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投资环境蓝皮书》发布

湖北省投资环境综合排序居中部第一

基础条件、经济环境、科教与社会环境等方面

导读:城市投资环境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巨大的投资为湖北的投资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政府投资主导的同时,也需要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这为各类相关企业在今后几年里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所以任志强炮轰“我们不去武汉,湖北投资环境不好”的言论一出,即引发社会各种讨论。

任志强炮轰湖北投资环境 直言我们不去武汉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不改“大炮”本色,直言“我们不去武汉,湖北投资环境不好”。我认为投资环境有点问题,虽然这个公司原来是湖北的,但是终于从湖北逃出来了,我松了一大口气。”[详细]

过去十年湖北省投资环境竞争力位列全国前十

过去十年(2004— 2013),湖北省投资环境竞争力在全国(除港澳台之外)排名第十位,表现出投资环境稳定且优势明显的态势,处于中西部首位。同样是这一评价指标,武汉市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十二位。[详细]

世界城市

湖北投资环境之经济环境

城市经济环境竞争力评估主要包括对其经济规模、经济效益与潜力、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几方面的评估。每一项又都有其指标体系:包括GDP总量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经济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工业企业资产贡献率、工业增加值率等各项指标。

炮轰:经济现四大压力 增速放缓投资回落

上半年湖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或放缓,就是最客观的“压力计”。比如,GDP增幅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发展后劲不足的压力,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二是地方招商引资大幅下滑。[详细]

成长:黄金16条拉动经济 投资负面清单试点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湖北省政府端出了鼓舞人心的“黄金16条”。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关措施,为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有效投资重点投资锁定8大领域、背景投资不搞“大水漫灌”等。[详细]

湖北投资环境之基础设施环境

城市基础设施环境竞争力评估主要包括对其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几方面的评估。每一项又都有其指标体系:包括交通通达性、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居民人均用电量、市区自来水供应总量、信息化水平、公共图书馆藏量、市区自来水供应总量、市区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市区万人公共汽车数等各项指标。

炮轰:武汉城市建设不等于“满城挖”

为大搞武汉建设,全市有5000多个建设工地遍地开花,交通堵塞,到处都是扬尘。城市建设不等于“满城挖”,“幸福城市”不是“挖”出来的。我们需要可持续的“挖”,能够衔接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协调远景民生与现实民生。[详细]

成长:鄂推民资准入项目清单 6成是基础建设

2014年7月22日,省发改委正式发布通知,明确鼓励民资以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及营运,这也是我省正式端出的首个社会资本项目清单。上述鄂版清单涉及交通设施等7大领域、95个项目,预计总投资将在2834亿元左右,其中56个项目为基础设施类。[详细]

金融中心
智慧城市

湖北投资环境之商务环境

城市商务环境竞争力评估主要包括对其劳动价格与税收、金融服务绩效、外资利用、国际融合水平、人居环境几方面的评估。每一项又都有其指标体系:包括劳动力成本指数、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存贷比、实际利用外资额等各项指标。

炮轰:湖北20家商业银行对企业乱收费被罚

今年上半年,对在鄂20家商业银行的违规收费进行了1.12亿元的经济处罚,其中向贷款企业清退5852.33万元、没收违法金额569.26万元、罚款4763.86万元,有力规范了银行收费行为。商业银行违规收费与贷款捆绑、收费与服务明显质价不符等问题严重。 [详细]

成长:加快调结构转方式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效,推动湖北利用外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推动建设湖北投资促进机构,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完善招商网络。不断创新招商模式,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详细]

湖北投资环境之信用环境

信用环境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与信用程度。城市信用环境涉及到城市政府债务水平、负债率、财政收入总额、人均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单位个数、人口增长率、个人和企业信用状况等内容。

炮轰:武汉被称全国负债最高城市

最近,财政部湖北专员办的一份调查报告披露,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汉市债务余额2037.05亿,负债率185.64%,“负债最高的城市”这顶帽子被各路媒体冠在武汉头上。“大武汉”蓝图似乎变得黯淡,这座拥有一万余个工地的城市,开始被媒体质疑工地停工,后续乏力。[详细]

成长:武汉开建标杆信用社区

武汉居民的信用将越来越值钱。。早在2006年全市就开始创建信用社区,将信用作为树立武汉诚信形象的基石。但目前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基本只收集个人和企业的银行信用信息,居民的其他信息缺乏采集和管理的统一标准,难以消除“信息孤岛”,信用缺乏透明。[详细]

平安城市
中国软件名城

湖北投资环境之市场环境

投资市场环境包括城市GDP、人均GDP、消费总水平和消费规模,市场从业人口比例及零售、食品类从业人口比例等多项要素,代表了一个城市投资市场的繁荣成都。通常是考察城市投资价值的最直观要素。

炮轰:流动性趋紧重挫投资市场

来汉参加华创会的中环资产投资大中华地区总监蔡礼健认为,美联储关于可能在明年年中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的表态,刺激了资金从新兴市场撤离。受美联储退出影响,专家对后期走势并不乐观。也有观点认为,如果近期有刺激政策出台,不排除出现反弹。[详细]

成长:湖北再减行政审批为市场松绑

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有助于激发全省民间投资的活力和动力。前8个月,全省民间投资完成8597.5亿元,同比增长32.9%,占比达到67.6%,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1.29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35.5%。 [详细]

湖北投资环境之人文环境

霸气!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1月,武汉高校已发展到85所,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已达118.33万人,不仅在全国15个副省级大城市中名列第一,而且还超过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暨国家中心城市,超过了纽约、伦敦、莫斯科、巴黎、柏林、东京等知名国际大城市,位居全国全球大城市中第一名。

炮轰:网传高校毕业生仅7%就业

“7月25日,人社部召开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透露,上半年有56万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而56万仅仅是727万毕业生中的7%,也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一成”。报道还称,“人社部表示其56万的数据是由学校毕业办收集并上报而来”。[详细]

成长:高校要找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坚持“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高新技术、技术开发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详细]

教育之都

西安:理想投资的魅力古都

图片名称

西安,既可以承接中国东部的资金、人才、信息及技术,又可以辐射带动整个中国黄河中上游地区。西安市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定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详细]

合肥:八方客商最爱的城市

图片名称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合肥是怎么赢得资本和人才的青睐的?合肥为了全方位优化投资环境,打出了完善政策配套、优化政务服务、强化要素保障、提升城市形象的一套组合拳。[详细]

成都:保持投资高位增长

图片名称

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排序时,将政府工作效率作为其重要权重指标之一。近年来,成都市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的标杆城市。[详细]

鸡西:提供“保姆式服务”

图片名称

保姆式服务,就是投资商只需提供简单的信息、要求,余下的事尽可能多的由我们帮他们去做,最大程度做到让投资商省心、轻松,把外来投资商当作兄弟姐妹。[详细]

评论人:武汉的拿来主义 重回大陆一线城市缺底气

这些年,前来武汉投资兴业的企业多了,武汉的成本优势、人才优势、区位优势开始显现。不过对于武汉来说,外来厂商给这座城市带来的荣光,远不如比亚迪、万科、腾讯之于深圳,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之于长沙这么响亮。武汉培育出的本土品牌乏善可陈,土生土长的企业块头不大,民营企业在武汉长期以来扮演着“小弟弟”的角色,时至2013年,武汉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才首次突破50%,不仅远低于沿海发达城市,比同样地处中部的长沙、郑州亦低出20个百分点以上。

邹德文:用制度体系化解民资心中的“JQK”恐惧

民企对投资基础设施这一领域并非全无顾虑。承诺的政策能否落实?领导更换是否会影响项目?如果和国企搞混合所有制项目投资,能否在面临纠纷时得到公平公正的处理?这些问题不难让我们联想到企业界关于地方招商引资的一个叫“JQK”的段子:J是指先把企业勾引来,Q是指投了资就把企业困在那里了,K则是指杀鸡取卵。这个段子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在投资行为中的恐惧症。我认为,作为政策制定者,不仅不能回避这些顾虑,而且要直面企业家的担忧,拿出制度化的保障体系,来打消他们的疑虑。

湖北日报:有问题就要一改到底

优化发展环境从一开始被提出,就是各级各类讲话、文件、报告中的高频率词汇。但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是,这种强调、这种意愿,没有被完全兑现,湖北与沿海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明显。发现问题就能震动一方,发现问题就能一改到底,发展环境优化才能打开局面往前走,才能追赶标杆,成为一流。只“救火”不管长远,只换汤不换药,按下了葫芦浮起瓢,审批从“左口袋”到“右口袋”,管制从明变暗,走到如今的发展环境优化,必须从一个“改”字上打破怪圈,打破形式主义。

乐观:机遇当前武汉应有“大想法” 成就“大梦想”

通常,如果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了,就会产业空心化。最近几年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上我们10年前开始加大对中西部的投入,改善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现在也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也为产业转移到中西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武汉优势非常明显,交通地域优势、人才资源优势、人口优势都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随着对沿海地区产业的承接,武汉优势将更加凸显。“水满则溢”同样可以用来形容资本。现在,这股力量开始沿着长江涌入。这不是一种现象,而是一个规律。

凤凰网湖北频道 出品 总监制:刘芮言 兰天 责任编辑:林芳 胡晗 靖新宇 设计:刘庆庆 技术支持:李成龙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