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武汉一小学课桌设“栏”防近视 设计方:仍在试点

2014年02月27日 07:09
来源:新华网 作者:廖君 冯国栋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武汉一小学课桌设“栏”防近视设计方回应称“仍在试点”

武汉新洲区邾城街章林小学一(2)班42名学生新学期用上了带栏杆的课桌,引发网民热议。25日,提供这批课桌的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仅选取武汉19个学校不同班级试点,尚未普及。“新课桌只是防治近视工作的一个环节,还将进行行为矫正和针对性预警,要靠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齐抓共管。”

课桌设栏杆欲“拦”近视

“同学们,请把‘校正杆’拉到胸前准备上课。”24日下午,武汉市新洲邾城街章林小学一(2)班数学老师靖慧林叮嘱学生。

老说所指的“校正杆”,是设在课桌上的一根铁杆,底部可前后调节,使用时实现“三个一”,即:学生眼睛距书本一尺,身体距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不用时可拉回不妨碍学生活动。

今年新学期,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向章林小学赠送了这批新课桌。一(2)班作为学校唯一试点班,已经使用近半个月时间。像这样的试点班,武汉共有19个。

学生是否习惯新课桌?坐在第一排的学生许多说,他喜欢新课桌,“它可以保护我的视力,操作也很简单。”

数学教师靖慧林说,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生还比较适应。“之前学生上课乱动,有时需要每隔几分钟就纠正一次学生坐姿,现在纠正得少多了。”

一些家长也很认可新课桌,家长汪爱华说:“以前小孩在家做作业,一直趴在桌子上。这周回家,坐姿很端正。我很放心。”

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部分学生还不习惯新课桌。有些孩子听课时,干脆把脑袋搁在栏杆上。坐在教室后排的几位学生,在老师多次强调后,才不情愿地拉上铁杆。

回应:仍在试点,将视效果普及

带栏杆的课桌在网上引发热议。网民“江畔徐风”指出,这种课桌看上去“像是把学生关进了笼子,不能让孩子按照成人希望的模式去生长,不能忽略孩子爱玩的天性”。

有网民认为,影响视力绝不仅只有看书,还包括使用手机、电视、电脑等。“新课桌治标不治本,其实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要想杜绝还是得另寻良方。”

另有家长指出,学生课业负担重是导致学生近视眼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一学生家长许女士说:“孩子家庭作业很重,有些作业还要上网才能完成。预防近视,应先从减轻作业负担开始。”

对于质疑,校长章建明回应说,这个新型课桌是武汉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的一项试点。“学校对试点很支持,正计划让所有班级每个月轮流体验。此外,学校还将配合眼保健操、视力检查等手段预防学生近视。”

新课桌设计单位、武汉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主任杨莉华介绍说,中心在武汉选取了19所小学班级,免费赠送课桌进行试点。“如果使用效果好,希望能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等孩子使用几个月养成正确习惯后,就可以不再使用了。”

杨莉华指出,调查表明,握笔方法、读写姿势不正确的孩子,眼睛近视的概率是其他孩子的1.7倍。中心随机调查了1000名小学二年级学生,其中692名学生的握笔方法和读写姿势都不正确。

杨莉华说:“课桌经专家论证,安全没问题。课桌还考虑到了小学生手掌鱼际肌不发达、铅笔过细、没有支撑点、汉字笔画复杂等因素,不存在网民担心的不人性化问题。效果肯定是有的,但要配合眼保健操、视力检查等手段。”

学生近视,谁之过?

武汉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体质视力低下检测时,全国约41%的小学生已发生近视或假性近视,初中生达67%。两项数据都比2005年检测时上升9个百分点以上。

是何原因造成近视高发?武汉市新洲区教育局体卫艺站站长程海林认为,全社会对近视防治工作仍不够重视。他说,近视防控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事情,也需要家长齐抓共管。

“一些家长对近视眼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不是伤不是病,看不清楚没事儿。家长不重视,对孩子错误行为也会有一定纵容。”程海林说。

章林小学校长章建明认为,近视眼防治工作重在落实。“各地已经有了成熟的防治近视眼方案,但学校落实程度不一。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孩子的视力状况,不愿投资改善教室照明和课桌。”

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认为,近视眼防治是一项综合工作,仅靠一张书桌还不够。他说:“如果真正实现推广,还需要更有说服力的实验数据,更加专业可信的评估以及全社会支持。”

 
[责任编辑:陶欢] 标签:课桌 武汉 试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