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湖北视觉中心 出品
1/ 23

新旧世纪之交,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之时,有些东西却渐渐消失。1911年民国初,长生堂开业,成为武汉第一家理发店。时光静去百年,当年在长生堂其后开设的万国理发厅、香港理发厅等,有的落后萎靡,有的销声匿迹。而长生堂随着近代中国的发展浪潮,风雨飘摇,几度沉浮,艰难存世于今。

2/ 23

上世纪末,国内贸易部调查发现,中国有据可查的第一家理发店,确是汉口的长生堂。长生堂由扬州剃头匠张聚年开办,选址在汉口繁华地段——车站路法租界。而此前中国历史上的理发都是剃头匠挑着一个剃头挑子在街头完成。图为:1874年,街边剃头匠(汉口)。

3/ 23

1963年的国庆,长生堂全体在大门口合影。那时,长生堂已经积累许多可供后人津津乐道的传说。它曾花8000块现洋订制仅仅16把铁椅子,每张椅子上都配有虎皮动物图案的狗皮垫子;它设计的"惠莲丝头"曾席卷全国,甚至到达了中国电影界;蒋介石曾是长生堂的老顾客,汉剧大师陈伯华一辈子只在长生堂理发。

4/ 23

星云流转,长生堂依然静静伫立在汉口车站路,人们称它为"百年老店"。这里的理发师年龄偏大,顾客也多是中年人,她们烫着偏老式的发型。说起长生堂的老师傅,孔师傅算作一个,她已经与长生堂相守了30多年,许多老顾客进店便会问孔师傅在不在。

5/ 23

刮脸是理发店传统服务项目之一,现只在部分老理发店出现。刮脸指刮去脸上的胡须和汗毛,需要用到烫过的毛巾、土刀、烫刀布。正式刮脸之前,孔师傅将土刀在烫刀布上反复的上下摩擦,"为了让刀锋利点"。

6/ 23

现在长生堂只有少数老师傅会刮脸这门手艺活。 "在以前,这是每个师傅都必须得掌握的",孔师傅如此说,而且每个师傅的操作技巧都不同,"我喜欢用刀尖处理胡子,再用刀背偏中间的部分刮脸上的汗毛"。

7/ 23

为了避免误伤到顾客,每位师傅在正式服务之前,都会进行严格的训练。在多年前,孔师傅还是个学徒时,她几乎一有休息时间就会练习:用手指捻起筷子,再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摇动,只求一个"稳",一天下来,手腕都僵了。

8/ 23

孔师傅为顾客刮完脸后,进行脸部按摩。旧时,理发师这行当的手艺,有"文活""武活"之分。长生堂也曾以"文武理发"闻名于武汉。文活是指剃头、盘发带挖耳,而武活还兼代揉颈、捏肩、捶背、端腰,有提神醒脑、舒筋活络的作用。

9/ 23

古语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中国人对于头发向来讲究,于是"剃头"的营生也出现的较早。在漫长的岁月中,"剃头匠"从一幅挑子、走街串巷,到后来坐拥店面、接待名人名流,变身"理发师"。这一改变,长生堂或多或少起了作用。

10/ 23

不仅如此,身在长生堂的理发师习的"顶上的功夫"也一直在变。上个世纪,中国女士们开始追求时尚的造型。为了迎合顾客,理发师需要对发型进行创作和调整。

11/ 23

据记载,当时,外国电影明星成为青年人效仿对象。美国电影《出水芙蓉》女主角伊濑惠莲的发型,一时受到许多女士的青睐。这一现象受到了长生堂一位理发师的关注。

12/ 23

长生堂的理发师周子善,他将《出水芙蓉》看了两遍后,掌握了该发型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妇女的外型和心理特征,应时专门设计出一种叫"泳式上旋"的发型,女士们成群结对来到长生堂,点名请周师傅做"惠莲丝头"。

13/ 23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时尚的发型不断出现,但在长生堂,上个世纪流行的波浪卷仍是最热门的样式。尽管如此,长生堂也并不是脱离时代而存在着,百年间,它在店内面貌、设备上进行过上十次大改造。如今,波浪卷的样子虽和旧时的区别不大,但所用的卷发器、电吹风等工具都和原来不同了。

14/ 23

理发师们使用着最新的设备工具,却是沿用传统的理发操作程序和技艺。因为顾客对旧时发型的习惯和喜爱,他们将时间定格,重现旧时波浪卷的模样。家住车站路的胡女士已经光顾了长生堂十年。当时,她刚搬家到此处,听闻了长生堂的名声,便去做了当时流行的波浪卷。而今,她已有40多岁,头上顶着的仍是和那时一样的发型。

15/ 23

如果说波浪卷是长生堂复古情怀的代表,那么,镇店之宝"手指造型"则是这家百年老店的底蕴所在。长生堂的"手指造型"技艺入选了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长生堂在2009年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

16/ 23

手指造型,是指一种不用梳子的手工制作。据资料可知,当时大凡光顾过长生堂的客人都知道,长生堂有一门绝活,就是理发师一只手灵巧盘卷着顾客脑后的头发,另一只手随即用发夹固定在发顶,全部盘卷形成饼状后,用大吹风机吹20分钟,一头漂亮的波浪式大花就从女士们的头上披洒而下。图为:上世纪50年代,长生堂"手指造型"发型。

17/ 23

长生堂保留着传统的技艺,也在努力使它与世长存。长生堂的存在告诉人们,真正的百年老店,不是单纯的回归传统,不是守旧,而是从传统出发,让传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从当下的生活和时尚中,重新赋予技艺新的价值。百年老店的价值,不仅是在于"老",也在于历久弥新的"新"。

18/ 23

除了"百年老店"、"非遗技艺"的光环外,长生堂还有另一重要角色——"理发博物馆"。在中国历史上,长生堂对理发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至今,它仍保存着岁月留下的见证。图为剃须刀。

19/ 23

图为双面修发刀,是利用钢尺及电木制作的修发器(略钝)。

20/ 23

图为梳子。20年代至60年代初,为了与国际理发技艺接轨,理发师自创的理发工具。

21/ 23

图为狗皮垫子。20世纪初,用狗皮制成虎头图案的坐垫。据长生堂总经理代芙蓉介绍:"这个狗皮垫子现在离我们已有八九十年了,是我们店的老古董。然后我们的地砖、工作台板都是大理石的,地砖也都是进口的。

22/ 23

图为二十年代民国时期理发凳。椭圆形的外壁上用工笔手法绘制了各种图案,乳白色外观,半米多高。

23/ 23

长生堂历经时代变迁的洗礼,一直在努力吸收着时代的新信息,或许正是如此,它才能长盛不衰,才能让那些时光赋予长生堂的"宝物"能继续"长生"下去。

总监制:刘芮言  兰天    策划统筹:刘金 郑清雄     编辑:刘金 钟微    技术:李成龙
COPRIGHT©HB.IFENG.COM
互动邮箱:city_hb@ifeng.com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hbifeng
栏目合作
联系人:郑清雄
电话:18911597721 邮箱:55073533@qq.com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