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有了“施工图” 这场发布会上为你解读《纲要》

“十四五”有了“施工图” 这场发布会上为你解读《纲要》

原标题:“十四五”有了“施工图”,这场发布会上为你解读《纲要》

来源: 长江网

长江网4月27日讯(记者吴曈)4月27日下午,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纲要》内容。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孟武康在发布会上介绍,《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武汉市开启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有了“施工图”。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任勇 摄

《纲要》以章、节形式展开,分三大板块17章62节,设置了32个专栏,共约7.5万字。4月23日,市人大授权即将正式全文发布。

第一板块主要是分析发展基础、发展环境,提出发展目标,即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第二板块按照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对照“八大战略”(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双循环发展、产业振兴、生态文明、交通支撑、高效能治理、和谐稳定)展开15项重点任务。

其中包括: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数字武汉;强化“一主引领”龙头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开拓市场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坚持更大力度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统筹推进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武汉样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坚持生态优先,努力建设世界滨水生态名城;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民生幸福城市;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等。

第三板块主要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强化项目支撑、凝聚社会共识等方面,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关阅读

武汉“十四五”打造3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片带、40个以上乡村休闲游示范村等

长江网4月27日讯(记者吴曈)4月27日下午,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纲要》内容。

发布会上,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车国强介绍,武汉市将聚焦国家中心城市和“五个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的“武汉样板”,着力构建特大城市乡村美丽经济圈,持续推进打造精致农业、做强龙头企业、提升品牌农业“三业联动”,重点建设“10大都市型优势产业链”(其中:千亿元种业产业链,百亿元粮油、蔬菜、生猪、水产和花卉苗木产业链,50亿元家禽、水果、茶叶、莲藕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任勇 摄

车国强表示,将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到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到247万亩以上,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全覆盖。

着力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建成一批园艺(蔬菜)作物标准园、畜禽规模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菜篮子”产品标准化基地以及标准化园区。到2025年,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30万亩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全市“二品一标”品牌农产品达到1150个以上。

着力实现美丽经济跨越蝶变。重点实施“23456工程”,即打造2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区、3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建设40个以上乡村休闲游示范村、50个以上精致农业示范点和6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

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大力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将科创中心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农业硅谷”和农业增长极,引领和带动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聚集10个主导产业院士团队,聚集100家省部级以上农业创新机构,年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00项以上。

着力释放农村改革发展动能。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给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5年,全市培育市级示范合作社300个以上、市级示范家庭农场800个以上,综合经济强村100个。

到2025年,武汉工业投资累计超万亿元,将基本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中心

长江网4月27日讯(记者吴曈)4月27日下午,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纲要》内容。

《纲要》中明确提出,强力推进制造强市战略,全面提升武汉制造影响力和竞争力。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任勇 摄

“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完善武汉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已初步明确。”发布会上,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明文龙表示,到2025年,全市工业占比保持在27%左右、工业投资累计超过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000户,基本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成为全国产业创新策源地、数字经济先行地、转型升级样板地。

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按照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引领,装备制造、先进基础材料、现代消费品等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商业航天、北斗、氢能、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电磁能、量子信息、超级计算、脑科学、深地深海等若干未来领域前瞻布局的架构,全力打造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基础能力。针对行业有需求、武汉有基础的重要领域,持续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建设,推动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化,解决一批产业卡脖子问题,提升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产业基础再造,着力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主导能力。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开展制造业主体培育和小进规攻坚,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

强化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强化数字基础设施赋能。实施制造业“万企上云”工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改造,开展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示范应用,建设一批“数字车间”“数字工厂”。

提升武汉制造品牌。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实施“打造名品”“培育名企”“汇聚名家”“创建名牌”“四名”行动,全方位塑造武汉制造的新品牌、新优势、新价值。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深入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发挥绿色制造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制造业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把规划转化成行动,持续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将产业体系落实到产业链、落实到产业园区、落实到龙头企业、落实到重点项目,确保规划有抓手、可操作、能实现。”明文龙说。

“十四五”期间武汉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面消除劣Ⅴ类湖泊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任勇 摄

长江网4月27日讯(记者吴曈)4月27日下午,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纲要》内容。

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十四五”期间,武汉市将如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任宪友在发言中首先回顾了“十三五”期间武汉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显著的五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任宪友举例说,2020年,武汉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9天,是有监测历史以来最好的一年。全市11个国家考核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0.9%,武汉市长江出口断面从2019年以来保持二类水质,是近20年来最优的水质状况。“取得成绩的同时,要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离老百姓的期待和要求还有差距,‘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更深入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任宪友。记者任勇 摄

任宪友介绍,“十四五”期间,武汉市将采取“增、减、降、治”的手段,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增绿。积极推动城市生活、生产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绿色环保的成分。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和生态底色,从源头上改善环境。

减污。继续深入打造污染防治攻坚战,贯彻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和系统治污四个理念,开展好大气污染防治行为,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进一步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全面消除劣Ⅴ类湖泊,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降碳。大力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协同增效,促进碳减排与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积极参与全球对应气候变化行动,继续讲好武汉低碳发展故事。

治效。着力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继续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提高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生态环境产品。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