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汉江最大码头雏形初现 沙洋欲重铸小汉口胜景(图)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人参与 评论

图为:614米长的码头雏形 原标题:引江济汉激活下游水道沙洋欲重铸“小汉口”胜景 图文:千里汉江最大码头雏形初现 两天来,中交二航局一公司沙洋码头项目部负责人廖永胜心潮澎湃。 先是丹江口水库将下泄流

图为:614米长的码头雏形

原标题:引江济汉激活下游水道沙洋欲重铸“小汉口”胜景

图文:千里汉江最大码头雏形初现

两天来,中交二航局一公司沙洋码头项目部负责人廖永胜心潮澎湃。

先是丹江口水库将下泄流量加大到600立方米/秒,使得码头前的水位上涨了1米多。再是引江济汉工程顺利通水,长江之水反哺汉江,虽然只发挥了三分之一的功力,但已经让汉江下游的水位上涨了50厘米。“下游的水位提起来了,就可以通行千吨级船只了,我们新修的这座汉江最大码头,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廖永胜兴奋地对楚天金报记者说。在他的脚下,614米长的沙洋码头,正在江畔静候。

■ 动态

300人“连轴转”半年

建起汉江最大码头

从沙洋县城中心地带驾车出发,不到5分钟便可以驶上去往潜江方向的219省道。行驶10分钟后,经过一条500米长的新修水泥路,便可以直达沙洋新港区的码头。在无数根从江水中生长出来的桩基上,码头如一条水泥长龙卧在江边,一眼望不到头。“614米长,汉江上最大的,比很多长江上的码头都大。”码头负责人廖永胜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他介绍,就连长江上停靠千吨级轮船的码头,最大的只有300多米长,这个码头绝对是同重量级中的佼佼者。

这位自称“80后”的负责人看起来有些显老。“修码头晒成这样的。”廖永胜嘿嘿一笑,一排洁白的牙齿在黝黑的面孔中格外显眼。他说,从今年1月22日码头打下第一根桩起,300多名建设者便进入了“连轴转”的状态,两班倒持续施工,码头建设没有一天停滞过。5月7日,481根桩基全部完工,平均下来,相当于每天将4根30多米长,三个人才能合抱的桩基稳稳地扎入江底。接下来的两个多月,1700余件混凝土预制构件如同搭积木一样被吊装好,8月初,码头主体工程便宣告完工。也就是这两个太阳毒辣的月份,工地上的所有人都黑了一圈。

登上码头桥面,宽约20米的桥面已经铺平,接口严密,用于安装起吊设备的轨道槽业已凿好。廖永胜说,码头上会设置6个1000吨级泊位,其中4个为散货泊位,用于装卸沙石料等散件,两个为件杂货泊位,用于装卸集装箱货柜。6个泊位同时运行,可以使得码头的年吞吐量达到500万吨。

这些,只是沙洋码头的开篇之笔。首期投入4.58亿兴建的新码头,还包括后方的货物堆场、调配指挥中心等物流设施。根据发展规划,沙洋将延长这个码头,相继上马二期、三期工程,最终使得码头的泊位增加到19个。码头的桥面,将一直修到沙洋的县城边。

■ 影响

新旧码头更迭

唤醒十里帆樯旧梦

“码头开建后,只要沙洋当地招商引资,都会把投资者带到码头来参观。”廖永胜一边说,一边指着远处开来的一辆黑色越野车向记者示意,估计又是当地政府带人来看码头了,随后迎了上去。

走近一看,这并不是沙洋当地的车辆,而是武汉牌照的车。记者上前询问后得知,车主名叫田耘,是一名在武汉做外贸生意的沙洋人。

田耘表示,自己从小在沙洋长大。上世纪80年代,沙洋的老码头附近是最繁华的地段,到处都是搞装卸、运输和贸易的人。长辈们说,“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这句古诗,描述的就是沙洋老码头昔日的胜景。“那时,周边县市的人,特别是荆门人,都把工作往沙洋调。”田耘说,后来,周边的县市陆续通了高速公路、火车,沙洋的老码头吞吐量太小,跟不上发展步伐,就渐渐衰落了。“后来,沙洋的人都把工作往荆门调。”田耘表示,他虽然一直在武汉做生意,但听说沙洋新建了汉江上最大码头,就觉得这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沙洋是粮棉重要产地,特别是棉花的数量和品质,仅次于新疆,排在全国第二。”田耘以多年从事外贸生意的经验分析,沙洋的粮棉以后可以搭乘千吨级货轮,经汉江运进长江,接着沿长江运到上海,再走出国门,“水路运输成本最低,运粮食和棉花最合适”。

沿着田耘指的路,记者找到了沙洋的老码头。它在新码头上游5公里处,是唯一一处能见证沙洋辉煌历史的遗址,至今仍在使用,起重机正在吊运沙石,装进两艘靠在岸边的小泵船。最醒目的,倒是几艘游轮。经营游轮的胡老板介绍,如今人们喜欢在汉江边的游轮里就餐和消暑,一艘游轮投资一百多万,现在每天都座无虚席,生意很好。但不久的将来,随着引江济汉工程的进行,这里的水位会逐渐升高,最终将被淹没。而新的码头,才是能让沙洋重现“十里帆樯”胜景的时光机。

■ 展望

依托千吨级航道圈

汉江将现集约化港区

沙洋人几乎都知道,这里享有“小汉口”的美誉,曾是鄂中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与汉口、沙市、宜昌等并称为湖北八大重镇。

当地史料记载,清咸丰五年(1855年),清廷成立沙洋厘金局,凡汉江中游来往船只必须在此停泊,交纳厘金(古代一种商业税)。很多船只到沙洋后停靠,或装货卸货,或添购给养。自此,上至闸口,下至关庙,七八里长的江边常停船两三千条。众多的船户,源源不断地把山货、杂货、食盐、丝纺织品从外地运来沙洋,又从沙洋运走大批棉花、粮食、土产,形成了以“陈致大”盐号为首的八大商号。

“这种模式,很像现代的集约化港区。”沙洋新港区管委会主任王兆基说,引江济汉工程通过江汉运河送来“活水”后,将诞生一个“810公里千吨级航运圈”,而沙洋正位于汉江上游与航道圈的连接点处,会成为一个水运集散地和不可或缺的船只“补给站”。坐拥这个新的地理优势,沙洋新港区预计拿出200个亿,在2030年建成汉江上首个集约化港区,重现昔日辉煌。

记者了解到,通过江汉运河,长江之水从荆州引向汉江,在潜江段与汉江连通,再流经天门、汉川等地,到达武汉的两江交汇口,与荆州至武汉的长江江段并联成环。这个航运圈9月通航后,汉江上游的船只想进入航道圈,最好的补给点就是沙洋港区。湖南、四川、陕西、山西等地的货物,也可以来沙洋港区中转。就连沙洋本地的货物,也可以通过水路上到重庆,下通上海了。

王兆基表示,沙洋新港区将依托这个全新的水运优势,集约式打造装卸运输、仓储物流、临港加工、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端贸易业。比如,该县目前每年从澳大利亚进口20万吨小麦,加工成麦芽后,再送到国内的青岛、燕京等啤酒生产基地,中转过程繁琐。以后,这个项目将会全部依靠水路运输和临港加工完成,大大节约成本。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卓]

标签:汉江 引江入汉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