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伪造身份资料、调包业主房本完成房屋过户后又抵押贷款的一伙嫌疑人,已被武汉警方抓获。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武汉洪山区一起离奇事件,退休老教授卖房时被假中介邀约至门店,复印资料后不了了之,数十天后突然发现自己的房屋被人低价销售并完成过户。追查才发现,对方疑似将她的房本调包,后伪造虚假委托书、护照、身份证等资料在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洪山分局完成过户,扭头又以房产抵押贷款190万。
然而,不到半个月,同一伙人互换身份再次策划实施相同事件,事件中的“受委托人”和“买房人”又以同样的套路,在武昌区再次实施一起案件,并成功从同一家借贷公司贷走251万元。
目前,事件中的“中介”以及“受委托人”已被警方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如今,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洪山分局办理涉外委托业务时,已增加视频查验当事人的环节,以防此类诈骗事件发生。
无独有偶,武汉市民王女士反映,自己给孩子办理入学登记时发现“学位被占用”,教育部门给出的解释竟是“其他家长将小区名字弄错了”。目前,王女士家的学位已解锁。根据“人户合一”的入学原则,入学登记需提交的资料包括基本信息页、学生信息页、房产信息页等多个大类,如此复杂的流程下,为何会因家长填错小区名字占用他人学位?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事发生纯属巧合:根据对口划片政策,王女士所住的光谷新世界小区与此前占用学位的孩子所住的格调小区同属于关东街新世界社区,两个小区又同时对口该校,且两家的门牌号码完全一样。据学校前期调查,前一个孩子当年入学填写房产信息时将自己所在的格调小区填成了新世界小区,这才导致王女士家的学位被占用。
不可否认,公共服务审核人员审核资料多,工作难度大,有关部门也注意到了,但接二连三的发生问题却印证了安全隐患的确存在。提高审核效能不应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而要落到实处。对待审核职责也需谨慎严肃,不可马虎大意。
审的“快”,更要审的“好”,莫让审核流于形式。随着“放管服”改革推进以来,各地政府落脚于施政为民的行政本质,加快推进向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转变,越来越多的涉及多部门审批的事项,以企业群众的视角整合成“一件事”,通过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多环节多事项联办,“减事项、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限、减跑动”方便企业群众。
然而上述案件中假中介提交的“涉外”过户材料不仅是假的,还存有20多处错误,例如:following写成follpwing,chinese写成chinere,here to 写成hereto,wuhan写成wuhang。学区房被占用仅是因为小区名字填错。此次假中介能够利用审核漏洞,连续作案两起,下一次是否还会有其他人利用其他漏洞,变本加厉,再次施骗了?试问:政务服务中心新增加的视频查验当事人环节是否能够应对AI换脸新骗局呢?如果遇上前段时间,包头市公安局发布的一起使用智能AI换脸技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窗口查验工作人员又该如何识破呢?
为此,仅增加视频查验当事人略显不足,还需多管齐下,对委托书及证明材料做更专业更全面的审查,彻底堵住漏洞方能安定民心。回归为民服务的初心,做好公共服务审核这个“把关人”的角色。
严格落实审核流程,审核部门走走“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住房、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政府公共服务是最基础的环节,是落实好民生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当前各种骗术如同病毒进化一样,不断“升级换代”,其危害性变本加厉,令人防不胜防。这也使得原本一些利民措施被冲击后,成了“厉民”措施,只能采取紧缩政策,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面对“新骗局”,审核部门除了扎紧制度的笼子,是否可以利用AI技术提前做一遍初筛呢?或是后续复核时,实地探访一遍呢?亦或是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多环节多事项联合审核呢?如何遏制住这股歪风邪气,让利民服务真正成为利民服务,还需要有关部门走走“心”。