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都“去哪儿”了?公厕如何提档升级?武汉这样部署
湖北
湖北 > 资讯 > 独家 > 正文

垃圾桶都“去哪儿”了?公厕如何提档升级?武汉这样部署

(通讯员:金辉 徐池)6月15日,在武汉市江岸区劳动街湖边坊社区不见垃圾桶的踪影,在一间智能垃圾房前,社区居民们丢完垃圾感叹,“智能垃圾房垃圾桶能自动感应开门,手都不会接触到垃圾桶,太方便了。”谁能想到在7个月前,这里曾经垃圾桶众多,臭气熏天,居民怨声载道……

图为湖边坊社区智能垃圾房 摄影:熊丹丹

图为湖边坊社区智能垃圾房 摄影:熊丹丹

“改造后刚开始有些居民还有怨言,觉得占用了小区公共空间,离智能垃圾房较远的居民觉得扔垃圾绕远了,后来她们发现有很多优点,一是没有臭气了,住远处的居民想到垃圾桶不在家门口了,垃圾分类展示也很美观,智能感应还能自动开盖,手不会接触到垃圾容器,周边商户居民都很满意。”武汉市江岸区劳动街道公共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赵文超介绍,目前,江岸区作为全市垃圾容器专项整治的试点区,劳动街针对垃圾容器整治主要采取了六种模式:退桶入院、退桶入店、退桶定点、纳入物业管理、巡回收运、定时定点收运等。

图为开明路垃圾集中分类收集点 摄影:熊丹丹

图为开明路垃圾集中分类收集点 摄影:熊丹丹

图为惠济路“巡回收运”摄影:熊丹丹

图为惠济路“巡回收运”摄影:熊丹丹

在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上,长航医院,菜市场,武商量贩,小餐饮众多,曾经有20多个垃圾桶,在武商量贩的支持下,建立了开明路垃圾集中分类收集点,同时运用“退桶入店、巡回收运”模式,对餐饮商户定时定点收运,现在该条路上已不见垃圾桶的踪影,周边环境也得到了彻底改善。

武汉的垃圾桶都“去哪儿了”?6月15日,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召开全市环卫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对全市垃圾容器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提升全市城镇公厕管理和服务水平进行部署。

据悉,对全市垃圾容器开展专项整治,将解决垃圾容器“脏、破、乱、溢、占道、标识不规范、夜间管理断档”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垃圾容器长效化、常态化管理机制,推动垃圾容器面貌整体提升,到2022年底实现垃圾容器设置规范化、管护精细化、收运智慧化。

设置规范化方面,据武汉市城管执法委环卫处三级调研员孟昭刚介绍,“全市道路两旁将设置废物箱(果皮箱)供行人投放垃圾,临街垃圾桶全面实现“回家”。按照“标志准确、权属清晰”的管理要求,垃圾容器外体应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规定制式,张贴或喷涂与容器颜色对应的分类标志,满足日常分类投放需求;统一规范喷涂含有权属单位简称、监督投诉电话等信息标识,便于日常监督管理,做好标志标识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完整清晰。

管护精细化方面,将督促垃圾容器权属单位落实管理责任。按照“洁净、完好、密闭”的要求,加强垃圾容器的日常保洁和维护保养,及时维修更换破损容器,、无盖的容器,保持容器外观整洁、功能完好,周边无污渍。有条件区域可采取“以桶换桶”、套袋收集、集中清洗等作业模式,督促权属单位做好容器精细化管理。

收运智慧化方面,将推广使用“江城生活垃圾收运”小程序,全口径手机、更新垃圾收运点信息,通过预设收运路线,将各集中收运点“串点成线”,建立以日常“公交化”收运为主,应急调度为辅,收运人员临时发现周边清运需求补充的“三位一体”收运模式,按照我们“日产日清、工完场净”的作业要求,提升收运作业精细水平。针对不同区域垃圾产生的时间段、垃圾量、周边环境特点等情况,调整优化收运作业时段,做到及时、精准收运。明确责任划分,实现“车辆到达时,同步将垃圾容器转移至集中摆放待运(权属单位)一一收运车辆实施分类收运作业、清理作业区域(作业单位)一一迅速退桶还路(权属单位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坚决消除无人看管的流浪垃圾桶,确保垃圾收运全环节无缝衔接。

图为解放公园路地下公厕 摄影:熊丹丹

图为解放公园路地下公厕 摄影:熊丹丹

公厕是城市的窗口地带,武汉共有4100多座公厕,其中城管环卫公厕1000多座,社会公厕2000多座,全市城镇公厕管理和服务水平如何提档升级?2018年开展“厕所革命”以来,全市公厕管理水平有显著提升,这次制定方案是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提升。武汉市城管执法委环卫处二级主任科员宋圻介绍,下一步要将管理经费提高,在目前疫情背景下,将定期对公厕里高利用率部位如水龙头、门窗等部每天进行常态化消杀,醒目地方放置消杀保洁日志。8月底前,全市环卫公厕应实现厕纸、洗手液、安全扶手、搁物板、挂衣钩等基础服务项目全覆盖,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窗口地带优先、逐步辐射全域”原则,在至少90%固定式环卫公厕增设个性化服务项目,打造一批服务提档公厕,保持便民服务设施、用品功能完好、存量充足。优化导厕功能,实时更新、维护公厕管理平台的地图定位数据和公厕开放状态,通过与百度、高德等导航软件的数据共享互通机制,为市民群众提供准确、有效、便捷的导厕服务。

图为解放公园路地下公厕 摄影:熊丹丹

图为解放公园路地下公厕 摄影:熊丹丹

强化行业监督。对其他行业公厕管理加强监督指导,探索公厕管理责任告知制度,通过上门宣传、指导,推进《武汉市环境卫生责任区责任告知书》上墙,形成共管共治良好格局。对履责不到位,未保持公厕环境洁净、设施完好的责任人,按照《武汉市市容环境管理条例》中第四十六条相关规定开展督办、执法,倒逼公厕权属单位依法履行主体责任。健全区级部门联动、沟通、衔接机制,定期组织全区公厕主管部门、权属单位联席会议、业务培训,发动多方力量参与公厕管理问题整改,强化标准执行落实,形成条块结合工作格局,今年10月底前完成城镇公厕考核达标率95%目标。

保障如厕安全。定期开展公厕化粪池安全隐患排查和清掏疏捞作业,重点整治堵塞漫溢、沼气积存、设施破损、井盖压占问题,加强化粪池周边安全警示标语标牌设置,确保管理规范、安全、无污染。雨雪天气期间,应在厕内设置防滑地垫和安全提示牌,避免清洗保洁作业造成地面大范围积水、湿滑。公厕所在道路发生渍水时,在不影响通行的基础上,采用沙包、沙袋等封堵出入口,及时抽排厕内积水,最大限度保障公厕设施设备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