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 专家谈教师、家长该如何应对新变化
湖北
湖北 > 教育 > 正文

“双减”政策落地 专家谈教师、家长该如何应对新变化

原标题:“双减”政策落地,专家谈教师、家长该如何应对新变化

7月24日“双减”政策正式发布,其中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双减”政策发布后,有网友认为,有不少家长希望孩子暑假能多学点东西;也有人担心以后兴起“一对一”辅导,普通家庭的教培资金投入会比之前更高;还有人问,“双减”政策对孩子、家长、老师各方将有何影响?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近日,主要研究教育社会学及家庭社会学的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李昂然在澎湃新闻“问吧”栏目中回答了诸多与“双减”政策有关的热点问题。

李昂然认为,应该从制度层面去保障教师的权益和促进教师与父母之间的良性沟通,使得教师和父母都能从孩子自我发展的角度出发。同时,要警惕在整顿教培行业中潜在的隐患,重点是要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斩断优势群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

是否能真正缓解教育焦虑?

“双减”政策是否能够真正缓解教育焦虑?教育“内卷”是否会因此减缓或者停止?对于这样的问题,李昂然表示,在既有的以升学竞争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下,对于教培的管制效果仍然有待研究。

他说,以往研究表明,以韩国为例,即便是强制政策出台,并不能扭转白热化的教育竞争,反而会加深教育不平等,因为富人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去寻求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而这些资源对于社会大众的排他性更强,从而形成阶层固化。我们需要警惕出现这个趋势。

还有网友问,打击教培而不疏导升学压力,是否是抓小放大?李昂然指出,当下应试的教育评价机制确实是父母焦虑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升学压力分为量和质的区别。在数量上,给予更多孩子升学机会,减少应试限制,并不会降低竞争强度,因为父母会要求孩子去竞争质量更高的学校,因此升学压力是始终存在并且影响到所有家庭的。

还有网友提出:“同一化竞争”必然会把学生归类为三六九等,相比而言,“差异化竞争”的导向显然更为美好,让每个孩子在各自感兴趣领域里深耕。可为什么“差异化竞争”在中国很难适应下去?

对此,李昂然表示,“差异化竞争”需要对当下的教育评价体制进行系统性变革,是个缓慢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各种需求和社会分工会更加精细,在宏观社会结构变化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体发展的教育模式会逐渐替代目前单一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渐进变革的进程,疾风骤雨式的政策规制很难达到理性的效果。

将对家长和老师带来哪些影响?

“双减”政策出台后,有专家指出,“双减”首要和根本的是提高校内教育质量,以最大程度满足家长学生的教育需求,其次才是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治理。新政背景下,很多家长和教师很关心“双减”新政将给家长、教师等不同群体带来哪些影响。

有网友认为,“双减”政策在无形中让教师的责任变重了。李昂然对此表示,“教师是目前承受压力最大的群体。我们应该从制度层面去保障教师的权益和促进教师和父母之间的良性沟通,使得教师和父母都能从孩子自我发展的角度出发去促进为孩子的教育。”

谈及“双减”政策对师范生就业的影响时,李昂然预判,“双减”政策会扭转近几年师范类学生涌入教培行业的趋势。因此,社会应该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并利用市场机制有效调节和保障教师待遇,从而保障和促进师范类学生就业。

针对家长一方,李昂然指出,面临现在日益复杂的政策环境,父母其实是最难的。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是人之常情,但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和发展。教育孩子并不只是在物质资金上的全力以赴,更重要的是和孩子多沟通交流,真正了解和理解孩子,鼓励孩子理性客观地寻求自己的目标。”李昂然说,作为家长,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孩子自身的发展出发去鼓励孩子寻求适合自己的路。在当下“内卷”的大环境下,需要理性思考孩子教育投资的方式和效果。

李昂然还指出,教培整顿对孩子、家庭和老师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科学探究。同时,他以韩国为例提醒,要警惕在整顿教培行业中潜在的隐患,重点是要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斩断优势群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培训是可以使用的手段,并不是当下教育问题的根源。

“教培只是社会结构问题的表面形式,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结构问题就是因为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所导致的公众对社会固化的焦虑。”李昂然说。

如果孩子确实需要补补课,怎么办?

有人问,如果孩子确实需要补补课,怎么办?

对此,李昂然表示,研究表明补习具有补差培优的效果。对于部分孩子来讲,补习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理性选择。虽然目前教培机构面临严格管制,但是随着后续政策实际落地,教培行业会更加规范化,当前的各种乱象会逐渐减少。

还有人问,不补课,娃去干啥?李昂然回复,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和孩子一起参加有益的家庭活动。这对孩子的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都会有很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