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及退化严重 土地利用新挑战

土壤污染和土地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土地废弃和粗放建设进一步加剧了土地供需矛盾,24日发布的《土地整治蓝皮书》提出,快速城镇化的中国面临土地利用新挑战,新时期土地整治必须把保护生态放在突出位置,提升利用效率,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据测算,当前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相当于4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详细]

谁来保护中国的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不仅关系到中国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长远福祉和生存根基。正因为如此,国家将每年的6月25日定为“全国土地日”,旨在增强科学利用国土资源、确保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的国民意识。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环保、交通、人口、居住、资源等方面的社会问题纷至沓来。[详细]

首部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标准发布

“首部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发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通则由国土资源部牵头,会同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部门共同编制,将于2014年6月25日起正式实施。[详细]

相关新闻

全国土地日简介:

全国土地日的由来:
图片名称

1986年6月25日,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为纪念这一天,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纪念日)确定为全国“土地日”。

2014年全国土地日主题:
图片名称

2014年6月25日第2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为广泛宣传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促进全社会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全社会营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良好氛围,国土资源部将于6月23日~27日举行宣传周活动。

节约集约用地关键词:
图片名称

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通过整合置换,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全国土地日

图为:凤凰湖北专访湖北省国土厅领导

全国土地日

图为: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副总规划师邬晓波

全国土地日

图为: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处处长陈大才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李克强: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在有原始植被的土地上,树木和荒草抵挡住了暴风骤雨的袭击,凋落的残枝败叶覆盖着整个地面,保护水土不易散失并提供给土壤微生物以丰富的食料,因而生物与土壤相辅相成,形成土壤肥沃、生物繁茂的生态学景象。但是,土地开垦成农田以后,生态环境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稀疏的作物遮挡不住暴雨对土壤颗粒的冲击;缺少植被的裸露地表凭日晒风吹,从而损失掉它的水分和表层沃土;单调的作物又吸收走了土壤中的某些无机和有机肥料,并随收获被带出土壤生态系统以外。


    由于水土流失,中国每年流失土壤达50多亿吨。黄河每立方米水中含泥沙37公斤,为世界第一,有人形象地比喻为“中华民族大动脉出血”。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不合理的开发土地资源是主导因素。长期以来无休止的滥垦滥伐、陡地开荒、强度樵采、过度放牧等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式生产方式,是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原因。

图片名称

我国人口密度大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仅15亿亩。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土地仅约13亩,而世界人均约为41亩。在中国的国土中,平原面积只占12%,因此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仅为1.4亩。人口密度方面,我国110人/平方公里,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图片名称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1994年,中国大陆人口净增1300多万人,耕地面积减少1071.7万亩。其中国家集体建设和个人建房占用耕地为19.3%;自然灾害毁地为17.3%;农业结构调整为63.4%。一方面人口在增加,一方面耕地在减少,加剧了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

图片名称

耕地资源浪费

中国现有的土地资源中,山地、高原多,平地少,且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容易开发的土地已经很少。但是土地浪费现象却十分惊人,在“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多占多用、占而不用、闲置搁荒的现象,造成了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图片名称

农业科技发展步伐较慢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目前中国农业科技和粮食单产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要稳定农业、稳定粮食产量,必须首先稳定耕地面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较好地解决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统一部署,我省以“一年起步试点,两年推广扩面,三年达标”的总体思路,全面谋划,精心组织,探索模式,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创建活动,十堰市茅箭区、宜昌市夷陵区、嘉鱼县和大冶市共4地获得国家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荣誉称号。


我省在办好5个国家级试点县(市)的基础上,又确定了21个县(市、区)土地主导型、13个县(市、区)矿产主导型省级试点,试点县(市、区)比例达38%。通过试点扩面,探索好的思路和模式。


2014全国土地日

崇阳县打造集约用地“超市”模式

崇阳县地处鄂南山区,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属低山丘陵地区,四周环山,中展平畈。现辖12个乡镇,总人口47.7万,土地总面积259.2万亩,地形地貌呈“八山半水分半田”格局,人均耕地1.09亩,是一个典型的山高地陡人多地少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

依据城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围绕“一河五区”功能布局,崇阳县实行用地“六个集中”,通过调整用地结构,优化用地发展布局,注重低效闲置土地的二次节约,以集约用地“超市”模式,发挥存量用地规模效应。[详细]

2014全国土地日

武汉市节地技术节地模式节地模型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在2012年完成《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首次将各行政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发展规划相结合,将城市土地集约评价延伸到各行政区,以集约利用评价优化规划,以规划促集约利用,其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水平,获得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 [详细]

该技术建立了从宏观、中观、微观全面覆盖的评价体系,创建了“两规融合”的功能区划分方法,创新了基于土地质量分区的差别化理想值修正体系,探索了多元目标下的潜力测算方法,创建了土地资源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在评价对象、评价方法与技术集成、信息化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2014全国土地日

武汉开发区土地供应规模与土地利用效率挂钩

武汉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机制灵活,体现在项目的引入、建设、后期处置等各个环节,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倒逼强化惜地意识,提高开发区产业集聚和集约用地水平。

集中建设企业非生产性配套设施,有利于企业专心经营管理。武汉开发区通过集中规划建设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作为企业的配套设施,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了各家企业分散自建职工倒班楼、食堂造成土地低效利用,既方便了企业和职工生产生活,又为开发区节约了土地。[详细]

湖北武汉

十堰市张湾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工作

2011年9月,十堰市作为首批城市纳入全省试点范围后,为统筹抓好试点工作,我区抓紧推进低丘缓坡专项规划编制工作,2012年10月完成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报省政府、省厅批准后正式启动实施。 [详细]

在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方式上,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开发。一是“人造平原”模式,对地形相对高差较小的采取削峰填谷的方式进行规模化连片整理。二是“工业梯田”模式,结合地形地貌相对高差大、不适宜连片整理的,实行“坡改梯”,建设立体化工业园区。三是“改河增地”模式,对蜿蜒曲折、调蓄能力小的河流进行裁弯取直,提高了河流防洪标准。[详细]

凤凰网湖北频道 出品 总监制:刘芮言 兰天 统筹:林芳

专题:王冰 何晓阳 任谦 林芳 王玉 设计:刘庆庆 技术支持:李成龙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