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被认为是新一代青年人的代名词,他(她)们用实际行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他(她)们或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奋不顾身、冲锋在前,或是在推动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或是在各自的岗位和领域上发光发热。
凤凰网湖北推出系列报道《i湖北•正青春》,展现湖北优秀青年代表充满了内在的蓬勃力量,通过他(她)们的角度看湖北,传播湖北声音,引导青年一代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们是一群80后、90后年轻人,是法律正义的捍卫者与守护者,也是案件当事人的倾听者与解惑人。新冠疫情爆发后,他们参与值守,一手抓防控、一手跟案情,他们是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的检察干警。
“铁面”检察干警热心肠
身着笔挺的检察服,胸前检徽闪耀,人们对检察人员的认知,常常是法庭上慷慨陈词的公诉人形象,崇信法律正义,铁面无私。
“其实我们个个都是热心肠。”黄陂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朱惠颖这样形容自己的同事。
第一检察部一共有13名检察干警,全数都是80后,其中年纪最小的才25岁,部门承担的刑事案件量占全院的七成到八成。即使办案任务繁重,大家也都随时保持着工作热情。
“最初走上司法岗位,很大程度都是受小时候看过律政剧的影响。办案人员那种正气凛然、嫉恶如仇的样子非常让人向往。”朱惠颖在谈到职业理想时说道,第一检察部的同事,有人还曾在入职的时候,修改自己的网络签名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实际上,检察官的工作内容不完全和电视中的剧情一致,更多的是处理冗繁的案件流程和回应当事人诉求,“既然是我们的职业初心,大家还是会尽力去解决工作里的问题,”朱惠颖说,每一位同事对工作岗位的使命感都令她动容。
去年夏天,有一位嫌疑人的父亲,因身患重病,想跟身在看守所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就找到了检察院。
“那是个中午,太阳很大,我们院里接待中心午休时间关了门。”朱惠颖回忆说,当时一大家子人站在检察院门口请求安排看望嫌疑人。出于法理,当事人的看望诉求并不能实现;考虑到他们的情感,朱惠颖顶着烈日,安抚家属情绪,从疫情防控看守所管理要求,解释到检察机关管辖问题,对方终于平复了心情。
类似的情景几乎每天都在黄陂区检察院发生。作为检察人员,办案固然重要,每一个年轻检察干警,也在用心维护法理之外的温情。大家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尽力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有的干警曾经在一年内接访同一个当事人20多次,“最后当事人都被我们检察院的同事感动了,非常感谢我们对他耐心的开导。”
抗疫办案两手抓 青年干警倒下又站起
“走吧,我没事,赶紧把提讯完成。”因低血糖昏倒醒过来万方旭宇对同事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时的他脸色苍白,声音还中夹杂着颤抖。
这一幕发生在2020年2月初。那时正是江城封锁,疫情正紧时。这期间,第一检察部的干警们既要参与疫情防控,手上的案子也不能停。
当时,远程视频提讯尚未跨区联通,青年干警林定敏和万方旭宇需要到40公里外的新洲区看守所提讯犯罪嫌疑人。时间紧、任务重,两位干警刚结束在黄陂看守所的讯问,就马上驱车前往新洲,在途中,一天未进食的万方旭宇因突发低血糖昏倒了。
彼时的路上空无一人,幸而他们在高速路收费站得到了帮助,万方旭宇在进食后恢复了体力。身体刚调整好,他就第一时间回归岗位职能,坚持着完成了当天的提讯。
在后来的日记里,万方旭宇记录下了这一段经历,有感而发:“17年前遭遇非典时,我们是一群需要被保护的孩子,80、90后在质疑声中长大;而今,遭遇疫情大考,我们挺身而出,换我们来保护你们了!”
一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看到了80后、90后们的担当;对工作的满满使命感。“大家凭着一腔热血在工作,”朱惠颖说。检察院办公大楼的灯几乎从未在下班时间准点熄过;有的同事周末会带着孩子来办公室加班加点;还有的同事调动了家庭成员的力量,主动开发了法律条文速查小程序运用到工作中……
“我们有位同事,虽然家里离检察院只有5分钟的步行距离,一工作起来都顾不上回家。”朱惠颖笑称,第一检察部的年轻人们,身上都有一股“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干劲。就在刚过去不久的部门谈心会上,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忘不了年少时选择学法的初心,忘不了进入检察机关工作时的誓言”。
如今的第一检察部,在办理案件之余,还运营着“惠心骄阳”工作室,为未成年人的法律帮教关护发挥职能;拍摄说唱MV,推进普法教育工作。他们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榜样、正确引导下一代成长;他们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他们将恪守检察一线人员的初心,不断迎难而上,服务社会、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