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每隔22年必有场大水?听听专家怎么说


来源:凤凰网湖北综合

原标题:每隔22年必有场大水?专家:无明显周期对应关系

长江网7月21日讯(记者陈永权)21日,武汉气象爱好者王先生称,据《中国水灾年表》数据显示,近100年来,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为1931年、1954年、1975、1998年。几乎每隔22年总有一场大洪水。

他还致电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中国近代气象学家竺可桢也对此做过研究,并称洪水或干旱存在11年小周期,22年大周期。

洪水周期并没有科学依据

7月5日晚11点,务川县镇南镇路面已形成洪流,且水位过膝。

到底存不存在22年洪水周期论?长江日报记者向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专家求证。该专家称,气象学上确实有22年或11年周期的说法。但这个周期不是指洪水的周期,它叫做太阳黑子周期,22年是太阳黑子周期11年的2倍数。

“22年洪水周期只是一个统计学的概率,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气象专家表示,武汉自190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大水年份,只有1969年、1980年和1991年有11年周期变化,1969年和1991年、1998年和2020年有22年周期变化。这些年份梅雨季均出现超过5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引发大洪水,其余各年份均无明显周期对应关系。

如何解释太阳黑子这一现象?省气象学会专家称,太阳每隔11年,都会经历一个活跃的高峰期,当这个高峰期来临,通常会出现太阳耀斑爆发、太阳黑子明显增多等剧烈的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与降雨关系气象学界无定论

1998年洪水中的南岸嘴,一片泽国。记者邱焰航拍

从某一方面说,大自然所有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包括大气环流的运动,太阳黑子变化会改变地球的辐射,进而引起大气运动波动。

据介绍,1931年长江遭遇流域性大洪水。气象学家竺可桢等调查研究发现这次长江、淮河洪水,与1908、1887年特大洪水均相隔约22年,恰好是太阳11年活动周期的2倍,并探讨了中国降水与太阳黑子的关系,得出长江流域的雨量与太阳黑子数量成正相关,即太阳黑子多时雨量多,少时则雨量少。

但是,有些水文专家也表示反对。“把持续的降雨、洪水与太阳活动联系到一起,有些牵强。”到底它们间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可循?目前,气象学界并无定论。

气象谚语“韵律”需要进一步验证

山东威海遭强降雨侵袭,行人打伞出行。

湖北省气象学会专家表示,天气的变化往往有一定“韵律”可循,某种天气过程在某个时段表现得比较明显,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便会重现。尤其在一些气象谚语中体现,比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说的是12小时韵律,“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说的是30天的韵律。这些天气韵律的谚语所反映的是一种粗略的关联,体现的是人们对于天气周期性的一种直觉判断,需要进一步去验证。

长江流域强降雨和厄尔尼诺有关

那么,今年的大洪水是怎么造成的?专家称,长江流域强降雨和厄尔尼诺有关。

今年5月8日,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就显示,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在太平洋上形成,预计今年夏天涝灾要重于旱灾。

长江委7月20日召开新闻通气会,今年6月汛期以来,长江流域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多四成,排名1961年以来第一位,共计143条河流发生超警戒以上洪水。尤其是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旬降水量较同期均值偏多1.6倍,较1998年同期偏多2.3倍。

据悉,历史上1931年、1954年、1998年都发生过厄尔尼诺现象,都发生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

长江流域气象中心专家称,“厄尔尼诺”是发生在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蒸发的大量水汽不断向西太平洋输送,可造成我国南方降雨偏多,北方大范围高温干旱。“今年长江流域出现持续降雨和弱的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据介绍,在厄尔尼诺的推动之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水汽同时向我国南方输送,并导致西北太平洋盛行的副热带高压偏强,促使降雨带不断在长江中下游“压境”;与此同时,今年北方冷空气活跃偏强,不断南下,与旺盛的暖湿气流展开“拉锯战”,从而形成长江中下游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专家介绍,影响气候的因素复杂,除厄尔尼诺事件外,青藏高原积雪、北极海冰、洋面台风等也可能影响今年长江流域汛情。

据悉,相比1998年,今年厄尔尼诺偏弱,持续时间短。目前,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已基本结束,太平洋海温处于中性的状态,但是厄尔尼诺对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并没有结束,一般有1-2月的滞后性。

名词解释

厄尔尼诺:简单来说是一种气候现象,它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上海温异常增暖的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

[责任编辑:林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