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湖北:市民下乡 能人回乡 企业兴乡

12月7日,省委书记蒋超良在武汉市黄陂区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三乡工程”为重要抓手,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详情]

“智囊团”齐聚黄陂宣讲十九大 探寻乡村振兴之道

11月25日-26日,来自乡建界的顶尖智库专家齐聚黄陂,现场宣讲乡村振兴战略,并通过实地剖析黄陂乡村发展的“杜堂模式”,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黄陂之道。[详情]

武汉市黄陂区“三乡工程”村级调查报告

如何振兴乡村,武汉市黄陂区给出的答案是:以全域党建为引领,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详情]

蒋超良  ·  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2月7日,蒋超良在武汉市黄陂区调研: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三乡工程”为重要抓手,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三乡工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要总结武汉市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在全省各地推广。

推进“三乡工程”,要加强统筹协调,探索适合各地实际的不同发展模式;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要注重创新,加强政策支持,整合各类资金,做好示范引领;要优化服务环境,引导更多市场主体进入“三农”领域。

9月28日,陈一新于黄陂区调研“三乡工程”:

要注重科学选址、做好项目规划,要创新发展多种乡村模式,还要把“三乡工程”与各项农村事业发展有机结合。

加强推介对接、创新政策举措、深化农村改革、抓好典型示范、落实推进机制,确保“三乡工程”取得扎实成效。

全省“三乡工程”建设现场会在黄陂召开:

陈一新对黄陂“三乡工程”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肯定:“黄陂区充分挖掘山水人文历史资源,成绩显著。”

实施“三乡工程”就是要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要效益、要活力,真正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陈一新  ·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

据预测,黄陂区今年可实现精准脱贫15000人,1351人提前实现脱贫。

黄陂区吸引能人回乡创办合作社185个,兴办企业50家,投资23.1亿元。

打造出了王家河街胜天村龚家大湾、长岭街仙河店村、姚集街杜堂村
等一批可复制、可操作、可借鉴的美丽乡村建设样板。

长轩岭街仙河店村引进武汉市石桥集团,与仙河店村132户空闲农房户主签订协议,
与418户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盘活仙河店村集体资产500万元,带动仙河店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元。

木兰花乡景区开园半年来,吸引游客54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
促进村民户均年增收入6.2万元,带动3个村集体年增收入60万元,成功实现40个贫困户脱贫。

黄陂区组织5场规模宏大的市民下乡“看房团”和信息对接会,全区共统计农村空闲农房5.73
万套,占农房总数的23.6%,发布空闲农房信息3261条,与企业及自然人正式签订租赁协议
2341套(其中贫困户456套),实现年租金3746万元。

自今年4月初武汉市委部署实施“三乡工程”以来,黄陂区积极行动,解放思想,担当作为,扎实推进“三乡工程”,有力促进了农业转型,农业增收和农村发展。近日,凤凰网湖北实地探访了“草原新村”张家榨村,切身感受“企业兴乡”工程为乡村带来的新变化...

得知武汉“市民下乡”政策后,市民张利便在村内一户低保户的三间平房老宅租住,与原户主签订了10年租房协议,这样一来既为低保户带来了收入来源,也为自己在喧嚣的城市之外找到了新家。每天空闲时候他都会在村头散步,感受不一样的青山绿水。

龚家大湾十分注重传承发扬诗礼传家的乡贤文化,龚氏家训讲究尊老爱幼,亲朋和睦,婚姻幸福,工作勤恳,勤俭节约。湾子里的建筑的外部色彩主要是黑白灰三色。青砖黛瓦,高耸的石质白墙,灰灰的石板古道,使得整个建筑的外部色彩既对比鲜明又简洁明快。

2012年,葛天才回家探亲,看到家乡满山片野全部是荒林:“回乡时看见村里田地抛荒,人都快走光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葛天才用多年积累下来的资金在家乡投资建设了1400多亩香樟树林。在花乡的荒山上盖起了华中地区最大的鸟语林,150亩的小鸟展示区内生活着两百多种不同品种的鸟类。

【武汉之根】黄陂建制始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有1438年建区(县)史。黄陂府河岸边盘龙湖畔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盘龙城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首次发现的商代早期城市遗址,将武汉城邑文明上溯到3500多年前,被专家论证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2017年12月2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挂牌,成为湖北第二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木兰故里】黄陂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木兰故事发端于西汉文帝时期黄陂北部山区大城潭村(古称双龙镇)。木兰姑娘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动人故事,是以“家国情怀”为核心,以“忠孝勇烈”为基本内容的一种“道德型”民族传统文化的总和。从2000年起,黄陂每年都举办“中国武汉木兰旅游文化节”。依托木兰品牌,黄陂整体开发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云雾山4家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红色之区】黄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从1955年至2011年,共诞生了33位黄陂籍共和国将军。北部木兰山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诞生地,新四军第五师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黄陂留下了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李先念、徐海东、吴光浩、刘华清等都曾在这里浴血奋战。黄麻起义后七十二英雄转战木兰山的革命史迹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黄陂有9万余人为革命捐躯。黄陂革命苏区现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试验区,面积949.6平方公里,占武汉市苏区面积的39%,涉及7个街乡41.64万人。
【武汉之窗】当中外客商会聚武汉,走下飞机的第一步,就踏上了黄陂土地。黄陂处于《全国国土规划总体规划纲要》的首期重点开发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境内有亚洲最大的武汉北铁路编组站、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和武汉新港等三大国家级交通枢纽,与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和纵横交错的高等级公路有效衔接,与武汉主城七桥相通,三环、四环、外环相互连通,全区高等级公路路网密度位居全省第一,形成公、水、空、铁立体交通网络,使黄陂成为武汉辐射中部地区的桥头堡。
【商贸之都】定位为“中国最大、中部最好”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是以现代物流业为基础,以商品交易为特征的商贸物流产业集群。规划布局十大专业市场,规划配套四大物流园区,以及公铁联运和水铁联运等两大联运中心。枢纽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核心区用地面积24000亩,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后,预计实现年销售额5000亿元,年创税收6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50万人。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作为国家商务部重点内贸平台,已成为华中地区甚至全国最大的商贸物流城。
【长江新城】长江新城选址在2017年7月敲定,起步区由黄陂区的武湖片区和江岸区的谌家矶片区构成。作为长江新区的核心区的黄陂武湖,依托身后“无陂不成镇”的大黄陂板块,成为打造武汉“第四镇”的主力军。武湖地区近年来发展迅速,基础较好,又紧邻主城区,有巨大发展潜力。黄陂武湖、滠口纳入的这些区域直接进入快速发展通道、高端发展区位,而且带动黄陂整体进一步融入武汉主城发展,带动黄陂整体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区域价值快速提升、快速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