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武汉高校图书馆武侠小说最受欢迎 凸显“浅阅读”尴尬

2013年10月21日 07:58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作者:杨扬 文俊 郭会桥 刘辉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省图:前十无一名著高校图书馆:玄幻、武侠小说最受欢迎

江城借阅榜凸显“浅阅读”尴尬

日前,记者从省图书馆新馆借阅排行榜了解到,进入前10位的有:《十三步》《读者》《黑暗王子格雷亚3》《图解周易大全》《植物大战僵尸10》等,榜单难见名著踪影。记者又调查了武大、华科图书馆的借阅情况,发现玄幻、武侠小说占据了半壁江山。图书馆名著如今为何“不受待见”,记者采访相关专家,除了阅读方式多元外,阅读功利化和人们闲暇时间减少也是重要原因。

网络时代阅读方式已改变

昨日,荆楚网发起议题更为广泛的舆情调查,截至记者发稿前,共有近600名网友参与调查,结果显示,64.9%的网友从未去过图书馆借书,而73.6%的网友表示自己正通过网络、手机及电子阅读器读书。

一些网友留言说:“现在书店可免费看书,用手机看书更方便,除非撰写论文需要才会去图书馆。”人们的阅读方式已发生改变,阅读也不再是获得信息的唯一方式。这或许对省图借阅榜上榜书籍经典寥寥的现状有一定影响。

记者从文华书城9月图书销售榜单上看到,排行前十位的书籍除《现代汉语词典》外,均为如《走你,小五》之类的漫画书籍,以及苏岑、张小娴等情感作家的作品。

荆楚网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6.0%的被访者一季度才会读一次书,46.9%的人上一次看名著是一年以前。针对“您觉得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看名著。”一项,10.6%的被访者认为“没时间读书”,48.6%的人认为“读起来太累”。

今年5月,我国首次发布的《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相比其他国家,中国人的确“更忙”,随着电视、互联网等娱乐手段的增加,很多人更倾向把时间花在娱乐休闲上。

阅读需要去娱乐化

号称“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读什么书?记者调查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图书馆的借阅情况,虽不乏《张爱玲典藏全集》《王小波全集》《平凡的世界》等名著及《读库》等有一定思想性的著作跻身排行榜前十位,但多数仍为《盗墓笔记》《天龙八部》之类玄幻、武侠作品。

武汉大学2010级学生王百慧告诉记者说:“通俗读物情节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自然看的人多。很多人并不是不想读经典著作,而是缺乏相关知识储备,现在高中文理科分班早,许多名牌大学的理科生也读不懂经典。大学生算是时间最充裕的读书人群了,但一旦进入择业、就业阶段,自然要读实用的书,‘没用’的书自然读得少了。”这种新的“读书有用论”,阅读功利化趋势,进一步蚕食了中国人读书的动力。

据了解,针对目前阅读现状,省图和武汉市图书馆已通过系列推广活动引导阅读。

专家点评

读书是个人的选择!如果100个小孩有5个不爱读书,那是个人问题;如果100个小孩95个都不爱读书,那就是社会的问题了。造成当下社会浅阅读趋势的原因,一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文化多元,网络、电视、游戏等各种其他娱乐方式占据了人们大量时间。二是现行的教育制度有问题,学生时间都用来做考试题了。阅读是需要培养的,是一个生长的过程,当学生高中毕业时,已经过了求知欲最强的年龄,他们求知欲最强的时候都用来做题了,没时间阅读。当然,现在的书也有问题,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

——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方方

(记者文俊)

现在的阅读是一个重电媒、轻纸媒,重实用、轻人文,重流行、轻经典的时代,在世界范围内,文学经典、人文经典的阅读量都不断下降,不要说普通的读者,就是大学里的文史哲学生阅读经典的时间都大量减少。今天是一个消费主义时代,精神也成了消费品,追求享受,不追求深刻。

我们处在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之中,作为阅读主体的青少年,对历史,对政治经济都没有切身的体会认识。当今社会阅读追求功利化,有一些出版社将经典改编得通俗化,其实也是向浅阅读投降。这些现象让人忧心忡忡,却难有解决问题的良方!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知名文学批评家刘川鄂

(记者文俊)

省图排行榜中无经典的现象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近年才出现的。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正视人们阅读与获取知识行为的变化,首先要鼓励优秀经典作品的创作出版,要有更多的时代好作品;其次,要对传统经典进行开发,使之适合网络传播,应在网络空间对经典多宣传推荐,让优秀经典作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通过舆论引导,形成效应,让经典回归大众。

——图书馆法与知识产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大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陈传夫

(记者杨扬)

武大图书馆近一年借阅榜单

《藏地密码(全)》 598次

《明朝那些事儿(全)》 579次

《盗墓笔记》 410次

《读库》 347次

《张爱玲典藏全集》 319次

《天龙八部》 246次

《笑傲江湖》 212次

《蒋勋说红楼梦》 210次

《兄弟》 181次

《倚天屠龙记》 162次

华科图书馆9月借阅榜前十

《藏地密码》 30次

《你好,旧时光》 21次

《银河帝国》 19次

《王小波全集》 18次

《面包树上的女人》 16次

《古今数学思想》 16次

《冰与火之歌》 15次

《射雕英雄传》 14次

《平凡的世界》 13次

相关评论:“悦读”不应是唯一值得追求的阅读境界

(楚天金报评论员柯锐)

这几份榜单的统计未必一定权威、科学。但是,比较对照,结合现实中生活体验,人们确易产生共鸣,也导致一些专家学者、爱书人忧心忡忡。

在对比强烈的统计里,笔者不由地想到了人们追求的两种读书感受和境界:悦读和苦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苦读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无论是“囊萤映雪”、“凿壁偷光”,还是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核心都离不开一个苦字,读书是一场艰苦的身心修炼。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消费文化时代到来,人们的文化生活多样化,阅读对象和阅读方式趋于多元化,特别是在商业力量的推动和裹挟下,所谓的“悦读”概念横空出世,并在社会上流行开来。

“悦读”与苦读,如果只是读书人阅读时选择的两种方式和状态,我倒觉得无可厚非。如果两种阅读方式获取同样多的知识,那么何不以愉悦代痛苦呢?不过,话说回来,当下,人们对“悦读”的推崇有过头的倾向。特别是一些出版商和书商一味炒作,打着“悦读”的幌子宣传推广一些肤浅、轻佻的新图书以牟利。此时的“悦读”,实际上成了浅阅读甚至是无效阅读的代名词。

在追求理性认知和价值共鸣的过程中,阅读在本质上是一种枯燥甚至是痛苦的训练。笔者本人在阅读经济学名著《国富论》时,每天最多只能读完10-15页,起初怀疑自己阅读能力退步了,后与同读此书的朋友交流,发现差不多就是这个进度。可见,有时,缓慢甚至痛苦的阅读,也是读书历程的必由之路。

当然,除了过分追求“悦读”,浅阅读流行等因素之外,名著受冷落也与当今书籍丰富有关。相比上世纪文化产品匮乏的年代,如今,人们的阅读对象选择机会多,名著不再“万千宠爱系一身”,也就不难理解。此外,如今人们喜欢把名著作为藏书,到公共图书馆借阅的几率难免也会降低。

总之,能够苦中作乐、取得“悦读”的效果当然是令人羡慕的,但如果能在苦读中获得阅读自觉,则标志着进入了读书的更高境界。

 
[责任编辑:熊丹丹] 标签:阅读方式 武汉高校图书馆 浅阅读 借阅榜 凤凰湖北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