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城管革命三年标准观:迎大建设考验营造“洁美都市”


来源: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人参与 评论

靓丽的汉口沿江大道正进行雾洒压尘通讯员叶火生摄 迎着大建设考验营造“洁美都市” ——探访城管革命的“标准观” 2011年7月1日,武汉发起“城管革命”,提出三年内达到“全省最优,国内一流”的城市

 

后湖之变:从黑泥地到幸福街

如今的后湖,已是宜居之地

过去100年,“后湖”固守汉口边缘与城市繁华隔绝。

扬州人马光新1948年为躲避战乱来到武汉时,那里只是一片荒地。3年前,后湖新城雏形初现,马光新搬来这里,因为周边遍布拆迁和在建工地,遭遇灰尘漫天,苦不堪言。

如今,88岁高龄的他已四代同堂。再谈后湖,老人语气坚定:我要在这儿安享晚年。


    地标之变

    昔日黑泥地

    一踩一脚黑

城管革命三年,后湖从昔日的黑泥地变身今日的幸福街。昨日,我们与市民考察团一起走进马光新所居住的后湖街,感受三年之变。

后湖东南部有一个淌湖村,有名的低洼地带,旧时皆是鱼塘和藕塘。市民考察团成员刘文臣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村民。说起3年前的淌湖村,刘文臣回忆:“走快了脚都可以带灰,裤脚一扫,灰像蛇在后面跑。”市民代表张崇魏、姚吕秦、郑亮也都印象深刻,“每次下雨,灰变成泥,一踩一脚黑”。

2010年12月,我市一家媒体曝光了后湖地区扬尘问题。江岸区区委、区政府迅速组织整改,后湖街开展城市管理大讨论,痛定思痛后决定下大力气改善环境。

对话

    从根源上

    破解扬尘

    城市管理

    你我不是旁观者

问:城管革命是否存在管理困惑?

江岸区城管委:这几年,我们创新的很多执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武汉的市容市貌。但越是管理我们越是困惑,何时才能管到头?根本问题不解决,永远就只能管,且收效甚微。所以我们必须扭转思路,从“管”到“治”。

问:从管到治,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江岸区城管委:从管到治其实是一个发动全民参与的过程。管,总有管理方和被管理方的区别。但治,你我都不是旁观者。没有众人的热情参与,善治永远遥遥无期。

问:江岸城管在这方面有哪些尝试?

江岸区城管委:城管工作只有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根本性问题,提高服务水平,才能缩短管理部门与群众间的距离,获得理解与支持,也才能让群众乐于主动参与城市治理。今年4月,我们尝试邀请商贩、市民给城管办案打分。十名城管执法队员通过抽签,先后拿到各自考题,在面对评审团读出考题内容后,现场模拟办案。而此次考评团成员,不再是熟悉的“自己人”,是通过报名“海选”,由商户、青年学生、媒体记者和微博大V组成的市民评审团。目的就是通过尝试邀请市民评审团参与考评,让队员更直接地了解市民是如何看待城管执法中的各个环节,以及自己工作中的缺失或不足,从而改善工作态度与方式。

另外,我们还注重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引导更多市民主动参与家园环境建设;通过牵动普通市民对城市治理和公共设施维护的关注,如在谌家矶大道召开了与新城区结合部乱象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捐献爱心长椅、认养花木、开展围墙快乐涂鸦等活动,使得城市管理不再只是管理部门单方面的事,形成城市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为从根源上破解扬尘问题,江岸区政府加强对后湖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经费投入,联合多部门持续开展整治,将治灰责任到人、严查漏洒车辆、绿化裸露工地、完善工地打围、增大清扫保洁力度等工作落到实处。后湖街以此为契机,强化责任机制,整合城管资源,落实资金保障。最重要的,建立“混业经营”的大城管模式。针对渣土车漏撒问题,后湖环卫、执法队无缝对接,环卫人员发现及时冲洗降尘,城管执法队跟进对违规渣土车进行处罚。3年下来,标本兼治。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后湖街撤销环卫所,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将道路清扫保洁交给市场。为保证环境卫生工作达标,保洁公司高薪聘请优秀环卫工人,增加清扫频率。

灰少了,垃圾少了,区域的吸引力随之提升。在淌湖村,90%的住户都是外来租户。市民郑亮说,3年前,一间30平米的一室一厅最多只能租到300元,现在轻轻松松600元一个月。

综合管理

    排名大飞跃

走进淌湖村,感觉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城乡结合部,这里密如蛛网的电线、网线被“收编”,坑洼不平的泥巴路被柏油路取代,统一设置的垃圾箱和中心城区一样每日有人清理保洁,而居民生活在这里也精神头十足。刘文臣评价:城管革命不光改善环境,还美化了人心。

“实现辖区居民生活环境干净、整洁、和谐的强烈愿望是城市管理的立身之本与终极目标”,江岸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城管革命以来,江岸区政府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在后湖地区开展以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改变垃圾收运模式为核心的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同时后湖街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理念变革为开端,对管理机制、管理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促进了环境面貌的脱胎换骨,城市品质逐步提升,城管口碑在市民中日益趋好,在全市城市综合管理二类街道中的排名也由30多名上升至前5位,成为全市城管革命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治理创新

    治理创新

    20万平方米拆违量九成以上为自拆

    引入“听证”制度拒绝简单粗暴

昨日获悉,2013年江岸区依法拆除各类违建超过20万平方米,完成年初下达拆违目标量的180%,在全年拆除的各类违法建设中,当事人自拆或执法队员配合当事人进行帮拆的违建面积,占全部拆违总量的99%。

城管三大职责:执法管理、市容环境维护、道路维修保养。其中,执法管理最被人诟病。文明执法被人说成是“作秀”,严格执法又会被认为是“没人情味”。“啥都不对”成为城管执法经常遭遇的无奈。江岸执法何以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江岸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称,听证制度的发酵,正在带来积极变化。据介绍,该区坚持依靠群众做“加法”、解决问题做“减法”,尊重民意依法行政,探索出群防群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其间,以各种惠民工程为切入点,引入居民听证制度、建设民生工程、多方介入协商的查控违方式,正是这一长效机制的核心。

拆违难,难在违法建筑牵涉到当事人的经济利益或客观生活状况等复杂因素。特别是在老旧社区或个别新建物管小区内,居民违章搭建出“吊脚楼”、“小厨房”、“空中阳台”等,面积由不足一平方米到近百平方米不等。“一刀切”强制拆除,阻力极大,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支持。

劳动街湖边坊社区人员结构复杂,失业人员、外来打工者、低保困难户多,为拆除该社区内27处影响社区环境的历史存量违建,城管人员通过召开听证会、座谈会、设置意见收集箱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尽可能满足居民安装防盗门、翻新雨阳篷、设置停车点等合理需求。同时尽量帮助符合条件的家庭及时办理低保、申报公租房和廉租房。

这一切,居民看在眼里。得到居民的拥护,拆违工作顺利推进。27处历史存量违建全部实现“零纠纷”拆除。

除此之外,在架空管线整治和占道夜市规范中,江岸城管也积极引入听证制度。比如二七路占道夜市,因长期夜间扰民亟需规范,新村街为此先后组织四次听证会,让居民和商户分别发表意见,最终部分商户同意改占道为合租、部分商户转向,双方达成共识。

听证制度的引入,彰显出江岸区城管委尊重民意、依法行政建长效管理机制的决心。

从管到治服务意识先行

重点解析

与其管,不如治;与其后期介入,不如先期引导。三年来,江岸城管通过“治”,深得民意,同时收获了在招牌、燃气、油烟等多个领域的治理经验。

   招牌设置不再“雾里看花”

“店招店牌整治”是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江岸城管耗时4个月,精心编制《门面招牌、户外广告综合管理手册》,规范了门面招牌、户外广告设置细节,使得商户设置招牌有章可循,而此举在全市各城区为首创,并被借鉴。

“手册的编制就是要通过提前规划,从源头上规范店招设置,同时减少浪费”,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商家设置招牌因不知具体标准,随意性极大,而城管部门在不合规范的招牌设置后再去管理,不仅管理成本较大,而且对商家的经营也造成一定影响。据介绍,一块招牌的制作费用在1000至2000元之间。

目前,江岸区已对后湖地区48个楼盘门面招牌,按照一楼一景、风格统一亦不失个性的原则进了整体规划,商户只要入住,物业公司就会在第一时间指导商户按照手册要求设计制作门面招牌。而该手册也已发放到江岸区全区各街道和物业公司。

百余家小餐饮告别“黑气时代”

燃气管理是2013年城管部门新增一项执法职能。因贪便宜难辨真伪,不少小型餐饮企业使用非法供应站销售的瓶装气。为彻查这些“黑气”,城管执法队员每天在数千家餐饮店之间往返奔波,不但执法成本高,执法也难以逃出“处罚—反弹—再处罚”的怪圈。为此,区城管委燃气安全管理办公室主动当红娘,让球场街50余户使用“黑气”的小餐饮店与武煤百江燃气等正规瓶装气企业互动并双向选择。

经过现场城管部门公示、公开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检查标准及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初步实现辖区小餐饮经营户使用合法瓶装气达到100%。

汉味漫画执法公示治油烟

油烟扰民,百姓急,可执法要走程序需要时间,双方矛盾丛生。为解决矛盾,江岸城管在全国首创“执法公示”,即将执法管理依据、过程、群众诉求以及违法后果以“汉味版暴漫”形式展现出来,并将办案的每一个步骤向社会公开,让老百姓心里有本明白账。

据介绍,通过推行执法公示制度的摸索,将城管执法从单一的强制管理,逐步转变为以公示、公开,吸引群众参与互动的双向或多项模式,才能真正让执法环节暴露于阳光之下,便于群众监督,让大家知道城管“为何管,依据什么管,应按什么程序管”,管理矛盾大为减低。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熊丹丹]

标签:建设 洁美都市 标准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