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汉江流域城市做活综合开发大文章 转型发展共筑新梦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转型发展共筑梦 为保一库清水北送,库区牺牲地方经济利益,关停并转一批企业;调水后,汉江中下游生态功能会随之减弱,农业、水利和航运受到影响。 在阵痛、取舍、决然等各种“表情”间淘洗、淬炼,辟出一

原标题:转型发展共筑梦

为保一库清水北送,库区牺牲地方经济利益,关停并转一批企业;调水后,汉江中下游生态功能会随之减弱,农业、水利和航运受到影响。

在阵痛、取舍、决然等各种“表情”间淘洗、淬炼,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库区借“绿”转型,让经济在环境保护中发展,让环境在经济发展中得到保护。汉江流域城市做活综合开发大文章,转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

是挑战也是机遇

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旁,一片废弃的厂房里,杂草丛生,办公楼大门紧闭,人去楼空。

这里是曾经创下丹江口市工业辉煌的丹龙公司厂址。1994年就实现年产值过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以来,十堰关停“十五小”企业329家,迁建125家,6万职工下岗。拥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十堰,每年直接减少财政收入8.29亿元。

为了一江清水北送,库区人民忍痛挥别半个世纪用无数汗水建设起来的成就。无数民居、厂房、泵房、电站……随着江水漫顶,永远沉入人们的记忆中。

汉江中下游作出的贡献和牺牲不亚于库区。汉水养育着中下游襄阳、荆门、荆州等8个市、20多个县(市)区的1600多万人口。

在这个富水地带,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已有了坚实基础。

这里已形成庞大的汽车工业带和高效农业基地,经济活力十足。

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位下降,枯水期延长,中水期缩短。这直接影响到城乡供水、农业灌溉、堤防安全、航运以及生态环境等。

如何化解不利因素,实现新一轮发展?

库区迎来绿色革命

走进郧县柳陂镇卧龙岗社区,放眼望去,千亩光伏蔬菜大棚基地一望无际,颇为壮观。

“南水北调,村民人均土地由过去0.7亩减少至0.4亩。耕地减少了,但我们想办法提高土地产出。”村支部书记李秀林介绍,这块移土培肥整理出的土地,通过与十堰市农超对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每亩土地收入比过去高得多。“江面碧波荡漾,路边绿树成荫,田间大棚林立,房屋鳞次栉比,山上果树满园。”郧县县委书记胡玖明向记者描绘这片正在建设中的“全国最大生态移民示范区”的未来景象。“炼钒、黄姜,原本都是这里的支柱产业,但为了确保南水北调的水质,不得不关停这些企业。对于郧县这样一个迫切需要发展的贫困县来说,真的是艰难的抉择。”郧县县长孙道军坦言。

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十堰被列为限制性开发区,生态主导功能为水源涵养。省南水北调局总工程师李静毫不讳言:“禁止或者限制一些行业产业的准入,这就降低了十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

为此,十堰确立了“生态立市”战略:全面实施综合治理,强力推进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是生命线,转型发展是不二选择,十堰义无反顾。”十堰市委书记周霁坚定地说。

十堰为此结合境内山场大、森林覆盖率高特点,启动实施了百万亩茶叶、百万亩药材、百万亩核桃和百万头山羊产业养殖基地发展计划。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十堰又启动再造一个“东风汽车产业”计划:力争用3至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由现120亿元增至500亿元。

在旅游产业发展上,十堰依托武当山、汉江水和武当道教文化,不断整合境内郧阳岛、太极湖、子胥湖、野人谷等生态人文景观,全力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

在生态带建设上,十堰以建设百公里竹房城镇带和百公里汉江生态带为纽带,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工业,顺溪腐乳、郧西核桃、房县黄酒、武当柑橘、竹溪贡米等一批有机食品,开始走俏全国。“库区靠自身实现更好的发展,力量有限。”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表示,国家应该更好地探索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对口协作帮扶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方式对库区进行合理补偿。

十堰积极抢抓与受水区的对口协作机遇,以水为媒,开拓发展新空间。8月2日,十堰党政代表团走进京津冀开展“饮水思源光彩十堰行”活动,签约53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500亿元。

在内增加发展能力,在外寻求“外力”支撑,库区正迎来美好明天。

谱写综合开发新篇

调水后,如何保障水源区之一的汉江中下游流域的持续发展,让汉江“江流天地外”雄壮依旧、辉煌依旧?

李静测算,南水北调工程正式调水后,每年将输送95亿立方米清水北上,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将因此减少26%,水位也将有所降低。以襄阳段为例,在不采取工程措施的情况下,水位大概下降0.5米左右。

作为汉江流域最大的城市襄阳市,将目光瞄向更高更远:立足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战略,着眼中西部开发,谋划汉江流域综合开发。

围绕这一战略,襄阳探索前进。提出加快汉江流域高效农业带综合开发,新建100万亩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荆门加大配套完善灌溉系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发展节水、生态农业为重点,在汉江流域沿岸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天门积极规划仙北综合港口建设,项目实施后,天门市的交通区位、物流条件将大大改善;

……

让航运经济水涨船高,吹响旅游开发新号角,舞动绿色农业带……汉江中下游城市,正加快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2012年2月20日,省长王国生主持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紧紧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我国内河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将汉江流域建设成为全国内河流域综合开发和现代水利建设示范区、中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试验区和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着力构建现代水利航运带、生态环保带、先进制造业带、现代农业带、沿江沿线城镇带、山水休闲和历史文化旅游带等特色功能带,力争到2020年,将汉江流域整体打造成为安澜、富饶、畅通、绿色、和谐经济社会发展区域。”《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言之凿凿。

汉江流域综合开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尽量减小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不利影响,国家正同步建设多项汉江流域水治理补偿工程,李静介绍,“引江济汉工程对汉江下游补给30多亿流量的水量,包括汉江干流中下游最后一级梯级兴隆枢纽工程,再加上我们治理了部分闸站,改善了局部航道。”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让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提速。

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正全力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争取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尽快上马。工程计划从丹江口水库上游调水,能够满足襄阳、随州、孝感等沿线缺水山区生产生活用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艳]

标签:凤凰湖北 汉江流域 综合开发大文章 转型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