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征集!看看你家入选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了吗?

正在征集!看看你家入选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了吗?

近日,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规划(2022-2035年)批前公示发布

公开征集意见

该规划勾画出

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大格局

对武汉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

进行了盘点

对此,你有哪些想法

或者有什么意见建议

可以点击大武汉客户端

#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你来提#话题进行互动

【延伸阅读】

武汉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最早的城市建设史始于距今3500多年前的商代盘龙城,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类型丰富。此次规划致力于传承长江文明,凸显大江大湖的自然本底与独特格局,弘扬灿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彰显“湖光山色、蓝绿交织、水城相融”的城市风貌特色,建设江风湖韵、荆楚汉派、多元包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滨水文化名城。

《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2-2035年)》坚持全域全要素整体保护的理念,建立“三层次多要素”的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市域、主城区和历史城区三个空间层次,实现对区域性文化线路、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传统特色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地下文物埋藏区、优秀历史建筑、历史保护建筑、工业遗产、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类型保护要素的全面保护。

01 “一园、三线、八廊、九片” 强化自然山水保护

武汉市域历史风貌格局的总体保护结构为“一园、三线、八廊、九片”,“一园”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以历史城区为核心,以长江武汉段和汉江武汉段为主体骨架,延伸至武汉全市域;“三线”即途经武汉的万里茶道、汉冶萍工业遗产线路、京广铁路三条区域性文化线路;“八廊”是由府河等长江支流与沿线遗产点构成的八条文化廊道;“九片”是文化遗产和生态斑块相结合形成的九个文化遗产聚集区。

规划提出,要强化市域“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自然生态格局保护,保护全市166处湖泊和长江、汉江、府河等河流组成的自然水系网络;保护全市446座自然山体;保护全市24处自然保护地体系,包括4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20处自然公园。

规划提出,要保护自然水体的滨水岸线和公共空间,控制开敞度和视线通廊,塑造富有层次和韵律的天际线;保护自然山体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绿化,控制周边建筑高度,协调好与山体轮廓线的空间关系。

同时,要保护历史镇村和已公布的1691棵古树、名木以及其他古树后续资源。

02 保护主城区特色风貌区 历史公园历史校园都纳入保护

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格局的总体保护结构为“一心、两轴、三镇”,即长江文明之心,由纵向的长江文化主轴,以及横向的汉江、东西山系共同组成的“山水十字轴”,两江交汇形成的武汉三镇,包括武昌、汉口和汉阳。自然山水格局、特色风貌区域、历史文化遗产为主城区保护重点。

要保护集中分布于主城区内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总面积61.86平方公里东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保护首义公园、中山公园、解放公园等历史公园;保护早期选址于武汉的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等历史性校园。

此外,要保护集中分布于主城区的文物古迹、优秀历史建筑等;保护主城区留存的工业遗产、传统风貌建筑及其他文化遗产等。

03 讲好古城故事 划定四片武汉历史城区范围

此次规划在2010版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旧城风貌区基础上,划定四片武汉历史城区范围,总面积15.40平方公里。其中,武昌历史城区总面积7.21平方公里;汉阳历史城区总面积2.48平方公里;汉口老城历史城区总面积1.63平方公里;汉口原租界历史城区总面积4.08平方公里。

据了解,规划重点保护其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肌理、街巷格局,以及历史地名、历史环境要素等,保护武昌古城、汉阳古城、汉口老城的城墙和城门遗址,重塑古城历史景观,讲好古城故事。

规划提出,武昌历史城区要整体保护蛇山以北的武昌古城风貌,整体保护蛇山以南首义革命文化风貌;汉口历史城区要整体保护汉口原租界区风貌,整体保护汉正街传统商贸风貌;汉阳历史城区要整体保护龟山片区风貌,整体保护汉阳老城传统风貌。

04 讲好“武汉故事” 加快推进“万里茶道”联合申遗

在规划保护策略中,还提到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讲好“武汉故事”。深入挖掘长江文明和水文化特色,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的建设,打造超级文化IP,讲好“武汉故事”,从而擦亮名城的“金字招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从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利用方面,规划指出:将通过场景缝合,讲好武汉故事,规划“万里茶道”之路、“百年风华”之路、“辛亥风云”之路、“华商汉韵”之路、“工业艺术”之路等10条最具武汉特色的主题历史之径。

长江日报记者获悉,近期保护计划提出,要深化完善全域全要素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各主管部门应共同推进各类保护要素的全面保护;修建若干条讲述武汉故事的“历史文化之径”;加快推进“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工作。

此外,近期还将推进历史城区风貌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提升名城法制化和智慧化管理水平。

点击查看原文:

《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2-2035)》批前公示发布

【我们请你这样提建议】

关于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你有哪些意见建议

欢迎通过以下两个渠道提交

↓↓↓

【提交方式】

1扫描下方二维码发帖提交(文图不限)。

2.直接点击下图提交。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