改。2003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超过了GDP增速。
叶青发表有关车改的言论,并在论文中表示“中国要进行的十大财政改革中,车改是肯定会到来的。
2003年3月5日,叶青以大学财政学教授的身份,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呼吁车改。5月20日,叶青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一上任就“炒”掉专职司机,开始实践“叶氏车改”。
叶青第一次以官员身份,在全国“两会”上将身体力行后的车改经验写成建议提交大会。
叶青在全国“两会”上再次提交车改建议,当年还有4位代表提交类似建议,国家发改委一并予以回复。
叶青决定把公车改革放到“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大议案中,提出管控“六公”概念:公车、公游、公宴、公楼、公礼、公品。
叶青再次提出车改建议,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不过“叶氏车改”已经得到很多关注,叶青被评为“最有资格谈公车改革的人”。
叶青再次提出改革现行公车制度的建议三个月后,接到中纪委的电话,表示会积极考虑他的车改建议。
叶青第6次“上书”,呼吁设立“公车改革试验区”,率先启动公车采购、使用改革试点。
全国“两会”,叶青提出公车改革要最终广泛地推行须依赖中央出台方向性的政策,建议尽快出台《公车改革指导意见》。
叶青第8次将车改建议带到“两会”。这一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积极推进公车改革”字眼。
叶青提出了“3、5、10”标准——3公里内步行,5公里内骑自行车,10公里开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