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城管革命三年标准观:迎大建设考验营造“洁美都市”


来源: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人参与 评论

靓丽的汉口沿江大道正进行雾洒压尘通讯员叶火生摄 迎着大建设考验营造“洁美都市” ——探访城管革命的“标准观” 2011年7月1日,武汉发起“城管革命”,提出三年内达到“全省最优,国内一流”的城市

卓刀泉北路花团锦簇,风景怡人

卓北路:“堵霸”变身最美花街

卓刀泉北路地处洪山区,起于珞瑜路,止于八一路,全长1380米。居民沈慧斌在附近的安卓小区居住了16年,她清楚地记得,以前珞瑜路卓刀泉一带主干道路面狭窄,车流量大,尘土飞扬,经常堵得水泄不通。修建卓刀泉立交的那两年,更堪称“堵霸”路段。

去年底,江城评选“最美花街”,卓刀泉北路从全市52条景观花街中脱颖而出,获封“城市最美花街”。短短三年,从“最堵路段”到“最美花街”,整治与清理,刷新与变革,让卓刀泉北路犹如浴火凤凰,获得新生。

地标之变

打造最美湖岸线

昨日,在卓刀泉北路放眼远眺,湖光山色间,官桥湖碧波荡漾,道路干净整洁,绿化带绿意葱茏,35个木质立体鞍式花箱沿途点缀,近2万盆太阳花、夏堇等花团锦簇。

杨元利老人在附近的金桥社区住了30多年,目睹了卓刀泉北路的巨大变化。他说,前几年道路建设不完善,路面积水严重,出行不便。近两年来,路变宽变漂亮了,四季见花,灰尘大减,乱扔垃圾、占道经营的现象也明显减少。

洪山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卓刀泉北路是连接光谷片区与东湖风景区的重要通道。设计“最美花街”时,就考虑到沿湖路长,仅部分节点有绿化,影响湖景效果,所以增加了园林小景、组合花箱、爱心长椅等,为确保花街四季如春,一年会换花6次。

花街建成后,沈慧斌经常晚饭后来此散步,观山看水。在她和小区居民的心中,这里堪称“全市最美湖岸线”。

对话

    变化

    从不经意到不可逆

净化“空中视廊”

    从地面到空中,招牌管线一个不落

2012年,八一路延长线完工通车,一桥飞架,与卓刀泉北路共同形成一条“空中视廊”。如何让这条“空中视廊”更加完美,洪山区城管委从地面延展到空中,对广告招牌、空中管线等设施,统一规范管理。

洪山城管直属五中队对违章和影响市容的广告招牌展开集中行动,清理各类乱设招牌广告、乱张贴的橱窗广告68处、灯箱广告15处、招牌18处、横幅35条,张贴画49处,大小“牛皮癣”广告1000余张、乱喷涂画广告600余处。同时,将卓刀泉北路和八一路交汇处的横穿马路的高压杆线入地。

整治后,“空中视廊”大气呈现,一览无余,令人赏心悦目。

“原来沿街招牌乱七八糟,电线杆上贴满‘牛皮癣’,觉得好乱。现在小区周边环境有序多了,心情也舒畅许多”。昨日,在卓刀泉北路金桥社区生活了30多年的张伯华,不由地竖起大拇指。

问:城管革命三周年,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洪山区城管委负责人:这三年,“城管革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显示了这座城市力求有序管理的决心,为市民办实事的行动。各区接受量化考核,“慢进则退”,压力可想而知。洪山区推陈出新,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提高效率,形成口碑,获得了老百姓的满意和支持,令人欣慰。

问:三年来,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市民有目共睹,你认为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洪山区城管委负责人:这三年,武汉和过去比、和外地比,城市面貌、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等方面确实发生了很大改变。这种变化润物无声,貌似不经意。但随着工作推进,发生了诸多不可逆的变化,如勾臂式垃圾箱被取代,彻底退出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城管工作也从过去的路面保洁、破损路面、窨井盖、招牌整治等,扩大到最美工地围墙、“顶美”行动、病害桥梁、空中管线等,城市管理日益精细、亲民。

问:“城管革命”无止境,未来城管工作会发生哪些变化?

洪山区城管委负责人:经过多年努力,城管工作的基本框架和体系已成型,接下来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具体而言,须从三个方面入手:向上海学习,让背街小巷与主次干道的管理无差别;将龙头环节理顺,让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高效运行,责任单位更明晰;进一步扩大市民参与范围,让“门前三包”进街道、进社区,真正形成市民自治、自管、自我约束的社会风气。

问:今年洪山区城管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洪山区城管委负责人:目前重中之重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乃至历史遗留问题都有所触及,任务艰巨。这是一场攻坚战,我们要建立垃圾收运体系,并“倒逼”启动垃圾分类,为武汉创建国家模范环保城市打基础。

发动全民共治

    沿线居民、商户、单位齐管理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卓刀泉北路道路两边还设有多个宣传栏,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管理制度及生活小常识,它像一个纽带,将城市管理者、社区和居民联在一起。

金桥社区居委会主任余国斌介绍,今年,社区和洪山区城管委联合开展了垃圾“你扔你捡”活动,通过城管委指导、社区干部监督、居民配合等多方联动,实现了社区所辖风光村至卓刀泉沿线的环境“自治”,乱扔乱吐、乱泼、乱倒现象大为减少。

这种发动不仅针对居民,也针对沿线临街门店及单位。卓刀泉北路现有临街门店15个,全部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市容监督员发动临街责任单位每天清扫、清洗门前责任区内的油污和灰带,杜绝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行为,配合做好非机动车辆的有序停放。同时组织他们每周安排一小时义务劳动。

洪山区城管委感叹,这种社会发动,真正营造出“全民参与”的城市管理良好氛围。

治理创新

    终结主次干道垃圾当街转运历史

地埋式垃圾站

在武昌街道口一条小巷内,有一座百平方米不到的四方板房,每天数十台次的大小垃圾车辆在此进出,转运垃圾。这里是未来城地埋式垃圾转运站。

昨日,胡国安师傅像往常一样,凌晨3时多就到岗,启动按钮,投料盖徐徐打开,将大量垃圾“吃”入地下垃圾收集箱。随着12台次小型垃圾车相继到达,一个重达6吨多的“垃圾压缩包”在地下逐渐成形。启动液压器,垃圾压缩包从地下升起,与转运车的箱体对接,完成后再恢复原位,整个过程仅用时2分钟。

在现场观看这种地埋式垃圾转运作业半个多小时里,几乎未见到蚊蝇,只在垃圾倾倒入箱和箱体抬升时,闻到较轻微的气味。

垃圾运走后,胡师傅马上用水管冲洗地面,他解释,因垃圾不断集中,混有大量餐厨垃圾,因此垃圾含油、含水率高,有不少渗漏液,必须及时清理,否则会滋生大量蚊蝇。家住一墙之隔的武汉理工大学家属区的严老师称,之前很担心天气炎热、蚊蝇遍地、臭气熏天,现在看来,这种担心纯属多余。

洪山区城管委清扫一队副队长龚丽介绍,未来城附近是餐饮行业集中地,人流量大,每天产生大量餐厨及生活垃圾,原来这里有一个露天的垃圾中转站,又脏又臭。每天转运垃圾时,过路市民掩鼻而过。经过反复协调、加紧建设,今年1月底,地埋式垃圾中转站终于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垃圾当街转运二次污染的顽疾,周边商户及居民拍手称快。

据悉,洪山区城管委已建有5座地埋式垃圾站,分布在未来城、卓刀泉公园、井岗社区、省出版城和青菱都市工业园,日处理生活垃圾达230吨。今年还将在鲁磨路、文祥街、烽胜路、楚源路、珞瑜路、雄楚大街等路段,拟再建16个地埋式垃圾站。洪山区城管委负责人表示,随着它们的建成,洪山区将彻底终结主次干道垃圾当街转运的历史。

民生情怀孵化“洪山模式”

    重点解析

3年来,洪山区城管委在工作机制、工作方式及管理方式上,实干创新,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及管理文化上,勇于尝试、大胆转型,形成了以创新、民本、服务为核心的“洪山模式”。

敢为人先:创新“鲜花执法”、“练摊体验”

昨日,洪山区书城路独品时尚餐厅内,经理胡荣回忆,因守法经营,今年5月再次收到洪山区城管委六中队执法人员送来的鲜花,她感慨:以前听到城管来了,都会下意识地回避。亲历两次‘鲜花执法’后,自己反倒成了城管义务宣传员,向同行宣传守法经营,这在过去完全不可想像。

除了“鲜花执法”,3年来,洪山区城管主动作为,首创了“眼神执法”、“练摊体验”、“微信执法”、“名片执法”等新举措。

去年底,《人民日报》专版报道了洪山区尝试开辟夜市、破解占道经营问题的探索举措,充分肯定了城管队员桂文静练摊体验的实践经验。

以人为本:为“红薯爸爸”、“板栗哥”解困

27岁的田甜女士,家住珞狮南路尤李村电信宿舍,父亲患癌去世,母亲常年重病缠身,家里还有一个5岁的儿子。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在尤李村车站旁摆了一个早点摊卖稀饭。按照规定,占道经营当取缔,获知并核实其实际境况后,六中队与田甜订立了一份“君子约定”:每天早上8时以前可摆摊经营,8时以后请自觉收摊,不影响早高峰出行。

昨日,城管执法队长刘芳表示,城市管理不是冷冰冰的,它的核心是“人”,只有城管为民、城管利民,城管工作才能真正赢得市民尊重与支持。

三年来,洪山区城管先后出现了“红薯爸爸”、“板栗哥”、“爱心土豆”、“扶贫摊位”等经典案例。

服务先行:“城管四月天”凝聚微粉

去年,洪山城管全面探索推动城市管理转型发展,全力推进城市管理方式的“三大转变”,其中,实现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并重的转变首当其冲,重点突出城市管理的服务职能,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体现“城管革命深入推进,人民城管服务人民”的要求。

以门面招牌备案为例,原来设立一个招牌大概需要一周时间,且需要商户自己跑腿。有了微信,新开店商户可直接微信咨询有关备案事宜,准备好资料,一次即可完成备案。据了解,从4月初试行微信服务至今,共有81家商户成为“城管四月天”的微粉。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熊丹丹]

标签:建设 洁美都市 标准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