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记故事

1957年10月,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座全长1670米的公路铁路两用桥充满前苏联庄严古典气息的风格见证着中俄关系中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也见证着共和国成立之初大型路桥建设的第一座里程碑。

1955年建设之初长江大桥就设有专门部队守卫。1969年起,武汉市武警十七中队与长江对面的十六中队划江而分,分别守护着武汉长江大桥的南北两端,如今被称为“守桥中队“。守桥中队的前身是建国前夕所成立的武警内卫部队,保卫政府重要职能部门与重要交通设施,几十年来番号不停变迁,成为了现如今武警武汉十七中队。

融汇前苏联设计与战争时代的记忆,武汉长江大桥南北两端各设一座桥头堡,是武汉现有7座长江大桥中唯一拥有桥头堡和哨兵的跨江大桥。上层公路与下层铁路桥面均设2个哨岗,全天24小时哨兵守岗,每岗2小时,每天12班,无论严寒酷暑全年无休。

2015年7月29日,武汉进入中伏,天气预报显示当日最高温度35℃,长江大桥桥面全为黑色沥青路,无任何遮阳降温设施,完全暴露在日晒中,午后14:00桥面最高温度可达40℃以上,而每年八月中旬桥面温度有时高达50℃。守桥中队的战士必须在高温中穿着长裤长袖军服保持站立纹丝不动长达2小时。在他们身旁,是一块"万里长江第一桥,我来站岗我自豪"的自勉牌。

过去,守桥哨兵一年四季都必须穿皮鞋和军制服,遇到夏季2小时守岗闷热流汗,回到营地汗臭难闻,如今已统一换为胶鞋和迷彩服,即使如此在40℃的火炉武汉守岗仍然需要异乎常人的意志力。

部队的营地设在武昌桥头下中华路的一座公交停车场深处,轮岗休息时战士们就在营地里整理内务、学习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军人精神的核心,站岗之余,“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的学习毫不松懈。将被褥叠成“豆腐块“是每个军人必修的基本功,站岗之余战士们会用木板、竹席甚至喷水等方式将被子叠得精益求精。

46年间,这支守桥中队成员几经轮换,却始终如一的在每一个春夏秋冬守护着武汉长江大桥。尽管战争的硝烟和危险已经远去,但他们仍以自己的青春之躯守护着城市与国家的尊严,守卫着城市的荣光。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总监制:刘芮言  兰天    统筹:刘金    编辑:刘金    技术:李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