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忆红色历史 一代伟人为何对武汉情有独钟

建党百年忆红色历史 一代伟人为何对武汉情有独钟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一生的足迹和身影遍及大江南北。但唯独有一个城市令他钟情,那便是武汉。

武汉,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充分践行了光荣革命传统,真所谓红色英雄之城。

清末重臣张之洞在此大力兴办洋务,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京汉铁路、自强学堂(武汉大学的前身)等,都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实业成果。“武昌起义”可以说是无人不知,辛亥革命正是发源于此。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武汉会战”,更是留下无数英雄事迹。

此外,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八七会议等发生在武汉的重大历史事件一一被载入史册,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等革命领导人都曾驻足于此。

图为“八七会议”旧址

图为“八七会议”旧址

其中,毛主席与武汉的渊源尤其值得说道。

初莅武汉 领导农民运动

与其说毛主席喜欢在武汉工作、生活,不如说他几乎是把武汉视作了第二故乡。

新华出版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社长兼总编辑梁相斌认为,“毛泽东出身湖湘文化,而湖湘文化与楚文化是一体,是从唐宋之后才慢慢分支独立。在毛泽东心目中,他一直视楚地为故土,喜读《离骚》,崇尚屈原精神。”按毛主席自己的话来说,“湖北湖南都是老乡”。

毛主席最早与武汉的相遇,可以追溯至1918年。当时他负责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新民学会会员前往北京,途中经过武汉。1918-1922年间,毛主席曾因其他事务5次路过武汉。

直到1926年12月,毛主席以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身份前往武汉领导农民运动。他设立了中央农委办事处,并在武汉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白日里,毛主席负责主持日常工作、召开会议,或是前往农讲所亲自授课。等晚上回到住处,又忙着伏案写作,奋笔疾书。

在党组织安排租下的民宅都府堤41号的卧室里,他仅用短短4天就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该著作被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史上的重要材料,借由大量他亲自在农村实地考察的事实论述了农村革命的意义。

同样难得的是,这一时期毛主席在武汉与夫人孩子度过了最后一段家庭团聚的美好生活。1927年2月,他携夫人杨开慧登黄鹤楼并写下《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字字句句都体现了其对于时代的沉郁抱负和忧患之心。

1927年8月7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上毛主席首次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几天后,毛主席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与武汉就此别过,这一别竟是26年。

26年后再回武汉 亲临基层深入调研

毛主席再次返回武汉时,已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3年。

当时正值新春,毛主席重登黄鹤楼,在与街头摊贩交谈时被小孩认了出来。市民们纷纷闻讯赶来,持续高呼“毛主席万岁”。被工作人员护送到山下江边渡轮上后,他脱帽向群众致意,并高喊“人民万岁”。

1953年正好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的重要节点,在武汉居住期间,毛主席多次深入一线,视察武汉长江大桥、武昌造船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钢铁公司、武汉国棉一厂等“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南水北调”的构想、兴建三峡大坝的规划等也都先后在此提出。

图为“1953年2月,毛泽东在长江舰上听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汇报”

图为“1953年2月,毛泽东在长江舰上听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汇报”

据统计,1953年至1974年间,毛主席共有40多次来到武汉视察访问,最长的一次住了178天。

除了走访基层、视察项目之外,他在武汉进行了诸多外事活动,先后会见了来自64个国家的94批客人,其中包括朝鲜民主共和国主席金日成、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等外国政要和政府代表团;期间还撰写了《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

一代伟人畅游长江 引发全民游泳健身热潮

若是撇去繁忙公务不谈,毛主席每次来武汉几乎必做的事便是“宿东湖”和“游长江”。

被称作“湖北中南海”的东湖宾馆是除北京中南海之外,毛主席下榻次数最多、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临东湖的高地“梅岭1号”,便是他的具体住处,他曾在此做下许多重大决策。

而游泳一直以来都是毛主席最为热衷的运动,据许多资料记载,毛主席一生有18次畅游长江。而据相关人员回忆,他实际游长江的次数甚至多达42次。

图为“1956年5月32日,毛主席第一次横渡长江”

图为“1956年5月32日,毛主席第一次横渡长江”

1956年5月31日,63岁的毛主席乘坐“武康号”轮船穿行于长江大桥施工现场,而后首次在武汉横渡长江,约2小时零3分,游程近15公里。

4天的时间里,他3次畅游长江,而后在东湖宾馆内挥毫写下《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气势可谓是十分豪迈。

同年6月,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届横渡长江竞赛在武汉举行,游程5000米,多达1958人参加。实际上,武汉横渡长江活动的历史长达千年,最早可追溯至宋朝。毛主席第一次游长江的举动,极大程度地鼓舞了人民一同参与进来,大规模的横渡长江活动也再次兴起。

1966年7月16日,73岁高龄的毛主席最后一次畅游长江,历时约1小时零5分,游程近15公里。当时,《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特别报道了这一壮举,7月16日也被确定为毛主席畅游长江纪念日和全国游泳日。

时隔一年之后,1967年7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特别刊发社论,以《永远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为题回顾和纪念了这一重大事件,“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由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号。

图为“1967年《人民日报》头版”

图为“1967年《人民日报》头版”

除了大量媒体报道,以毛主席游泳为题材的摄影、绘画等艺术创作也成为了热门。由艺术家郭绍纲和恽圻苍合力创作于1971年的画作《毛主席带领我们在大风大浪中前进》,描绘和记录的正是毛主席最后一次在武汉畅游长江的重大历史事件。

该作品宽329cm、高163cm,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主题性创作的巨帙,也是擘画社会主义20年伟大建设成就、刻画特殊历史时期首屈一指的经典杰作。

图为“《毛主席带领我们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图为“《毛主席带领我们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画面中,游完泳的毛主席身穿白色浴袍,在快艇上接见武汉工农学商兵。毛主席右手上扬,向画面左侧辽阔江水中的游泳队伍挥手致意。

江中的人民群众高举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牌,皆仰头目视主席;其身后的军人、红卫兵、海员和武汉钢铁厂的工人也纷纷将视线聚焦在他身上。来自一左一右两个方向的注视,突出了主席伟大领袖的中心地位。

此件画作原是1971年全国专题美展的指名专题作品,并曾在广州展出,后因其它原因,全国专题美展活动取消。几经反复,留存下来。

艺术家郭绍纲与恽圻苍均出生于1932年,1971年正值二人的创作盛年,他们高超的油画语言、在武汉生活的切身经历、对时代历史感的敏锐把握,共同造就了这幅巨帙。

尽管《毛主席带领我们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在1971年未能如愿参与当年的全国专题美展,但50年过去,时代赋予它更为深厚的历史价值。

2019年9月,该作品作为重点参与北京时间博物馆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红色经典主题艺术展”;2021年4月作为核心作品参与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的“历史时刻——百年中国红色主题艺术特展”。

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有伟大的作品,互为印证,而《毛主席带领我们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可绕过的经典杰作。

6月初,红色主题经典巨帙《毛主席带领我们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将隆重亮相华艺国际(北京)2021春季拍卖会“现当代艺术夜场”,或成为今年春拍最受瞩目的红色经典,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