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城管革命三年标准观:迎大建设考验营造“洁美都市”


来源: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人参与 评论

靓丽的汉口沿江大道正进行雾洒压尘通讯员叶火生摄 迎着大建设考验营造“洁美都市” ——探访城管革命的“标准观” 2011年7月1日,武汉发起“城管革命”,提出三年内达到“全省最优,国内一流”的城市

东西湖金山大道璀璨夜景

“理水营城”打造武汉最美新区

东西湖三年蜕变魅力生态新城

金银湖街居民张大军站在东西湖区金南二路旁高层建筑上鸟瞰,这里大树满覆,作为园博会主园区的雏形已现。他感叹道:“金银湖区域大变样也就3年时间,不熟悉这里的人很难想象以前是一个垃圾填埋场。”

地标之变

垃圾山

变身园博园

我们随他一同来到武汉园博园主会址,看到通过人工造景,园区景观显现高低错落之美。园区正在开挖人工湖,挖湖产生的泥土,将堆在垃圾填埋场上方,形成一座小山。荆山、楚水,将构成整个园区的景观骨架。这也是全国首次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上建高规格生态园林。

张大军是地道的东西湖人,“金口垃圾填埋场周边原来是鱼塘藕塘,还有一条很臭的污水沟,周边没有路。”金口垃圾场关闭后,街道拆违、覆土、绿化,安装地下管网,臭气熏天的问题彻底得到解决。周边绿化、路网也同时提档升级,2015年9月,这里将成为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主会场。

对话

全民共管

管出市民的幸福感

<<<

带着“城管革命”三年来的变化,我们对话东西湖管理者和普通市民,探求他们关于城市治理的理解和思考。  

问:对于商贩的管理,一直是城管治理中的难题,你们是如何破解?

常青花园社区城管科负责人赵巍涛:首先在思想上,要以为人民、靠人民、惠人民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做沟通、交流、宣传工作;其次在方法上,要敢为人先、推陈出新,如采取“小品执法”、“举牌执法”等,用市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劝导;最后,在措施上,要以人为本、化堵为疏,让老百姓生活需求、城市秩序的维护以及社会和谐建设三者达到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问:三年的“城管革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您认为城市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金银湖金湖苑居民李安定:“城管革命”三周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你走在金山大道、金银湖路、联通路上,可以感受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花街点缀、一路一景;就连夜晚也“星光璀璨”,告别了以前的“黑不隆冬”。城市出行显得便捷、通畅,城市空间显得舒朗大气。此外,新区的小菜场、小广场、小游园多了,民生需求得以满足。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西湖人,我认为城市管理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市民的认同感、幸福感与归属感,让市民与城市共同成长。

问:如何保证东西湖“城管革命”目前取得的成果能够持续,下一步,还将向哪个方向发展?

东西湖区城管委负责人:城市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巩固“城管革命”成果,我认为应该从常态长效上下功夫。首先,必须始终坚持“环境立区”理念不动摇,将建设美丽东西湖、打造魅力新城区作为工作的总目标和总抓手,贯穿始终、不懈追求;其次,要健全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众互动”工作格局;最后,要创新办法、优化举措,健全和畅通市民参与渠道,开辟一条“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的城市治理新路。

东西湖区将努力朝着效能城管、精细城管、智慧城管、生态城管、文化城管的目标不断迈进,不断推进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实现城乡面貌整体提升,建设具有现代化气息、国际化元素、不失乡愁的滨江滨湖生态新城。

景观示范路

“一枝独秀”到群芳争艳

金银湖区域在1996年武汉市的总体规划中还是作为张公堤外的排涝区,历经10余年,这里已成为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此投资的生态商务区和总部经济示范区。

作为金银湖区域的主轴,金山大道全长14公里,建设之初定位于“生态景观大道”,车行其上,仿若欧洲气派,让初经此路的不少宾客印象深刻。路间25米绿色隔离带,姹紫嫣红;路旁10米城市绿道,层林尽染;两侧75米生态控制线内,曲径通幽,鸟语花香。金山大道两边,航天科工、东方航空、中交二航局、凌云科技等央企区域总部及武汉海关等机构纷纷聚集,成为东西湖的“黄金大道”。

除了金山大道,该区还先后投入巨资,在全区范围内高标准建设了8条区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各条道路依据地域特色和人文元素,从平面到立面进行整体提升,呈现“一路一景”。从七雄路轻轨站点出发,一路看到,七雄路依园而建,道路宽敞整洁、游园郁郁葱葱,夜间灯光璀璨、“火树银花”,坐落其间的轻轨站点成为全市最美站点;五环大道紧傍城市“绿心”吴家山,山体树木苍翠,繁花似锦点缀其间,道路两侧鲜花怒放、植物造型栩栩如生,享有“全市十佳最美景观花街”美称。

如今,一张生态新城发展蓝图,正在这里徐徐绘就。

东西湖碧海花园居民陈若强昨走在联通路上感慨:“我在东西湖居住10年,深深感受到巨变,原来难免让人觉得像县城,近年来,金银湖片环境面貌发生巨变,感觉城市越来越美,我们真正有了幸福感。”

因生态环境提升,金银湖区域呈现城市管理“三年之变”:3年前金银湖街的入住人口才6万多人,如今已达15万人。公交微循环配套到位,地铁二号线建成,便民自行车开通,人气更是飙升。3年前这里的房价仅4000元/平方米,如今每平方米达到8000元甚至上万元,周边在建及成熟楼盘多达60余个。

昨晚8时30分,笔者驱车驶在金山大道、金银湖路上,道路两旁的高楼、建筑立面上的数码灯管闪闪发光,俯瞰金山大道,俨然一条流光溢彩的“星光大道”。为使景观亮化与国际接轨,东西湖请来北京奥运会灯光照明团队度身打造夜间景观亮化。去年11月,全区150处亮化工程全部面向市民开放。

金银湖之变仅仅是一个缩影,东西湖正崛起为一个魅力生态新城。从1958年围垦建区,到如今的国家级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的经济脉络快速跑过55年。区城管委负责人坦言,东西湖区城管革命“取得三连冠”,对城市管理既是鼓舞、更是鞭策,需要结合东西湖的城市特点和禀赋来理水营城,既体现现代化气息,又具有国际化元素,同时又不失乡愁,以生态、环境立区,吸引八方宾客到东西湖投资、兴业、居住。

居住环境提升

居民幸福感增强

首推湖水洗路洗车尾水循环再利用

治理创新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省级“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示范区……一连串殊荣背后,都离不开“生态”二字。东西湖因水而兴,更应盘活水资源,做好水文章。三年来,东西湖城管牢固树立“生态治理”理念,从取水到洗路,再到清洗车辆,已探索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治理法。

昨日,一辆城管洒水车行至东西湖区金银湖北街,在金银湖畔的一处泵站前停下,司机下车走进控制室,按下“自动加水”按钮,与泵站水箱相连的管道中的湖水直接进入洒水车,仅5分钟工夫,一台容量8吨的洒水车就加满水。

随后,一套班子三辆车分先后开始洗路作业:第一辆车负责打湿路面起到降尘作用,第二辆车负责冲洗路面,第三辆车则紧跟其后负责吸干路面的泥水,主干道、人行道、行道树均洗出本色。

作业完成后,洒水车进入东西湖区海口循环与再利用智能冲洗站,5分钟的冲洗后,便干净上路。洗后尾水还能进行循环利用。

整个流程看似简单,却蕴藏着东西湖城管的良苦用心和不少科技首创:全省首批风光互补提水泵站,利用湖水洗路,节约自来水资源、减少车辆空驶油耗,一座泵站一年能省下27万元水费;利用光电发电,一年可节约16000度电。自创“生态洗路法”,过去高压冲水裹着泥浆溅到行人和车辆身上的窘境不再重现。首座智能化垃圾车清洗站全自动洗车,5分钟搞定,日洗车约200台次,效率为过去两倍。

今后,东西湖区城管委将在2座风光互补取水泵站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选址、新增布点,还将泵站、环卫作业车辆纳入“数字城管”子系统建设,建成智能化环卫作业网络,实时监控、在线管理,为将东西湖区打造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改革示范区作出不懈努力。

试点垃圾分类建设小贩中心引导市民共管

解码城市管理“东西湖模式”

重点解析

3年来,东西湖区城管委在探索城市管理可持续发展路径,化解矛盾,引导市民共管等方面,探索出一套“东西湖模式”。

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率先试点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围城”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垃圾总量不断攀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成为城市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东西湖区现有52.8万人,日生活垃圾清运量600吨。去年11月,该区在万科高尔夫小区率先启动垃圾分类试点,探索出厨余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分拣等技术新路。万科高尔夫小区物业经理陆波称,“垃圾分类”已让该小区大部分厨余垃圾实现了“资源”转化,垃圾减量达30%。

上月,该区启动了第二阶段试点工作,在吴家山街全域20万人口中推进,涉及39个机关事业单位、10所学校、12个社区。

垃圾分类难,东西湖何以有胆量“吃螃蟹”?东西湖区城管部门表示,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依靠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法制保障、全社会共同参与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出路。

市民小贩实现双赢19个“小贩中心”化解购物不便

随着大量人口涌入新城区,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矛盾突出。新城区居民购物不方便成为一个新的管理问题。曾经,东西湖区居民期望能就近购买生活日用品,而主城区沿街叫卖摊贩要么四处“游击”,要么软磨硬泡,与城管陷入“拉锯战”。

如今,繁华的主次干道上,已不见流动摊贩身影;而在吴祁街、邮局侧路等背街小巷里,规划建设的19处“小贩中心”聚集了近2000家流动商贩。

东西湖区转变城市管理观念,以人为本、化堵为疏。截至目前,该区取缔临时市场15个,新改扩建小商品市场10个,为流动摊贩设定固定摊位、安装自来水、提供垃圾桶、搭建雨阳篷,让近2000名流动小贩有了体面、稳定的经营场所。而新区居民们也在家门口找到了便利市场。

探索“常青花园”模式引导市民共管

常青花园是全国闻名的绿色社区。30名城管队员管好10万人大社区的真实故事在这里上演。

常青花园社区管理办城管科负责人赵巍涛说:“发动群众参与,我们摸索出了很多办法。比如,新社区治理中,市民从买房签合同、装修到物业管理,温馨提示卡、装修协议、门栋公知栏等城市管理理念和相关要求全程‘植入’。”

对于老旧社区,常青花园第一社区书记王岑至今感触颇深。3年前,她与城管队员一起劝阻在社区种菜毁绿的居民,结果阻力很大,甚至有人操起棍棒抖狠。“很多居民沿袭了种菜习惯,那时的常青花园简直就是常青‘菜园’。”后来,城管便与社区联手,采取邻里制约的办法,发动居民来做思想工作,最终得到解决。

2013年,常青花园参与全市城市综合管理一类街道评比,入选9个月中有8个月均进入全市一类街道评比前十。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熊丹丹]

标签:建设 洁美都市 标准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