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保险消费投诉量明显上涨 中国人寿投诉量最多

    2016年一季度,中国保监会机关和各保监局收到涉及财产险公司的投诉2738件,占有效投诉总量的46.76%。其中,投诉量居前10位的财产险公司依次为:人保财险(579件)、平安财险(448件)、太保财险(400件)、国寿财险(220件)、中华财险(139件)、众安在线(87件)、天安财险(77件)、太平财险(67件)、大地财险(62件)和永安财险(55件)。这10家公司投诉量总和占财产险公司投诉总量的77.94%。查看更多>>

  • 湖北省保消权益保护中心成立 将发布保险公司红黑榜

    湖北省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正式揭牌,将免费为保险消费者维权,同时还会披露各家保险公司的服务评价信息,发布“红黑榜”,供市民购买保险时进行参考。据悉,该中心由湖北保监局指导湖北省保险行业协会成立,将为省内的保险消费者免费提供投诉维权、法律咨询、司法确认、风险教育、公司评价、诚信管理等服务。查看更多>>

  • 失眠险熊孩子险 互联网保险吸眼球

    失眠可以领保险,加班可以领保险,家里的熊孩子闯祸了,保险也可以理赔。这些“奇葩险”不但吸引眼球,也和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大病险、寿险和车险是很多人对保险产品的理解,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失眠可以领保险,加班可以领保险,家里的熊孩子闯祸了,保险也可以理赔。查看更多>>

  • 奇葩“险”层出不穷 保监会接连提示风险

    继“贴条险”之后,4月9日,中国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又对由某互联网投资社交平台宣传的一款“跌停险”发布了风险提示,引来众多关注。这也是短短10天内,监管部门对“奇葩保险”发布的第二起风险提示。查看更多>>

  • 内地客户赴港买保险火爆 代理人多为“无证上岗”

    内地客户赴港买保险日益火爆,保监会日前连出重拳严厉打击境外保险销售,并表示将“依法从重从严处罚”相关责任人。尽管如此,记者暗访发现,仍有大量中介和代理人铤而走“险”,私下推销香港保单,其中多为“无证上岗”。查看更多>>

  • 保监会: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收益存不确定性

    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分别从法律、外汇、收益、退保、具体条款等五方面作出提示。保监会称,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查看更多>>

  • 存款变保单又添新马甲:高息零存整取实为分红险

    市民购买猴年纪念邮票时被大堂经理领到了理财室,一位理财经理表示:“您购买的邮票升值空间不大,去年的羊年纪念版原来售价888元,目前也没有升值到1000元。您不妨考虑另外一种"存款",这款"定存"到期收益比银行定期要高不少,每年缴存一定金额,存够一定年数,还可得到一个满期奖励。”查看更多>>

  • 保监会再提示银保销售误导风险 如何避免存单变保单

    不知从何时起,去银行存钱也成了一件"艰难"的事情。近几年,各地"存款变理财产品"、"存款变保险"的事时有发生。不过这样的玩法以后可能行不通了。5月13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不仅要求银行只能代销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还专门就误导销售做出了规定,概括起来就是:代销产品只能在专门的区域销售,还需要录音录像。查看更多>>

  • 车损险被指霸王条款:按新车价投保 全损赔旧车价

    张女士收到的保险公司短信报价详情显示,按照上一年度的保险项目,今年的保费是3224.92元。通过查询,其上一年度的保费总额是3241.50元,今年比去年减少保费16.58元。业务员解释说,减少的保费,是盗抢险。按照保险公司的规定,被保险机动车的折旧按月计算,9座以下客车月折旧率为0.6%。查看更多>>

  • 车险价格战卷土重来 保监会:将完善动态监管机制

    保监会指出,有部分公司车险主要指标的实际值与费率拟定时的预期值出现较大偏离。针对这一问题,保监会也表示,下一阶段将进一步完善对商业车险产品的动态监管机制,加大商业车险产品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车险市场正常秩序。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