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贺旭红是武汉经济开发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技工,他在整车技术领域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现在已成为一名整车解析行家,一位专门给汽车号脉的神医。

2/25

“车的变化很快,不是车在选择你,是你在适应它。”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贺旭红这样说到。

3/25

每天早上8点贺师傅都会按时到达工厂,穿过大门进入工厂。

4/25

“言语不多,做事专注”几乎是所有同事对贺师傅的评价,他似乎习惯了一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状态。

5/25

贺旭红回忆小时候,他经常会不自觉地看着大马路上的汽车,“那时候,街上的汽车不多,一看到就会很好奇。”虽然儿时的贺旭红与大多数男孩一样迷恋着汽车,但是,直到1996年,28岁的贺旭红才经熟人的介绍、一步步跨入从未接触过的汽车行业。

6/25

28岁那年的他,不在乎与同事的年龄差,汽车方面基础知识也没有,一股脑的钻研,就这样,从总装、维修、售后服务到现在的整车解析,如今,他48岁,仍在一线工作着,站在整车解析队伍的最前面。

7/25

对于贺师傅来说,这份“天职”看似是偶然碰上的,但事实却相反,正是由他自己亲自制造出来的。

8/25

解析室里的电脑是公用的,电脑里面有一个文件夹,里面每个文件都是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点命名的。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成资料,是这里每个人必须要做的事。

9/25

自2011年以来,贺师傅主导推进了近60个疑难课题项目,保证了量产整车下线的一次合格率,为工厂节约维修成本700余万元。同时,作为“武汉市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骨干成员,他整理的解析资料多达七百余份。

10/25

在整车解析的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工具有很多,贺旭红的工装口袋里装着起子、扳手和手电等。贺师傅说起子是他拿废弃的材料做的,一个配件废材可以切下来做好几个这样的工具。

11/25

除此之外,在整车解析的工作中还会用到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早年时,为了掌握这些电子设备他曾吃过不少苦,每次要找年轻人请教,然后自己不断练习。

12/25

在他周围,总是围绕着许多年轻人。“这就是师带徒,我们两个人一起做事,并不是为了效率,有时候解决一个问题,我自己花不了多久时间,但两个人一起做,就会做很久。”他认为,这不是浪费时间,带徒弟,把自己会的教给他们,然后把技术传承下去,是有意义的。

13/25

后辈们喜欢亲切地叫他“贺师傅”、“老贺”。在凤凰湖北看来,有着腼腆笑容的贺旭红,非常平易近人,隔壁科室的质检员向凤凰湖北介绍了“贺师傅”、“老贺”的由来。他说,这不仅因为贺旭红年长,更因为贺师傅扎实的功底和不畏艰苦的敬业态度让大家由衷地敬佩。

14/25

贺师傅也珍惜着和年轻人交流的机会。他说:“一起修车会碰撞出许多火花,昨天修的一部车,我们当时讨论了很久,修完的第二天,我们又讨论一下,结果又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

15/25

贺师傅告诉凤凰湖北:“汽车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在专业技术及相关领域方面坚持学习非常有必要。”

16/25

“最新款的车送过来,我没有见过,也没有维修手册,但是我很快就可以进去里面的世界……”

17/25

有时候问题检查不出来,贺师傅就会把车开出去跑几圈,车开出车间大门,没有了巨型天花板的阻挡,光线明亮起来,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18/25

车走在不同的路面上,车上的贺师傅会有最敏感和直接的感受,能够发现车出现的问题在哪。品质科的师傅们通常将这种检查问题的过程称之为“试驾”。

19/25

在“武汉市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有一块贺旭红花了整整半月制作的无钥匙进入系统示教板,制作之初,是以方便新人培训和学习为目的。只要有新人进来,这块板就会拿出来使用。

20/25

这块示教板的方便之处在于,它将汽车上的线路完完全全还原到一块白板上。汽车内部,通常是拥挤和黑暗,电线都是扎成了捆,在汽车内部推挤着。白板上的线路却不同,根根分明,从何处来,通向何处都是一清二楚。

21/25

一部车可能会有很多机能问题,机能问题占得比例比较大,一个科十几个人,精通机能的技师却不多。

22/25

贺师傅说:“学机能,需要面对大量的图纸,是很枯燥的。但是从一开始我很就有兴趣,而且能跟的上,感觉这个世界的大门是对我打开着的,我可以很快就进去了。”

23/25

时间长了,车的一些表面问题,即使是车部件的间隙这种微小的问题,他也能感觉到,“这些都是长期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感觉”,就好像在贺师傅的大脑里,藏着有各种车的模型,可以供他对照。

24/25

贺旭红通过脚踏实地的学习和钻研,很好地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涵义。就像他自己说的“干一行就应该爱一行,就像我们的工装,穿的是白色的,代表做的事也要让人放心。”

25/25

以前,他也曾经辗转各处,找不到自己的职业归属,他从一个不具备任何相关基础知识的大龄男青年,变成整车解析的行家,他找到了这项工作所包含的重大意义,也印证了一句话:“天职不是偶然碰到的,而是由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

总监制:刘芮言 彭骥   监制:郑清雄   摄影:肖达   设计:杨勇    技术:郭凯凯 李成龙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