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孙宏杰,武汉地铁运营公司机电部供电车间试验工班工班长,工种为高压电工,平常工作照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给地铁看病的医生”。他的工作“八九不离电”,自2004年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开始运行起,他就在以自己个人微薄之力不断改变着武汉的交通体验。

2/25

从2004年地铁1号线运营起,他在地铁供电维修一线一干就是12年,见证了整个武汉轨道交通的变迁,从一开始无人乘坐的艰难困苦,到现在的每天客流量百万。

3/25

2004年初,他从铁路调到武汉地铁工作,周围的人对他这种无异于砸自己“铁饭碗”的举动相当不理解,原因无他,在铁路上工作常年不能回家,而在地铁工作则至少还在武汉,可以多给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一些陪伴的时间。

4/25

许多关于电路方面的专业图纸全是英文标注,一个汉字也找不到,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使用起来相当麻烦,因此身为“英文盲”的他就靠着一本英汉词典一点一点的进行翻译,最后一本崭新的词典变成了一本被翻的破破烂烂的词典。

5/25

图纸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各种专业术语。

6/25

现在所使用的电路图基本都是他自己所亲手翻译汉化的“中文版”。

7/25

作为地铁工程的“电力医生”,白天地铁风驰电掣的奔驰,而他的工作时间只能安排在地铁线路停止运行后,一般都在午夜12点左右。

8/25

许多设施的电力控制部分都会建造在地下层,工作环境异常复杂,黑暗、潮湿是常见词。

9/25

第一任供电班长,第一任试验班长,第一个汉化英文图纸,第一位市技能大师,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授牌的“武汉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的12年间,孙宏杰带出了22位工班长。

10/25

孙宏杰正在接驳电流测试设施的电源线。

11/25

这台仪器需要给被检仪器人工增减电流等指标来观测指数变化进行仪器检查,因此要有两个人来进行配合工作。

12/25

助手在对比着仪器面板上的读数变化。

13/25

检测仪器的面板看起来很新,孙宏杰说“其他几组人先一步出发去工作地点了,老仪器都被带走了,这套新的之前一直没舍得拿出来用”。

14/25

武汉地铁已运营的4条地铁线,102座车站,102座变电所,这就是他和18名组员的工作。所有站的所有设备,孙宏杰脑中都一清二楚。

15/25

电力仪器里密密麻麻的线路与模块。

16/25

地铁电力部的实验操作室,也是孙宏杰的教室与实验室。

17/25

实验室一半的空间堆放着几台货架,上面整齐的码放着各色铁皮箱、手提箱,里面存放的都是格式电力工程方面的仪器。

18/25

孙宏杰从货架上拿下一部今天授课要用到的铁皮箱。

19/25

作为武汉首批地铁人,孙宏杰自地铁1号线开通前从外单位调入任首任供电工班班长,这也是当时唯一一个供电工班。

20/25

孙宏杰与助手授课中。

21/25

作为一个好老师,孙宏杰授课时会非常耐心的进行讲解,并会要求对方实际进行手动操作体验一番。

22/25

随着孙宏杰在地铁供电这一行的名气越来越大,来“挖”他的人也越来越多。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其他多个城市也启动了相关项目,像孙宏杰这样的优秀专业人才,当然令其他城市地铁"觊觎"。

23/25

据说就在1号线一期开通后的几年,正值武汉地铁低谷期,某外地地铁向孙宏杰伸出橄榄枝,希望以高薪聘请他去从事供电维修工作。

24/25

他几乎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对方,"武汉地铁供电,我是从第一条线开始参与的。"孙宏杰说,自己从小生在武汉,长在武汉,希望武汉能有一条自己的地铁,在供电维修这一行,也希望能够做到完美,甚至走在全国前列。

25/25

如今的大武汉,每天数百万人搭乘地铁风驰电车的前往城市各处,在平静的车厢内,有谁会能想到,正是有像孙宏杰他们这样的人在幕后不辞辛苦的工作,维持着城市的交通命脉。

总监制:刘芮言  兰天    摄影:刘金        设计:杨勇    技术:李成龙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