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武汉提升排水防涝能力 到2030年15小时可排空东湖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武汉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规划》征求市民意见 45个湖泊联动江城力争不再“看海” 记者昨日从武汉水务部门获悉,武汉市水务局会同该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的《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20

原标题:《武汉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规划》征求市民意见

45个湖泊联动江城力争不再“看海”

记者昨日从武汉水务部门获悉,武汉市水务局会同该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的《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规划》),已征求了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通过专家审查,拟上报市政府审批。按照有关规定,《规划》从即日起向社会公示,请广大市民和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重点路段有效应对百年一遇暴雨

据了解,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武汉市中心城区,包括7个中心城区、2个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和武汉市化学工业区的管理范围,总规划面积152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3年-2030年,数据基准期为2012年,近期为2013年-2017年,中期为2018年-2025年,远期为2026年-2030年。

规划中远期目标为:一般地区要有效应对50年一遇的暴雨,重点地区和路段要有效应对100年一遇的暴雨;中期目标为:有效应对20年一遇的暴雨(日降雨量249毫米、小时降雨量78.3毫米);近期目标为:有效应对10年一遇的暴雨(日降雨量205毫米、小时降雨量68.2毫米)。

换言之,到2017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涝设置起码要达到能应付十年一遇暴雨的标准。

45个湖泊纳入城市排水防涝体系

据介绍,为构建适合武汉特点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规划》在高标准建设城市排水管、渠、泵站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强调要充分发挥武汉市的湖泊资源优势,在个别排水不利地段,利用绿化用地建设地下调蓄池或下凹式绿地等分散型综合措施,短时蓄积溢流雨水。

具体而言,就是在基本维持现有排水系统分区的基础上,将武汉市中心城区划分为22个系统(水系)分区,其中汉口地区6个,以直排为主;武昌地区和汉阳地区各8个,除临长江、汉江的小型系统维持直排方式外,武昌和汉阳的其它地区均采取先蓄后排的排水方式。

为此,武汉中心城区45个湖泊均被纳入城市排水防涝体系,调蓄总面积近210平方公里。其中位于规划的雨污合流地区湖泊只承担超标暴雨的调蓄功能,包括紫阳湖、晒湖、小南湖、鲩子湖、机器凼子、汉口北湖、汉口西湖、后襄河、菱角湖9个湖泊。其余36个湖泊均需承担常规暴雨和超标暴雨的调蓄任务。

抽排能力和管渠长度都将翻倍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规划》提出,至203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22个排水系统将新建出江泵站10座,改扩建出江泵站25座。届时,武汉中心城区排水系统的总抽排规模将由2012年的903立方米/秒提升至2258立方米/秒。到2030年,中心城区管渠规模将由2012年的1604公里增加到3918公里。

相关信息显示,2011年武汉市发布了88处易渍水点,到2012年下降到54处。应该看到,随着政府每年对排水设施的投入,一批批老渍水点正逐步被“消灭”,但新的渍水点也在随着城市的建设和扩张而出现。武汉城市排水防涝任重而道远,需要从总体上做好规则,统筹安排,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的出现。

一位水务专家对记者表示,正在公示的《规划》是根据武汉市城市特点制定的,但需要指出来的是,武汉市在排水建设上有历史欠账,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即使按这个规划实施,基本上也要等到2017年之后,武汉市的排水能力才能真正的“提档升级”。

■小贴士

《规划》公示时间为30天,市民如有相关意见和建议的电子文件请发送到wangfang@wpdi.cn邮箱,纸质文件可邮寄至江岸区京汉大道1250号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交通市政所(邮编430014),相关问题可致电027-82772475。

另据长江商报消息 武汉发布专项规划,提升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能力

本报讯(记者徐靓丽实习生杨佩君)今年的梅雨季节,武汉市没有出现严重渍水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水防涝建设就能松口气了。昨日,记者从武汉市水务局获悉,该局会同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规划》),计划到2017年,将武汉市的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至能有效应对10年一遇暴雨的程度。

《规划》制定了三个时间目标。近期2013年—2017年,目标为有效应对10年一遇的暴雨(日降雨量205毫米、小时降雨量68.2毫米); 中期为2018年—2025年,目标为有效应对20年一遇的暴雨(日降雨量249毫米、小时降雨量78.3毫米);远期为2026年—2030年,目标为一般地区要有效应对50年一遇的暴雨,重点地区和路段要有效应对100年一遇的暴雨。

《规划》已征求了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通过了专家审查,拟上报市政府审批。目前,《规划》正在进行公示,公示期30天,市民若有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子邮件或信件方式寄至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交通市政所。

在基本维持现有排水系统分区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和排水防涝需求,《规划》将武汉市中心城区划分为22个系统(水系)分区,其中汉口地区6 个,以直排为主;武昌地区和汉阳地区各有8个,除临长江、汉江的小型系统维持直排方式外,武昌和汉阳的其他地区均采取先蓄后排的排水方式。

此外,《规划》将中心城区(含沌口开发区的托管区域)共45个湖泊均纳入城市排水防涝体系,调蓄总面积近210平方公里。

由于初期雨水也比较脏,有可能会对湖泊水质产生影响,因此《规划》还考虑了径流控制规划,主要作用是实现径流污染的控制,达到保护湖泊水质和提高湖泊调蓄效率的目的。

针对新建区、已建拟改造区、已建不改造区的控制条件和湖泊汇水区、湖泊灰线区的控制需求,《规划》提出不同区域、不同用地类别的径流控制目标。 各新建、改建地块应在建设时建设必要的控制工程,落实径流控制目标。已建地块应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楼宇雨水桶、地面改造等径流控制工程,逐步实现径流控制目标。

  中心城区45个湖泊纳入排渍规划

  ■亮点一

  内容:《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2012-2030)》

  时间:至本月底

建言方式:电子文件(发送到wangfang@wpdi.cn邮箱),纸质文件(邮寄至江岸区京汉大道1250号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交通市政所,邮编430014,并在信封背面注明《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2012-2030)》意见)

咨询电话:027—82772475

■公告

根据《规划》,到203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22个排水系统新建出江泵站10座,改扩建出江泵站25座,系统总抽排规模由2012年的903立方米/秒提升至2258立方米/秒。这个速度相当于15个小时排一个东湖的水。

其中,汉口区域规模最大的出江泵站为常青泵站,规划规模将达到187立方米/秒;汉阳区域规模最大的出江泵站为蔡甸东湖水系的东湖泵站,规划规模将达到175立方米/秒;武昌区域规模最大的出江泵站为北湖泵站,规划规模将达到193立方米/秒。

  ■亮点二

  抽排能力翻倍15小时能排空东湖

2012年,武汉市的排水管渠长度为1604公里,水务专家表示,在整个排水系统中,排水管渠的作用非常大,承担把降水输送到泵站的重要任务, 因此构建系统的排水管渠非常重要。以华科大东校区的生活污水为例,污水经华科大泵站收集后,进入污水干管,流经湖溪河、喻家湖路,再至虹景泵站提升后,方能到达珞喻路,然后走至关山大道再到新竹路,穿民族大道进入荣军泵站,再次提升后进入龙王嘴污水处理厂。一滴污水,至少要在地下穿行10余公里,经过3个泵站,才能到达污水处理厂。经过一系列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长江。

根据《规划》,至2030年,中心城区管渠规模将由2012年的1604公里增加到3918公里,增加的长度相当于绕三环线25圈。

 ■亮点三

  增加排水管2314公里等同25个三环

  名词解释

百年一遇,一个关于频率的概念。为了通俗起见,往往用“重现期”来替代“频率”。水文现象的重现期具有统计平均概念,不能机械地把它看成多少年一定出现一次;如“百年一遇”的雨量并不是指某地雨量大于等于这个雨量正好一百年出现一次,事实上也许一百年中这样的值出现好多次,也许一次也不会出现, 只有在大量的过程中或对长时期而论是正确的。

气象部门对暴雨强度的划分标准为,暴雨是指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雨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根据降水强度,暴雨通常又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在不同时间段内暴雨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彭彬]

标签:武汉 小时 能力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