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五首之区”引领示范作用 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贡献武昌力量

发挥“五首之区”引领示范作用 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贡献武昌力量

12月29日,武昌区人大十五届六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大会认为,过去五年武昌区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全区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城区建设实现新跨越,城区更新改造和精细化管理实现新提升,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五首之区”的发展支撑更加有力、品质内涵更加充实、品牌形象更加彰显。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区域经济能级跃上新台阶。武昌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6.6%,2017年突破千亿,2019年跃居中心城区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年以来稳居中心城区第一。出台了“1+8”产业政策,引进中德安联、法国电力、毕马威、中铁磁浮等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15家,纳税亿元楼宇达28栋。金融、商贸、工程设计、文旅等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占GDP比重达60%,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0家,并引进各级各类人才1242人,吸引15万大学生创业就业。2020年荣膺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全国第27名、全省第1名。

推进“三区两翼”融合,城区空间布局实现新突破。武昌坚持为民筑城理念,建成停车泊位7.2万个、充电桩3.1万根,实现区级城建投资247.23亿元。多举措大力改善出行条件,友谊大道快速化改造等4条主干线工程实现开工,丁字桥南路建成通车,新开通轨道交通线路3条,新增杨泗港大桥、长江公铁隧道等过江通道2条,持续织密城市路网,建成及改造提升微循环道路94条,路网密度提升至4.88千米/平方公里。随着“三区两翼”格局持续深化,滨江核心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华中金融城初具规模,武昌古城形象焕然一新,白沙、杨园南北两翼进入全面规划实施阶段。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品质展现新面貌。武昌抢抓第七届军运会办赛事、建城市契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城市面貌更加整洁靓丽,水果湖等亮点片区打造成为全市样板,高标准通过了两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此外,武昌还着力提升了城市园林绿化质量和品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按时序进度完成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立完善三级河湖长制,全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内沙湖、四美塘水质达到Ⅲ类以上。建设雨污水管网166公里,新增雨污分流区11.6平方公里,泵站抽排能力实现倍增。打好蓝天保卫战,重度污染天数、PM10、PM2.5等关键指标显著下降。

坚持民生优先导向,幸福武昌建设取得新成效。武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5.3万人次。建设保障性住房2.7万套,筹建公租房3708套,发放公租房货币化补贴2431万元,惠及住房困难群众3.5万户。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0%。591个老旧小区实现基本物业服务全覆盖,完成二次供水改造379处。实施中小学校新改扩建项目11个,新增学位1.2万个,中高考质量持续保持省、市领先,学在武昌品牌更加响亮。在全面推进健康武昌建设上,武昌每千人医疗床位数增至13.9张,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5岁,百岁老人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武昌还派出了干部550人次驻村帮扶,68个扶贫产业项目实现自我造血,村湾基础设施及风貌得到极大改善,对口扶贫对象全部稳定脱贫。

坚持转变政府职能,行政效能优化得到新加强。全面推进“智慧武昌”建设,实现政务数据整合共享,信息平台集约利用。武昌深化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审计监督,集中统一管理全区经营性国有资产。在全市率先建立“民呼我应”指挥调度工作平台,以向街道放权赋能为重点夯实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区级权力事项清单、明晰行政执法公示,2019年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高标准办理区人大议案和区政协建议案22件,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410件。

同时,武昌区委《关于制定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及区政府《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明确了该区“十四五”新目标: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定位,全面对标一线城市先进城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武昌。下一个五年,该区将重点突出以下五个方面任务:

优化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以总部经济为引领,楼宇经济为载体,围绕“1+8”产业发展格局,加快现代服务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推进产业链提升和价值链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金融之城、设计之都、文旅胜地、商贸中心和科创强区。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突破22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00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总部经济集聚度、楼宇经济亩产率大幅提高,传统产业集群优势扩大,新兴产业势头强劲,民营经济实力跃升,基本形成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

释放发展动能,高水平创新取得新突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住新一轮改革开放重大机遇,聚焦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发展瓶颈,扩大对外开放,营造优质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活跃高效的创新氛围,释放区域发展强大动力。到2025年,重大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项目孵化、优秀人才引进等领域齐头并进,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全面深化改革成为破解难题、激发活力的有力助推器,探索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武昌经验、武昌模式。服务型政府建设得到群众认可,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产生口碑效应。

提升城区品质,高标准建设展现新魅力。坚持以人为中心,结合产业基础、山水形态和人文特征优化功能区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积极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打造宜居宜业品质城区。到2025年,“一岸T轴一谷”的城区功能骨架纵深拉开、支撑有力,长江右岸沿线滨江商务核心区初具雏形,成为高层楼宇林立、高端产业集聚的创业兴业沃土,武昌古城基本完成改造,既有文化韵味又有烟火气的古城迎来整体复兴,白沙、杨园两片启动实质性建设,投资开发进入快车道,T轴武珞路文旅商贸带和中南-中北路华中金融城持续升级,中科武大·智谷充满活力,产业集群化、融合化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棚户区、老旧社区改造加快推进、有味有品。交通、环卫、消防、城市家具等公共设施布局科学、人性适宜。主要污染物浓度指标持续下降,湖泊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100%。

繁荣公共事业,高品质生活满足新期待。坚持人民至上,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保障性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2025年,公共卫生体系健全完善,健康武昌深入人心。教育资源布局优质均衡,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为民服务平台集成化、便捷化,社会保障、养老、生活照料、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在保基础之上更加多样化。社会救助更高水平覆盖,社会组织、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健全体制机制,高效能治理实现新提升。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全周期管理,加快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把高效治理贯穿城区治理全过程,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建设,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到2025年,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成效,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成熟定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体系机制更加健全,民主法治建设有序推进,开创平安城区建设新局面。(通讯员 吴迪 况昕昀 卢云成 李敏杰 刁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