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坑爹:桌上一盘鱼只能看不能吃

“全鱼”菜

为了“年年有余”,每家每户的团年饭桌上必有“全鱼”这道菜,通常是最后才端上桌,这道菜只能看不能吃,一定要留到初三以后才能动筷, 否则会挨长辈训。[详细]

最神圣: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灯”

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灯”

在江汉平原上,特别是农村地区,每到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习惯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灯”,也叫“送灯亮”。就是把好吃好喝的送到祖坟上,再点上蜡烛祭祖。[详细]

最奇葩:吃年饭不能泡汤

吃年饭不能泡汤

除夕是苗家人过年期间最重要的日子,“吃团年饭”是一家人团聚和美的象征,忌讳外人串门,吃年饭忌讳泡汤。鹤峰白族团年时要关门,吃年饭不准泡汤。[详细]

最味觉:红安过半年赶臭肉

红安过半年赶臭肉

出嫁的姑娘午时带着女婿,孩子回娘家吃年饭,叫做赶臭肉,家里的肉都是头一天买的,七月又是很热的,放了一个晚上的肉天然就有点味道了。[详细]

最古老:男人要将水缸挑满

男人要将水缸挑满

除夕这天,男人还要将水缸挑满,这叫“福水长流,子孙富足”,女人要在之前做好全家人的新鞋,这叫“过年穿新鞋,喜事一起来”。[详细]

最着急:提前一天过年

提前一天过年

土家人过年比汉族提前一天,称为过“赶年”。据说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鄂西土司奉调沿海抗倭。在年底的一次战斗中,土家勇士为防敌人乘过年偷袭,便提前一天过年,以后渐成习俗。[详细]

图片名称

拜年的讲究

大年初一,要给父亲家族的长辈拜年;大年初二,要给母亲家族的长辈拜年;大年初三,要给妻子的娘家人拜年;初四,给亲友拜年;大年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湖北人有拜财神的习俗。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详细]

湖北孝感拜年无大小

图片名称

湖北孝感地区人们初一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详细]

黄陂拜年顺序有讲究

图片名称

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详细]

武昌正月初四新婿贺年

图片名称

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详细]

全国各地拜年习俗

华东地区:山东西北地区拜年五跪

第一次磕头要拜祖先。第二次磕头要拜高堂。第三次磕头是拜乡亲。第四次磕头是送家堂。第五次磕头是跪亲友。华北地区北京妇女初六才能外出。[详细]

华南地区:广东拜年是一场换橘运动

广东潮汕、海丰等地区人,出门拜年前,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户亲戚,就要送上大橘,无论多少,一定要是复数,然后说一些祝福的话。同时在正月,每个人都要看紧自己的口袋,切忌让别人掏。[详细]

西北地区:陕西省富平县拜年赠面食

富平县各宗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详细]

西南地区:贵州苗族对歌喝酒打花脸

大年初二,贵州省黔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两汪乡的苗族同胞开始走亲访友,每到一家,便受到主人丰盛的酒席款待,席间以当地苗族独特的方式相互对歌喝酒打花脸,脸越花表示喝的酒越多,越吉祥,越幸福。[详细]

腊肉

年年有余:武昌鱼

公认的年夜饭主角,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意味着“年年有余”。

鱼丸

年年有余:鱼丸

作为千湖之省,老家湖多鱼多,鱼丸必不可少,年年有“鱼”嘛!

鱼糕

节节高升:鱼糕

荆楚大地一直流传着“无糕不成席”的说法。这糕,首要的便是鱼糕。

藕夹

美好回忆:藕夹

还记得小时候过年,外公外婆总会炸上几大脸盆藕夹,趁热吃美味极了。

鸡汤

清泰平安:鸡汤

有地方春节首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还要吃鸡爪,寄意抓财。

腊肉

土豪必备:腊肉

过去杀年猪、吃腊肉成为家庭富裕的象征,后来也养成人们过年的习惯。

恩施特色:豆皮

土苗风味:烙豆皮

土家族过年时家家户户会烙豆皮,随着豆皮香气而来的是渐浓的年味。

年糕

生活甜蜜:糖炸年糕

春节期间,人们还吃糖炸年糕,以象征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珍珠圆子

蒸蒸日上:珍珠圆子

“珍珠圆子”系著名的“沔阳三蒸”之一。蒸菜大都作为筵席中的大菜上席。

谈年饭:那些你不知道的舌尖讲究

年夜饭:必吃“三全”、“三糕”

武汉的年夜饭,一般要上“三全”(全鸡、全鸭、全鱼)、“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有的家庭一直吃到转钟,表示“越吃越亮”。

年饭讲究:全鱼上桌 一口不吃

团年饭一般都十分讲究,蒸炒焖炖样样都有,但全鱼端上桌子后就被放在一边不吃,这是图“年年有余”的吉兆。同时,长辈还要给儿孙们“压岁钱”。团年饭还必须多做,三天不下生米,三天不能把屋子垃圾倒在外面,因为这是“聚财”。

大年初一:喝鸡汤 啃鸡爪

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

初一到初三:吃过年时的剩饭

接年饭:头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过年时吃剩的饭菜,企盼“有吃有剩”。后来演变为家家煮面条、豆丝、糍粑当顿。不能泼水、扫地,以免走了“财喜”。

正月十五:炸春卷 吃糖糍粑

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炸制春卷。元宵节的晚上,人们还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馅做汤圆食用,以预祝一年工作圆满、顺利。春节期间,人们还吃糖炸糍粑,以象征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图片名称

淡了的“年味” 遗忘了的“年俗”

冯骥才先生曾说:“并不是因为年味越来越淡的事实,而是因为人们抱怨年味儿淡,一定是心里非常想过年但找不着年味儿。这一声声抱怨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年的需求、对年的情感,是存在着的,只是找不到载体,找不着可以把内心情感表达出来的方式。”[详细]

图片名称

年味淡了 该如何留住年味?

年味淡了,一个节日终归是逃不过一个时代的浮华,留住年味,似乎就成了一个共识甚至一个情结。从动物园的庙会到平遥的中国年,从省博物院的宫灯制作到太原碑林公园的联墨迎春,从鞭炮禁了又开到花灯拆了又挂,无不是向传统致敬,向大众营造一个年的文化氛围。[详细]

图片名称

新的年俗文化正在形成

真正认识节日,才能过好节。现在对春节的认识有两个误区:一是把春节看低了,春节不是简单的休息和吃喝,而是全社会的心理调试期;二是把春节功能异化了,春节不仅拉动消费,更要有社会心理文化的功能。就要通过一些形式和活动来激发社会,营造好的节日气氛。[详细]

图片名称

呼唤纯洁快乐“年文化”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在注重物质创富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精神创富。注重创富,更注重亲情和温馨;注重发展事业,更珍惜曾经的温情和友谊,以及信任。这不仅仅是对过年文化的一种传承,对于事业发展、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是积极而有意义的。[详细]

凤凰网湖北频道 出品 编辑:熊丹丹 刘佳利 魏玮 刘文婷 王冰 设计:刘佳利 熊丹丹 技术:李成龙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