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城管革命三年标准观:迎大建设考验营造“洁美都市”


来源: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人参与 评论

靓丽的汉口沿江大道正进行雾洒压尘通讯员叶火生摄 迎着大建设考验营造“洁美都市” ——探访城管革命的“标准观” 2011年7月1日,武汉发起“城管革命”,提出三年内达到“全省最优,国内一流”的城市

靓丽的汉口沿江大道正进行雾洒压尘通讯员叶火生摄

迎着大建设考验营造“洁美都市”

——探访城管革命的“标准观”

2011年7月1日,武汉发起“城管革命”,提出三年内达到“全省最优,国内一流”的城市环境。次年7月,武汉提出“城建攻坚”计划,以弥补历史欠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武汉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建设期。

大规模建设难免影响城市综合环境。那么市容市貌的管理与维护可否因此暂时降低标准?三年“城管革命”作出的回答是:不是降低,而是要提高标准。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追求,以一流的标准,为城市面貌带来巨变。连日来,记者走上江城街头进行探访。

(通讯员叶志卫 叶火生)

昨日中午,记者驱车至汉口黄浦大街,两旁道路十分洁净,看不到废弃物。雨后空气清新,绿化带中树木、花草开的正茂,一片绿意盎然,抬眼处城市天际线伴随道路延伸而去。

环卫师傅李红卫驾驶高压清洗车在此洗路。第一遍,从道路中央向两侧对路面进行高压清洗。第二遍,开启侧推式“鸭嘴”喷水头将污水污渣冲向道路一侧的人字沟。他熟练地控制水压、水量,主水流在人字沟边缘前30厘米左右自然停下,以免污水溅到站卧石上。最后,用吸扫车清洗人字沟,将污水污渣扫至车辆吸污口吸入车厢运走。

李红卫说:“每天此路段要不断清洗,特别是夜间,从夜间10点一直洗到次日凌晨4点,确保这条城市景观大道‘本色’示人。” 

市民梅芳家住黄浦大街旁的永清小路。她说,三四年前这里汽车一过扬起一片灰尘,路面一层黄色,而现在她与家人经常饭后出来散步,环境确实发生了质的变化。

黄浦大街的“蜕变”是全市主次干道环境变好的一个缩影。

按市城管委规定的洗路标准,冲洗完的道路,用手摸上去只许有水不准带泥,城市主干道5公里内不准出现两处点状垃圾,人行道200米不允许有两处点状垃圾,路边道路交通标志线清晰现白。这一标准,历经城管革命三年攻坚,从曾经的质疑“吹牛皮”逐渐变成现实。目前,洗路作业已由机动车道向人行道、绿化带延伸,不仅路面也要见本色,连路边树木花草也要“洗脸”。

日前,黄小姐乘高铁出差去沿海走了一圈,对比武汉,她以前印象中沿海曾经非常“小资”的城市不再那样美,“真的还没武汉干净”,回来后感叹连连。

三年洗路,武汉诞生了攻坚城乡结合部卫生难点区域的“重装突击队”,产生了“洗路不扣分”的劳模蒋扣分,摸索出了“分时段洒水除尘、不间断雾洒压尘”模式,将洒水和压尘结合起来。记忆中“灰蒙蒙”的道路一条条从市民眼前消失。

城市主次干道

亮出“本色”

2000台渣土车

纳入视频监控

当前,全市2000多台渣土车奔驰三镇,若管理不到位,将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源头。

“管不好渣土车,就洗不净城市的脸。”

在广泛采纳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市城管委出台了严厉的管理标准,进行源头管控。出土工地要求设清理区、冲洗区、检查区,按标准建设,城管人员、保洁人员、保洁工具、净车出门必须同时“四到位”,对全市出土工地安装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

记者近日夜间探访了武昌区公正路中央文化区项目部,一辆“灰头土脸”的渣土车驶出工地前,先要经过清理区,保洁人员将车身泥块清理干净,接着驶向前面的冲洗区。此时冲洗区地面的红外感应洗车设备立即自动启动,100余个高压喷头对准渣土车,全身“洗澡”。随后,待车身的水流到下水设施,车辆才缓缓驶入检查区。经城管值守人员确认车身干净,打开门禁系统,渣土车才可上路。

渣土车司机孙军说,以前多拉快跑、满地漏撒总被处罚,如今上路规范,虽然麻烦点,但心理踏实多了。

同时,市城管委对全市具有资质的渣土车,集中安装了车辆电子识别卡,不但可在城管指挥中心看到车辆的运行轨迹,还可根据车辆编号查看所属公司、车型、出土工地、消纳点以及车辆违法记录等情况。对不执行标准的单位和车辆进行严格查处,至今,联合交管等部门,累计查处违规行为近7000起,查扣违规运输车3000余台,出土工地整改738余个次,渣土污染现象明显好转。

管住了渣土,再管工地美化。近年,全市开展工地围墙景观化工作,对中心城区具备条件的围墙,一律实行美化。去年,“武汉2049”漫画上墙展示,工地围墙成了城市梦想展示长廊。

200处空中花园

营造“顶美”风景线

近年,伴随城市建设,一座高楼耸立起来。从高处俯视,大城新颜背后也有缺憾:一处处杂乱的屋顶,乱堆乱放,成为城市环境卫生“被遗忘的角落”。

去年起,三镇发起“顶美行动”。城管部门组织各城区、街道集中开展楼顶垃圾清理整治行动,全市共清理楼顶、雨阳篷6.3万栋。

楼顶清理干净,如何做到长效保持?市城管委提高“顶美行动”标准,不但要将屋顶垃圾打扫干净,还要在一些社区楼顶植绿,见缝插绿让楼顶垃圾、杂物无处藏身。

近日,记者走访武汉多个街道社区,发现楼顶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城市上空的“大绿伞”。在江岸区西马街、洪山区和平街等地,记者站在高处远眺,屋顶干净整洁,没有发现暴露垃圾,一些楼顶还种满了花草,红色砖瓦配上绿色植物看起来非常“养眼”。江汉区小夹社区地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附近,记者登上1栋16楼楼顶平台,晴川桥、南岸嘴尽收眼底,各种花卉、盆栽、树木摆满了2600平方米的楼顶绿化广场,梨子、冬瓜等已结出果实。社区每年4月、9月举办的杜鹃节目前已在江城颇具名气。

据悉,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空中花园”共有200余处,已成为江城一道独特风景线。

此外,更多的标准体现在城管工作中。《武汉“城管革命”根本性变化标准》已在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基础上出炉,市容、立面、空气、景观等7大类工作均一一制定标准,以标准固化成绩,探索形成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的城市管理模式。

三年来全国共有200多个城市到武汉参观考察。

来一场标准革命

评论员付小为

武汉的市容市貌,曾经被视为最不能与城市地位匹配的部分,也几乎被认为是一项难以做好的工作,和先进城市差距大,和同等城市没法比,甚至面对一些小城市也备感汗颜。

城管革命三年,200多个国内城市到武汉参观考察,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体现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感受,就是环境变得越来越干净、清新、漂亮,我们走在城市,会觉得舒适,走出去,有一丝自豪,不再有“不懂打扮”的难堪和讥讽。

能啃下“脏乱差”这个多年的硬骨头,能摘掉“大县城”这个顽固的大帽子,是对武汉精神的践行和证明,也是对实现伟大城市目标的激励——谁说武汉只能甘居二流,谁说武汉不能做到最好?我们就要有这种不信邪的勇气,争做一流的决心和恒心。

城管革命,是武汉打造全国一流环境,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曾经以“更新”作为这几年城市昂扬向上态势的描述,它是指精神状态的更新,也是指做事标准的更新。标准是精神的具体化,既要有埋头干事的冲劲,也要知道怎样把事情做好,怎样才算做好一件事。

标准就是做事的程序和方法,判断工作效果的依据。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确立标准,特别是对千头万绪的城市治理来说,没有标准就无从判断,没有标准就可能虎头蛇尾,没有标准就会是乱折腾瞎忙活,雷声大雨点小,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进步不大。

标准有高低之分,关键看以什么为参照系。跟自己比,小范围比,还是跟最好的比,得出的标准会大相径庭。武汉的城市地位、目标和追求,以及现实的差距,决定了我们不能以自我和小范围为参照,而是要放眼全国甚至世界,要拿出一流的标准,要来一场标准的革命。

有一流的标准,才会有一流的要求,一流的管理,才会有“跳起来摘桃子”的努力。所以,标准要成为硬杠杠,而不能是“法乎其上,得乎其中”的激励手段。城管革命的实践证明,武汉人并不是没有做到一流的能力和素质,而是我们敢不敢、愿不愿意以一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目标本身就是高标准。在此目标之下,没有哪一项工作是容易的,是不付出百倍努力就能做好的。我们要看到差距,更要看到可能,每个领域,每项工作,都应当以一流的标准,刺激甚至挤压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千折百回不放弃的努力。这就是“武汉精神”,是武汉人成就事业的精神标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熊丹丹]

标签:建设 洁美都市 标准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