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CPI同比涨0.4% 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对物价影响几何?
湖北
湖北 > 财经 > 产业 > 正文

3月CPI同比涨0.4% 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对物价影响几何?

原标题:3月CPI同比涨0.4% 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对物价影响几何?

4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

从同比看,由于翘尾负向影响大幅减弱,CPI由2月份的下降0.2%,转为上涨0.4%。不过,这一涨幅主要来自非食品价格的上涨,由2月份下降0.2%转为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56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0%,是近一年来同比首次上涨,主要源于汽油和柴油价格上涨带动;服务价格也由2月下降0.1%转为上涨0.2%。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记者表示,从分项来看,交通通信价格同比上涨2.7%,这与能源价格走高推升交通出行成本有一定联系,此外,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4%和0.2%,居住、衣着价格分别提升0.2%和0.1%,这些数据都反映了今年3月以来国内经济活跃度明显上升,民众对服务需求有所提升。另外,去年疫情突发,也导致3月份物价基数较低。

3月CPI同比上涨0.4% 专家称后续我国物价水平将温和走高

3月份,CPI环比下降0.5%,同比却上涨0.4%。

从环比来看,3月份食品价格大幅下降3.6%,影响CPI下降约0.71个百分点。

原因包括天气转暖,鲜菜大量上市,价格下降14.5%;生猪生产持续恢复,猪肉价格下降10.9%;春节后消费需求有所回落,牛肉、羊肉、鸡肉、鸭肉、水产品和鲜果价格均由涨转降。

不过,非食品价格仍在上涨,其中,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6.6%和7.3%;疫情好转后,出行需求增加,机票价格也涨了6.4%。

从同比看,CPI上涨0.4%,食品价格持续下跌,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8.4%,鸡肉、鸭肉价格也在下降,不过,牛肉、羊肉、鸡蛋和鲜果价格仍在上涨。

非食品价格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0%,为近一年来同比首次上涨,主要是汽油和柴油价格上涨带动,服务价格也涨了0.2%。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3%,一季度核心CPI与去年同期持平。

周茂华认为,后续,我国物价水平将温和走高。原因包括国内需求复苏仍滞后于供给,还没到需求过旺的阶段,不少行业仍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其次,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控制,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供给增加之下需求持续平稳,导致猪肉价格稳中有降,其他代替肉类的价格也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第三,我国农作物连年丰收,主要农产品储备比较充裕,国内高度重视“一产”安全,民众必需品保供稳价,相关产品供需有望保持平衡;此外,由于国内终端消费品市场种类丰富、供给充裕,竞争充分,可替代性较强,因此,即便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上涨,企业也难以向消费者转嫁这部分成本;最后,国内经济持续复苏,货币信贷政策逐步回归中性也是物价水平后续走高的原因之一。

PPI环比、同比涨幅均创近一年新高

同日,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从环比看,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PI上涨1.6%,涨幅比2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上涨4.4%,涨幅更是比2月扩大2.7个百分点,两个涨幅都创下近一年来的新高。

同比来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21.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21.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涨11.4%。

周茂华表示,3月份PPI同比涨幅较高主要是受能源、工业原材料等商品走高和低基数效应推动。从趋势来看,未来几个月PPI同比涨幅有望进一步走高,高点或在7、8月份,主要受国内需求回暖、低基数效应影响。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对物价影响有多大?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大,市场通胀预期持续上行,也引发国内对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的担忧。

今年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就已达近十年来最高水平。3月份,这一指数继续上涨,到3月22日至28日当周,CCPI比上年同期上涨56.5点,涨幅48.1%。

3月下旬,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彭绍宗针对相关问题作出了回应:“我们认为,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其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国家发改委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物价走势客观上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如全球流动性宽裕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向国内传导,但这种传导影响总体上是有限的、可控的。

开源证券研报观点也认为,输入型通胀是个“伪命题”,大宗商品涨价对CPI直接影响、间接传导均有限。输入型通胀对CPI的直接影响有限,更多通过影响原材料成本等间接影响CPI。

该研报分析称,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国内CPI的影响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直接影响部分消费品价格,比如原油价格上涨带动成品油涨价;二是间接影响生产和服务成本等,进而传导至终端消费。而我国大部分消费品以国内供给为主,比较依赖进口的商品在CPI中权重不高,因此,输入型通胀对CPI的直接影响有限。

同时,在需求分化下,PPI上涨对CPI的总体影响或有限,更多表现为中上游行业对中下游行业的利润挤压。PPI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CPI受下游消费价格影响较大,两者变化均是需求驱动的结果。在海外需求加快修复下,近期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带动PPI加快上行;但国内需求分化下,PPI上涨更多表现为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下游消费品制造等的利润空间挤压,对CPI的影响总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