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武汉治庸问责掀旋风 阮成发坦言看完电视问政寝食难安

2013年12月30日 08:31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作者:胡弦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治庸问责掀麻辣“旋风”,叫好之余也有人担心

图文:武汉电视问政还能问多久?

昨晚,2013年武汉电视问政期末考最后一场结束。至此,该节目已举办24场,先后有6名市委常委上台接受问政,参加的副局级以上官员超百余人次。

电视问政是由武汉市纪委主办、武汉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一档直播节目。

2011年11月,武汉市开展治庸问责,电视问政相伴而生。其基本套路是:由电视台播放记者和督查员暗访短片,相关官员在现场接受主持人、市民和专家的询问。

武汉市委市政府评价,电视问政坚持“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的传播理念,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的检验平台,是市委市政府治庸问责的平台,是政府、媒体、市民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平台,是汇集民意、集中民智、聚集民力、参政议政、谋政资政助政的平台。

一排局长、区长“乖乖”当考生,市民、主持人当考官,现场抛出曝光问题的短片,把平日派头十足的领导们,问得张口结舌、如坐针毡、冷汗直冒、连连道歉,直到承诺立马整改。

这不是真人秀,也不是拍电影,而是武汉当前最火爆的一档节目——电视问政。2011年,武汉市开展治庸问责,电视问政相伴而生,从此便成了问责行动最犀利的表现形式。

毫无疑问,没有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和市长唐良智的强力主导和支持,电视问政无法诞生,更遑论以敢问、敢说、敢拍砖的泼辣风格,迅速赢得百姓追捧。“能不能让书记和市长也到问政台上露露脸?”这是省统计局副局长、网络名人叶青的大胆设想。本月25日晚,他首度来到电视问政现场,就以公车私用“六问”武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龙正才,引起广泛关注。

“电视问政好比一个大家庭会议,商量的都是关于这个家的事情,无论说的是好事或家丑,书记和市长作为最关心武汉发展的关键人物,都可以到现场来听一听、说一说。”叶青说,他们的水平会更高,一定表现得比一般官员要好,应该不会被问得很尴尬。

叶青的提议得到了武汉布衣参事胡全志的赞同。多次担当问政提问嘉宾,他感觉,参加问政的区长、局长们,虽是政府层面上最为活跃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工作领域和部门角度的局限,还达不到一号领导的高度。“如果书记、市长亲自参加,我相信,他们治理城市的理念和策略能得到与市民更直接、更坦诚的交流机会;我相信,书记、市长更能直面发展中存在的客观困难和障碍,愿意倾听和采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调整工作重心和方针。”

不过,相较于让一号领导上问政台,胡全志更牵挂的是,好不容易开创的名牌节目,会不会难以坚持下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振宇多次参加现场点评,亦有疑问:假如有一天,一号领导因公调动,火爆的电视问政还会继续吗?

胡全志打比方说:“我希望,现任领导栽培的良木,要能成材成林、开花结果,不要随意被后任‘砍伐’。”叶青则直指要害:如果后来领导拿掉了这个节目,会背上很大的舆论压力和不好的名声,因为老百姓爱看,而且,拿掉会对开展工作极不利。

那么,如何让电视问政坚持走下去,并创立常态化机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给出了一条路径:由人大出面问政,以电视手段传播。“通过人大进行日常化的问责,这在制度上、在持续上都有保障,通过这种实实在在的问政,再借由电视媒体实时传播,可能是让电视问政常态化的一种做法。”

有媒体评论,今天,市委书记阮成发是以行政命令将官员们推上问政台;当有一天,他能够以自己的另一身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去质询政府官员,那才是法制。“真到那一天,”电视问政的一名编导畅想:“只要群众有诉求,问政的平台能够‘随时恭候’,比如日常新闻中就引入沟通完善的问政方式。电视问政办到最后,可能就不再有问政了,因为处处皆能问政,人人可以发问。”

阮成发是最忠实观众

开播以来每场必看,坦言看完寝食难安

“看完电视问政,我寝食难安。”在台下观众追问、台上官员出丑的同时,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也坐在电视机前。

作为这个城市的最高官员、电视问政的主导者和总策划师,3年来的电视问政,阮成发每场直播都看,还会与家人讨论现场问、辩双方的表现。不仅如此,每年他都到电视台给工作人员撑腰打气,鼓励他们“不要担心曝光问题,只怕曝光得不够”。一位市委干部透露,阮成发曾当面要求主持人把组织电视问政的一位市委常委也要问得冒汗。本月26日,下半年“期末考”首场的第二天,他照例到电视台看望慰问,并大赞节目有了明显进步,“不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更加成熟理性,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在他的有力支持下,电视问政成了江城人民最爱啃的一根鸭脖子:嚼着麻辣,吃着过瘾。

毫无保留暴露出来的问题固然尖锐棘手,但更令阮成发不安的是,从中折射出官员责任心的缺失。“为什么总到曝光后才马上就办?为什么不能主动发现、主动整改?有些问题屡次整治又屡次出现,为什么不能举一反三?”在今年上半年电视问政结束后的一次工作会上,阮成发这样追问官员。他请官员扪心自问,是否克服了一切困难、穷尽了一切所能,去解决问题、去践诺?

“开展电视问政,关键是为了解决问题、兑现承诺。”阮成发说,问政就是要让大家常怀敬畏之心,转换角度,改变感受——从领导干部视角转换为老百姓视角、从感觉良好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这样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夜深人静时,大家都应该好好问问自己:我们到底尽职尽责了没有?我们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对不对得住老百姓?”

问政台上的犀利言语

要想问政不冒汗,常到社区转转,我派茶你们喝。

——百步亭居民希望官员多下基层

不要工业没倍增,半拉子工业园却增加了。

——点评嘉宾、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黄红云评论新城区工业园配套缺失问题

一些领导回答问题答非所问,打官腔、打太极、说空话,是去武当进修了吧?

——网友不满官员绕弯子

既然能马上解决,为什么要拖到问政?是不是作秀?

——市民不满官员一口一个“马上办”

政府要明白为什么承诺、对谁承诺,如果是要为完成考核任务而承诺,那么这样的承诺越多,以后的执行就越少。

——点评嘉宾、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

380度高温消毒嘛,就是380伏的电烧的水。

——某不合格餐具清洁企业的洗碗工

他来现场制止过,别人把“小动作”一做,那就算了。

——黄陂区滠口街村民描述城管如何控违

如果我是交管局长,绝不敢承诺解决停车难。只有市长心里清楚了,下定决心拿出切实措施,才能解决停车难。

——点评嘉宾、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宪尧

武汉治污示范工程——东湖官桥湖每天喝入大量生活污水,不如就让环保局长、水务局长下湖游泳吧!

——网友建议

今年来光公布的填湖事件就达20起,填湖难道是一夜填起来的吗?我们的湖长在哪里?填湖到底处分湖长没有?

——点评嘉宾、武汉大学教授尚重生质疑“湖长制”成空文

花钱“打点”一下,就能通过检查。

——某“放心豆制品企业”的老板

这几天问政曝光后,处理迅速,但都是基层交警被处罚、车检线牵车员被辞退。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的人是在座的一把手,出了问题应首先追你们的责。

——点评嘉宾、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振宇

短片揭秘

曝光猛料“瞒”着纪委书记

交警贴上罚单后,拍照取证之后又偷偷撕下来,看得交管局长满头大汗;执法点形同虚设,客运司机私自盖章,让区长们一时张口结舌……这些真实性极强、又充满戏剧性的曝光短片,看得不少观众拍手叫绝。那么这些堪称问政“利器”的珍贵镜头,是如何拍摄出来的?背后又有哪些精彩故事?

绝对隐蔽:记者扮流浪汉偷拍5天

“记得2012年,我们发现了江岸区谌家矶大道朱家河交通整治执法点形同‘纸老虎’,过往客车司机明目张胆非法揽客的问题,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展现画面。”一名电视问政编导介绍,为了拍摄1个清晰的镜头,记者们在武汉最低温的天气里连续蹲守5天,扮过外地乘客、流浪汉,甚至黑车司机,最后违规司机私自盖章的镜头被清晰地记录了下来,成了当晚电视问政中最为震撼的画面之一。

电视问政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回避矛盾,不掩盖真相,强调“动真格”,每一个曝光短片所反映的问题,都是应该解决、可以解决、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因为选题的特殊性,决定了问题短片的采编必须采取隐蔽、保密、全暗访的拍摄方式,既考验记者智慧,也考验记者的专业。”一位主创人员介绍。

为了保证短片的真实与准确,节目组更是肯下苦功。“为了核实一条线索的真实性,我们曾走访40个社区。被误解、遭冷眼,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稀罕事。”他说。

绝对保密:不到最后一刻台长不看

如此精心拍摄制作的短片,在播出前几乎成了“一级机密”。许多官员在临上问政台前,纷纷四处“接天线”,试图打听内容、做做功课,但都一无所获。

一名编导证实,确实有被问政单位事先来打听短片内容,但为了保证问政有效,他们一律三缄其口,甚至在节目彩排时,播出的也是备用短片。

就连武汉广播电视总台台长顾亦兵也坦陈,自己直到直播当天上午,才会看当晚的短片内容,把把关。“很多熟人来套近乎,为了节目,我只好连看都不看,这样他们也问不出什么。”

今年上半年第一场电视问政中,曝光短片涉及公款吃喝,但当电视台记者向纪委部门申请调查发票时,却遭到了工作人员的断然拒绝。正坐在问政台上的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车延高,一下子被主持人问了个措手不及。治庸办相关负责人解释,虽然电视问政是武汉市纪委和电视台联合举办的节目,但纪委领导也只是在大致方向上提要求,具体的短片内容事先都不看。

幕后故事

准备200个问题应考,还是被问得流汗

九成官员不想来不敢来

一张问政台,如今成了武汉市许多官员的“噩梦”:不上台,市领导那里交不了差;上了台,和曝光短片同样犀利的主持人,常让他们下不了台。面对这张问政台,有官员私下吐露:确实不想来,也不敢来。

去年6月,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黄红云首度担任电视问政现场点评嘉宾。在上台前,她留心观察官员。“在化妆间,我听到一位官员(参加问政的局长、区长)低声叹气说,真不想来电视问政,也不敢来。”

截至目前,参加直播的市副局级以上官员已达百余人次,有这样想法的绝非个案。此前报道称,一名与多位一把手交流的电视台制片人发现,90%官员不愿来、不敢来。他们常公开表露心声——

“我第一次上台时,心怦怦跳,生怕被问住了,简直就是恐惧。”蔡甸区区长彭巧娣说。

“我第一次参加就被问得公开道歉。”武汉市水务局局长左绍斌说,这是他从政以来,首次在媒体上公开道歉。

“为追求好看,主持人有时会设个‘陷阱’,让你往下跳。”武汉市黄陂区区长吴祖云说。

为了尽可能少出洋相,官员们都会在上台前“恶补功课”。某局工作人员说,他们的一把手每次都准备了至少半尺高的文件,以求全面掌握情况;还有官员请来电视新闻专家,模拟现场问答,以提高应变技巧;有官员抱怨,准备了200多个问题应考,结果没一个问到。

市治庸办负责人透露,有官员总是找理由,希望自己不上,或让副手上。可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一把手们从纪委收到的并非邀请函,而是强制命令:节目直播当天不准请假,严禁出国考察。

至今,黄红云仍对那位官员的话印象深刻。“他当时说话的心态,像极了一个准备见老师的小学生。这正是一种进步,这种学生心态,让官员们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黄红云认为,电视问政在扎痛“官神经”上,开了先河。

“电视问政好比自揭疮疤,当然痛。”市委常委、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坦言,官员能力强些的还行,一些工作不到位的官员上去确实很尴尬。“但是,痛的目的是找出不足、发现问题,只有官员痛定思痛,才不会让百姓心痛。

 
[责任编辑:王曼] 标签:武汉 治庸问 阮成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