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寻访苏军烈士守陵人

2013年03月27日 10:08
来源:武汉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昨天,在重庆万州西山公园库里申科烈士墓,记者拍到了多年来为库里申科守陵的魏映祥,他身旁是库里申科的塑像。特派记者周国强发自重庆万州

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提及“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英勇牺牲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英雄,一对普通的中国母子已为他守陵半个多世纪”。

前天,我们在武汉的解放公园寻访,在“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的墓志铭上,发现了苏军烈士——“重轰炸机大队长” 库里申科。

抗战期间,库里申科曾在武汉上空浴血激战。    

武汉上空库里申科浴血激战

1937 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抗战最为危急的关头,在其他国家不愿提供帮助的情况下,苏联派出一批批空军志愿队,前来帮助中国空军作战。与陈纳德上校招募的美国“飞虎队”不同,苏联“飞虎队”来得更早,更是直接将正规空军部队移师中国。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空军志愿队陆续回国。当时,这些参战的苏联空军志愿队一般6个月轮换一次,武汉的王家墩、徐家棚、青山镇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他们以武汉为基地,曾长途奔袭日本在台北的空军基地, 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一些苏军飞行员血洒蓝天。记者多方探访,只能得到一个不太准确的数据:援华的苏军飞行员有1000多人,牺牲200余人,仅1938年的武汉空战,就牺牲了100多人。

武汉会战后,日军对大后方重庆进行疯狂轰炸,库里申科来华参战。他曾动情地说:“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

江水呜咽,英雄陨落。

1939年10月14日,他率队出击,在武汉上空与日本空军浴血激战,他的飞机被击中受伤,返航至万州上空时机身失去平衡,为保住飞机,他驾机强行降落在长江水面后牺牲,时年36岁。

一对母子为烈士守陵半世纪

昨天清晨,记者赶至重庆万州的西山公园,寻找库里申科的墓地和守护墓地的魏映祥。

记者沿着一条绿树掩映的小道前行,远远看到一座高大的欧式白色牌坊,巨大的方尖顶、弧形的拱券。

牌坊后面,是一座中式照壁,正面和背面各书:“中苏两国人民以鲜血凝成的友谊万岁”、“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

再往前行,就是一尊铜像。铜像前有几束鲜花,铜像也很干净。看得出来,这里经常有人来打扫维护。

铜像后,是一座巍峨的纪念碑,上书“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国人民而英勇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格里戈利·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之墓”,下方是他的生卒年月“1903—1939”,以及“一九五八年七月七日立”。碑的背面,是这些文字的俄文版。

纪念碑后,是一方深黑色的大理石陵墓。这里,埋葬着库里申科的遗骸。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前苏联人民帮助中国人民抵抗侵略,中国人民也是有情有义。50多年来,一直精心打理这个1600平方米墓园的,是一对母子。母亲名叫谭忠惠,今年86岁,从1958年一直守护到1977年,然后是儿子魏映祥接班守陵。

魏映祥想看看烈士家乡

魏家与抗战中的空军,还有更早的缘分。据魏映祥回忆,父亲魏光德曾说起,1939年,他只有15岁,就在万州附近的梁平机场做过地勤,远远见过那些苏式飞机。

1977年,魏映祥接了母亲的班——继续给库里申科守墓。36年来,他最担心的就是刮风下雨,担心大风刮断树枝,损坏墓地的建筑。一旦变天,他就要赶来看看。

这种守护,是平凡的,也是平淡的,甚至是枯燥的。“需要你定下心来,抵住诱惑。”魏映祥说:“我从母亲口中听说了库里申科的故事,我又告诉我的儿子、孙子,我觉得这是一种传承”。

如今,魏映祥年近59岁。他非常希望选出一个人来,继承这份守墓的责任。他很不好意思地透露:“有人说,希望你们一家来个三代接力(守墓),我的儿子也有这个愿望。不过,他今年33岁了,而且也不在这个单位……”

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守护库里申科墓地这么多年,非常想去看看库里申科的家乡,看看他的亲人!

谭妈妈今天生日

武汉晚报送上暖心寿礼

昨天下午,在万州西山一处老旧楼房的六楼,记者采访了86岁的谭忠惠老人。岁月的风霜,已经让她的腿脚无力,胸口经常发闷,眼睛有些浑浊,听力也基本丧失。只要提到库里申科,哪怕声音很小,仿如神助,她就能听到。这个名字,已深深扎根于她的心中。

恰巧,今天是老人的86岁生日,她说还想去看看库里申科的墓地。本报特派记者特意在当地买了一辆轮椅,作为寿礼送给她,代表武汉晚报和武汉晚报的读者们祝她生日快乐,也感谢她多年来守护库里申科墓地,也真心希望她能借助这辆轮椅,“重返”那工作了20多年的岗位,看看她亲手在陵墓周围种下的小树。如今,当年的小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高壮苍劲、绿意葳蕤。特派记者金文兵发自重庆万州

 
[责任编辑:张昊] 标签:守陵 烈士 武汉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